“中國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各位看官瞭解一下

“中國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各位看官瞭解一下

皇城相府(國家AAAAA級景區),位於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北留鎮。皇城相府(又稱午亭山村)總面積3.6萬平方米,是清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加三級、《康熙字典》總閱官、康熙皇帝35年經筵講師陳廷敬的故居,其由內城、外城、紫芸阡等部分組成,御書樓金碧輝煌,中道莊巍峨壯觀,鬥築居府院連綿,河山樓雄偉險峻,藏兵洞層疊奇妙,是一處罕見的明清兩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築群,被專家譽為“中國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

“中國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各位看官瞭解一下

皇城相府,原名“中道莊”,後因康熙皇帝兩次下榻於此,故名“皇城”。

皇城相府是建於明清時期的官宦宅居建築群。內城為陳廷敬伯父陳昌言在明崇禎六年(1633年),為避戰亂而建。外城完工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

皇城相府從明孝宗到清乾隆(公元1501年--1760年)間的260年中,共出現了41位貢生,19位舉人,並有9人中進士,6人入翰林。皇城相府位於山西省東南部的晉城市陽城北留鎮境內,東與河南省焦作市、新鄉、鄭州等地區相接,南與河南濟源、洛陽毗鄰,西隔中條山與山西省的運城、侯馬市相領。

“中國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各位看官瞭解一下

皇城相府建築群分內城、外城兩部分,有院落16座,房屋640間,總面積36580平方米。內午亭山莊導航圖城始建於明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有大型院落八座。外城完工於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有前堂後寢、左右內府、書院、花園、閨樓、管家院、望河亭等。

“中國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各位看官瞭解一下

鬥築居

內城“鬥築居”為陳廷敬伯父陳昌言在明崇禎六年(1633年),為避戰亂而建。內城“鬥築居”東西相距71.5米,南北相距161.75米,設五門,牆頭遍設垛口,重要部位築堡樓,並在東北、東南角制高點建春秋閣和文昌閣。

城牆內四周設藏兵洞,計五層125間,為戰時家丁、垛夫藏身小憩之用。內城北部建一高堡樓,名曰河山樓,長三丈四尺,寬二丈四尺,高有十丈。樓分七層,層間有牆內梯道或木梯相通,底層深入地下,備有水井、石磨等生活設施,一應俱全。並有暗道通往城外,是戰亂時族人避敵藏身之處。

內城建築分祠廟、民宅和官宦邸三類,風格迥異。祠廟建築有陳氏宗祠,民居有世德居、樹德居和麒麟院,官宦私邸有容山公府和御史府等。

河山樓

河山樓位於內城北部。河山樓,名取"河山為囿"之意,建於明崇禎五年(1632年),當時正值明末戰亂風起雲湧之時。為抵禦流寇侵擾,由陳家昌言、昌期、昌齊三兄弟合力建造,高三十多米,是皇城相府中最高的建築。樓平面呈長方形,長15米,寬10米,高23米,共七層(含地下一層)。樓外牆整齊劃一內部則逐層遞減。整個河山樓只在南向闢一拱門,門設兩道,為防火計,外門為石門,門後施以槓栓。樓層間構築棚板屯貯人員物質。

河山樓三層以上才設有窗戶,進入堡壘的石門高懸於二層之上,通過吊橋與地面相通。河山樓樓頂建有垛口和堞樓,便於瞭望敵情保衛城堡。河山樓內還儲備有大量糧食,以應付可能出現的長期圍困。

河山樓建於公元1632年,工程尚未完工,流寇不期而至,陳氏家族及附近村民八百餘人入樓避難。流寇久攻不下,揚言要日夜封鎖並採取火攻,樓內村民將井水從樓頂潑下,以顯示準備充分,不懼圍困,流寇知難而退,撤兵離去。此後十個月裡,流寇又先後三次進犯,依靠河山樓的避佑而逃過兵災的村民多達數千人次。

