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這樣評價曹操:至少是一個英雄

《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是魯迅先生的一篇演講稿。

我們都知道,魯迅先生因雜文和白話小說而出名,其實他在學術研究等領域成就也很高。曾有一段時期,魯迅先生埋首在故紙堆中,研究中國古代的文學。期間寫成了研究中國古代小說的《中國古代小說史略》,還有研究魏晉文化的《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這兩部著作都很有名。

魯迅這樣評價曹操:至少是一個英雄

魯迅

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中,他提出了魏晉文學清俊、通脫的特點,並對魏晉時期著名的人物進行了分析點評。講到曹操的時候,魯迅是這麼說的,“歷史書上的靠不住”,曹操因為在歷史上年代短,所以被人說了很多壞話,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

他說曹操崇尚刑名,立法嚴格,這也造成曹操治下的文人追求“簡約嚴明”的文風。而曹操也並非出身於門閥貴族,這就讓他的性格更講求實用、變通。做文章想到什麼就直言不諱,不擺譜。這正是魯迅先生提到的魏晉文學“尚通脫”的特色。

魯迅這樣評價曹操:至少是一個英雄

影視劇中的曹操

曹操在選用人才的時候,與當時社會注重“孝廉”,看出身的唯德是用不同。相對於德行,更注重你的能力,“不忠不孝不要緊,只要有才便可以”。這是切實的把“唯才是用”當做選拔任用賢能的核心,怪不得三國時期,曹操集團聚集了大批天下能人干將。

更有意思的是,曹操所處的時代,有這樣的社會風氣,一個人(尤其名人)快死的時候,總要交代後事,也就是今天的遺書。當時的遺書叫“遺令”,都有著固定的格式,一般都是教導後人,或者叮囑將自己安葬在某某名人的墓地旁邊。諸如此類。曹操偏不這麼做,他的“遺令”不但不依格式來寫,內容還主要是說自己死後剩下的衣服還有自己身邊的女人怎麼安排。可見曹操是個可愛的性情中人。

魯迅這樣評價曹操:至少是一個英雄

影視劇中的曹操

這些故事在魯迅先生的《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都有提到,非常有趣。這部作品著重分析魏晉文學,裡面也提到當時魏晉名士的各種奇聞趣事,服用“五石散”跟魏晉風骨的關係等等。大家有機會一定也要找了讀一讀。再推薦一本,很多魏晉時代有趣的故事,在《世說新語》裡面記錄更多。

魯迅這樣評價曹操:至少是一個英雄

世說新語

魯迅《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節選:

  • 我們講到曹操,很容易就聯想起《三國志演義》,更而想起戲臺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這不是觀察曹操的真正方法。
  • 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我雖不是曹操一黨,但無論如何,總是非常佩服他。
  • 曹操曾經自己說過:“倘無我,不知有多少人稱王稱帝!”這句話他倒並沒有說謊。因此之故,影響到文章方面,成了清峻的風格。就是文章要簡約嚴明的意思。
  • 在黨錮之禍以前,凡黨中人都自命清流,不過講“清”講得太過,便成固執,深知此弊的曹操要起來反對這種習氣,力倡通脫。
  • 通脫即隨便之意。此種提倡影響到文壇,便產生大量想說甚麼便說甚麼的文章。
  • 總括起來,我們可以說漢末魏初的文章是清峻,通脫。
  • 所以曹操徵求人才時也是這樣說,不忠不孝不要緊,只要有才便可以。這又是別人所不敢說的。
魯迅這樣評價曹操:至少是一個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