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因孩子的教育問題和婆婆撕嗎?

你會因孩子的教育問題和婆婆撕嗎?我有一個大學老師退休的婆婆。

通情達理,平時對我們照顧有加,我覺得非常幸運。

前提是--不要碰到孩子的教育問題。

女兒出生後,我堅持與女兒分床,在我和先生的臥室放了一張兒童床,女兒從醫院抱回家就獨自睡一張床。月子裡,婆婆嘮嘮叨叨地說我是個後媽,哪有讓那麼小的孩子單獨睡的?

女兒3歲時,我準備讓她獨自睡一個房間。婆婆不幹了,大張旗鼓地把孫女接到了她家,和她睡一張床。恰好,那幾年,我和先生的工作忙,沒時間照管女兒。女兒上幼兒園由婆婆早晚接送,晚上也住在婆婆家,省了我和先生很多的事情。女兒長到七八歲,婆婆把孫女送了回來,說這孩子太鬧騰。

回到我身邊的女兒變得膽小了,害怕一個人睡覺,每天晚上都鬧騰著擠到我和先生中間。我不讓女兒進臥室,她就在我們的臥室門口跺腳大哭。

你會因孩子的教育問題和婆婆撕嗎?

我氣不打一處來,婆婆的溺愛導致這樣的結果,讓我如鯁在喉。於是,每天晚上,我和先生都得留下一個人在女兒的臥室裡陪她到很晚。為此,我還專門買了一臺小夜燈放在女兒的床頭,方便她夜裡去衛生間。

女兒自己不會洗澡,不會洗內褲、襪子等。不用說,這些都是他奶奶嬌慣的結果。我告訴女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不好沒關係,你看媽媽燒菜的手藝一般,和奶奶的廚藝差著十萬八千里,但媽媽一直在努力地學。”女兒感同身受:“媽媽做的飯的確不如奶奶做的好吃。”在我的鼓勵下,女兒學著自己洗澡,自己洗衣服。小孩子都有依賴心理,她不愛洗襪子,總是央求我:“媽媽,你洗衣服的時候順便幫我洗出來吧!”我還是那句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今天的事情今天做。”有段時間,女兒晚上洗完澡不洗襪子,我視而不見,懶得幫她洗。漸漸地,女兒的襪子堆滿了一盆,直到沒有乾淨的襪子可換了,她才氣鼓鼓地蹲在衛生間裡,一隻接一隻地洗襪子。

在奶奶家生活了幾年,女兒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肉食動物”,幾乎無肉不歡,我端上桌的青菜,她理都不理。女兒正在長身體,需要營養均衡,哪能光吃肉不吃素呢!這偏食的毛病不是一天兩天養成的,要想改變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我們家的飯桌上,早餐以粗糧為主,晚餐會豐富一些,葷素搭配。既然早餐沒得挑,女兒慢慢地適應了下來。晚餐,我們家的飯桌上經常會爆發“戰爭”,我和女兒在餐桌上鬥智鬥勇:她想方設法多吃一塊肉,我千方百計誘惑她多吃一口青菜。後來,我在飯桌上實行分盤制,把肉類和青菜按需分配,一人一盤。這下,女兒無話可說了,只好乖乖地吃飯,不再挑三揀四。這對於不愛洗碗的我來說,是一項不小的考驗。古人言:“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為了孩子,我認為多洗幾個碗盤值得。

你會因孩子的教育問題和婆婆撕嗎?

女兒的生活習慣還好糾正,但品德教育糾正起來就有些難度。婆婆為人處世愛佔小便宜。在她的觀念裡,有便宜不佔是傻瓜。女兒特別喜歡吃自助餐,婆婆經常帶她去一家自助餐廳。自助餐都是按人頭收費,壓根兒不管你是大人還是孩子。女兒年齡小,與其說是去吃飯,不如說是喜歡餐廳裡的遊樂設施。每次,女兒吃不了幾口飯,就和其他小朋友跑去玩滑梯。婆婆總覺得一個人掏38元太虧本了,要多吃才能吃回來。她一個人吃到肚子撐了還不夠,走的時候還讓女兒去拿飲料。有一次,女兒的書包裡塞了好幾盒果汁,我問女兒怎麼回事。女兒繪聲繪色地給我講了她和奶奶在自助餐廳吃飯的過程。我告誡女兒:“以後不許拿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女兒點頭又搖頭:“媽媽,奶奶說我們要把花費的錢吃回來。”我沒有強調誰對誰錯,只是耐心地給女兒講解吃自助餐的禮儀和修養,女兒聽得津津有味。

孩子的工作好做,老人的工作難做。我和婆婆坐下來擺事實講道理,提醒她帶孩子出去吃飯遊玩時,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婆婆扯著大嗓門說:“你這是嫌我不會帶孩子。樹大自然直,我的兩個兒子一個女兒都是大學生!”我平心靜氣地說:“媽,你常說言教不如身教。教養孩子馬虎不得,大人說粗話,孩子也跟著學;大人愛佔便宜,孩子也跟著學。孰輕孰重,你自己掂量一下。”婆婆不吭聲了。

你會因孩子的教育問題和婆婆撕嗎?

按下葫蘆浮起瓢。“自助餐風波”過去沒多久,女兒在學校把同學給打了。女兒的班主任把我請到學校,說捱打的學生家長要求賠償醫療費和精神損失費。我詳細瞭解了一下前因後果,原來又是婆婆惹的禍。女兒和班上一個小男孩平時不對付,那男孩長得人高馬大,經常欺負女兒,不是推她一把,就是搡她一下。一次,婆婆去接孫女,看到孫女臉上有道紅印子,就問孫女怎麼回事。孫女告訴她:“班上有個同學總是打我,我打不過他。”得知孫女被別的孩子欺負,婆婆教他:“如果那孩子再欺負你,你就用鋼筆尖劃他的手。”這不,女兒就闖禍了。課間休息時,那個男孩又故意挑釁,女兒奮起反擊,用鋼筆劃傷了人家孩子的手背。最後還是我賠錢了事。

我和先生商量,我們的工作都已經步入正軌,女兒馬上就要上小學了,堅決不能再讓老人帶孩子了。我們和婆婆達成協議:孩子上學了,功課忙,以後雙休日到奶奶家,平時在自己家。見我們態度堅決,婆婆只好同意。

你會因孩子的教育問題和婆婆撕嗎?

路漫漫其修遠兮。在女兒的教養問題上,當我和婆婆的意見不統一時,我抓狂過,退縮過,妥協過,最終,我用耐心和智慧贏得了女兒的“教育權”,和老人達成共識。時代不同了,教育不僅僅是老一輩人認為的吃飽穿暖、順其自然,現在的孩子從小就接觸網絡、電視等,身為父母,唯有隨時修正其不好苗頭,孩子長大後才能成為社會的棟樑之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