河山樓又名"風月樓"。

“中國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各位看官瞭解一下

屯兵洞

戰亂時期駐藏家丁或垛夫的隧道,共計五層125間。

“中國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各位看官瞭解一下

洞間或通、或不通,或三五間相連,層間有暗道相通,可直達城頭。最高一層築於城牆之內,並設炮眼對著城外,既可發射火器,又可觀察敵情。

陳氏宗祠

陳氏家族供奉祭祀祖先的祠廟。建於明嘉靖年間,結構為兩進院落,前為祭祖堂,後為先賢祠。

樹德院

“中國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各位看官瞭解一下

樹德院位居內城之東北角,建於明嘉靖年間。該院為東西向的兩個並列四合院,主院由正房、廂房和倒座圍合而成,正房為三層樓房,採用"明三暗五"形式,廂房和倒座均為二層樓,院落四角為封閉或開敞的天井。這種建築形制極其獨特,與雲南"四合五天井"式民居有某些類似之處。院內地面以素磚枵條石鋪築,主院西北天井闢門與偏院相通,門不設影壁。偏院佈局同主院基本相同。

世德院

世德院為陳廷敬出生地。院落大體形制均與樹德院類同。除祠堂外一概不用鬥棋,柱間枋木組合主要為:平板枋、大額枋和雀替,柱礎、門枕石、影壁均為素面,門窗一般為拱形或方形,窗以直欞窗和支摘窗為主,木欄板,樑架結構極少裝飾,室內次間多設落地罩,紋飾一般為幾何圖形。

麒麟院和容山公府

相府內城明代早期建築之一,

“中國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各位看官瞭解一下

原為陳廷敬祖父陳經濟居所。門邊石獸、門前照壁均有麒麟圖案,故取名“麒麟院”。

容山公府座北朝南,由前後兩進院落組成。每院一正兩廂,所有房屋均為硬山式雙層出簷屋頂,前院為會客室,後院為內宅。

御史府

御史府為陳廷敬伯父陳昌言府邸。因其官居都察院御史,故稱御史府。由於地理位置所限,主體建築被建成並列兩院,左為庭堂,右為內宅。

中道莊

外城”中道莊“完工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

緊依內城西牆而築,基本呈正方形,比西城略短,東城內主要建築為陳廷敬府第-冢宰第、大學士第,配套建築有書房、花園、小姐院及管家院。相府大門外有一大一小兩面三刀座功德牌樓,城牆以南有南書院、花園、狀元橋、飛魚閣、八卦亭、祖師廟等。止園書堂,為三進院落,佔地11000平方米,為舊時陳氏家族子弟讀書的地方。

冢宰第

“中國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各位看官瞭解一下

即“大學士第”,建於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大門開於正南,入大門迎影壁東折為一狹兒庭院,東側建如意門通東書院,南面為一倒座,北為二門,門兩面三刀側施八字影壁,明間內柱間設木質屏風,此為主人及貴或有重大事件裡的通道,平時封閉。入二門為一寬敞的方形庭院,正北廳堂懸有康熙御筆牌匾"點翰堂"。正廳往北本為內宅,入大門西折往北沿狹長通道可通花園、假山、魚池等地。花園往北就是專為家族中成年少女居住而建的小姐院,小姐院前後均闢門以通花園,並有踏道通城上之望河樓。

石牌樓

“中國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各位看官瞭解一下

建於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的牌樓四柱三樓式。樓柱兩側置夾杆石,下枋上雕二龍戲珠,其上花坊、中枋直至定坊均飾圖案,高浮雕。各枋間施牌匾和字牌。定枋上施仿木構鬥棋屋簷,正脊兩端設吻獸,脊剎飾麒麟。整座牌樓雄偉莊重,製作精美。建於順治十四年(1657年)的兩柱一樓式小牌樓,在大牌樓建成之前,是陳氏家族的一個主要標誌。

小姐院

陳氏閨中小姐及侍從女眷居住的場所,其院落與西花園過廳相通。該院室屋頂形式採用券棚頂,風格獨特,屋身低矮。

南書院

“中國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各位看官瞭解一下

創建於清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是皇城陳氏子弟學文習儒科舉仕進的地方。

管家院

相府管家辦事和居住的地方,其房舍均為單層結構。門楣上鐫刻“篤誠”二字,是相府選拔管家的用人標尺。

止園

建成於清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是陳氏家族最大的一處園林,佔地近1.1萬平方米。這裡是相府主人經常召集文人墨客飲酒作詩的場所。

御書樓

"中道莊"西門外有御書樓一座

“中國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各位看官瞭解一下

,是陳廷敬三子陳壯履所建。現樓內僅存康熙御匾"午亭山村"及聯"春歸喬木濃蔭茂,秋到黃花晚節香"。

紫雲阡

陳廷敬墓地名曰"紫雲阡",佔地16000平方米,主要建築有石牌坊、御書輓詩碑亭、十通高大的甬道碑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