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變綠林——李鴻章早期的軍旅生涯 上

清咸豐三年(1853年)正月的某個午後,雖然新年剛過去沒幾天,京師卻毫無節日殘留的喜慶氣氛,朝中南方籍官員都在惴惴不安的相互打聽家鄉消息---聲勢浩大的洪、楊太平軍到底什麼時候才能被撲滅掉。時為

翰林苑編修的李鴻章正在京城海王村書店蹭書看,迎面匆匆走來一位同鄉官員對他說:“少荃,你還有心思在這看書啊,方才兵部接到塘報說我們省城安慶已失守了!”李鴻章聽後又驚又喜,驚的是既然安慶陷落,老家廬州想必也難以倖免兵災;喜的是自己或許藉著這個機會離開京城,到家鄉帶兵打仗,仕途說不定扶搖直上,畢竟眼前就有安徽巡撫江忠源這個現成的例子。

翰林變綠林——李鴻章早期的軍旅生涯 上

李鴻章科舉之路非常順暢,幾乎沒有挫折。他於1844年中舉人,當時只有二十一歲,隨後拜在父親李文安的會試同年、禮部侍郎曾國藩門下學習為文之道。誰都沒有意識到,這段師生之誼為李鴻章後來的功名勳業提供了無可替代的平臺。次年,李鴻章會試落第,兩年後的1847年再次參加會試,終於中式,名列二甲第十三名,即全國第十四名,接著參加朝考被錄為翰林院庶吉士,散館後擔任翰林院編修,大約相當於現在研究生畢業後留校任教。

翰林作為國家的高級儲備人才是個非常清貴的職位,清朝前期甚至有非翰林出身的大臣死後不能賜予諡號的定例。但是翰林也是京官中有名的窮官,只拿基本工資,幾乎沒有灰色收入,地方官員逢年過節的孝敬統統與他們無關。所以,在繁華的京師,翰林們日子過得非常窘迫,是當鋪的常客,有錢的官員聽聞翰林上門拜訪,通常會皺起眉頭,知道他們或借債或打秋風。普通的翰林們通常願望外放到地方當官,畢竟“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嘛;有點見識的翰林們則希望擔任各省的鄉試主考,不僅可以選拔人才作為官場奧援,而且考生贈送的辰儀通常也有幾千兩銀子,實惠合法,是名利雙收的好事。但是擔任鄉試主考要進行考試,全國也就十多個省,名額有限,競爭非常激烈,學識一般的翰林都知難而退。

翰林變綠林——李鴻章早期的軍旅生涯 上

李鴻章本是有機會參加鄉試考官的選拔,但自他於咸豐三年離開京城後,長期處於亂局中身不由己,等他意識到門生重要性的時候卻早已失去了這個機會。他有個好老師,卻沒有像樣的門生。當功成名就的左宗棠嘲笑他是沒有擔任過考官的黑翰林時,他直接嘲笑舉人出身而擔任大學士的左宗棠是“破天荒相公”,後者的舉人身份也是終身遺憾。

李鴻章的祖上七代貧農,幾乎要趕上朱元璋,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好在他父親李文安後來考中進士,擔任過刑部郎中等職位,李家也一躍成為廬州(合肥)望族。父親出仕後家族地位的迅速上升對李鴻章影響極大,他早期的詩文中也充斥著滿滿的功名利祿,“丈夫隻手把吳鉤,意氣高於百尺樓。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慾封侯。”所以,當戰亂來臨時,別人擔憂的是禍患,李鴻章卻看到了機會,他已不甘於坐冷板凳校對經史,苦熬資歷,他要投筆從戎,從軍功中博取更大功名。

翰林變綠林——李鴻章早期的軍旅生涯 上

自太平天國興起後,清朝的正規軍綠營部隊大多不堪一擊,無奈下咸豐帝採用他爺爺嘉慶年間組辦團練鎮壓白蓮教的方式,先後任命了數十位在籍的部級官員擔任團練大臣,期望組辦民團武裝鎮壓太平天國,時在湖南老家為母所制的曾國藩就是其中之一。當然,這些辦團練的大臣唯有曾國藩一人後來成了氣候。由於階層等級的限制,李鴻章不能直接上書給咸豐,於是他前往拜訪同鄉工部侍郎呂賢基。中央六部中工部被人視為最賤,專門鋪橋修路,負責皇家大型工程,修建宮廷陵墓。但是有弊必有利,工部的好處是要大筆花錢,這樣大家的好處也就有了。有人說,朋友間的關係有多好,就看他做傳銷時會不會第一個想到你。估計手頭寬鬆的呂賢基沒少接濟過李鴻章這位安徽老鄉,所以一旦有事,李鴻章馬上就上門了。

那幾年由於太平天國鬧事,朝中大臣形成了一種風氣,很多人上書評論時政得失,建言建策,不然不足以表現公忠體國之心,呂賢基也是這些人中一個。當李鴻章說明來意後,經常在朝堂上喊口號為君父分憂的呂賢基開始遲疑起來,真刀真槍到前線打仗可不是鬧著玩的,但又不敢拒絕李鴻章的請求,擔心傳出去會被皇帝怪罪,同僚看輕。因此用了個緩兵之計,讓李鴻章先擬稿,到時候再簽上自己名字遞送上去。李鴻章大喜,回去後翻檢書籍,審時度勢洋洋灑灑寫了一大篇,寫好時已是深夜。興奮中的李鴻章毫無睡意,讓家人將奏稿送往呂府,以便早朝時遞送。李鴻章素來有睡懶覺的習慣,後來在曾國藩幕府被強行糾正過來,一覺醒來已是午後,心中掛念奏稿一事,便匆匆趕往呂府打探消息。

翰林變綠林——李鴻章早期的軍旅生涯 上

呂賢基(影視形象)

李鴻章剛到呂府門口,就聽到裡面傳來一大群哭聲,有如辦喪事一般。呂賢基衝到門口抓住李鴻章說:“你可把我害慘了,皇上已派我回安徽辦團練,這分明是個火坑啊。你也跑不了,我奏請你與我一起辦理!”原來,呂賢基壓根沒想到李鴻章會在夜裡將奏摺送到家裡,誤以為是工部事務奏稿,等到咸豐看完奏摺讚許他時,還一頭霧水呢。而咸豐的決定在李鴻章看來非常英明,正是自己想要的,由此開始邁出了他的軍旅生涯第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