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止眼前的狗血,還有食和遠方

時下美食類紀錄片、綜藝節目比比皆是,有打著美食旗號的明星真人秀,如《十二道鋒味》、《中餐廳》、《野生廚房》;有自媒體類短視頻,如《美食作家王剛》、《日食記》;更有接地氣的“平民性”紀錄片,如《人生一串》。

然而,在國內談起美食,還是很難繞過《舌尖》,也很難繞過陳曉卿。

近期由陳曉卿聯合《舌尖上的中國》原班人馬打造的《風味人間》,在騰訊視頻推出,反響熱烈。

生活不止眼前的狗血,還有食和遠方

《風味人間》海報

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影視界,《風味人間》何以突出重圍?

有人說,《風味人間》拍得太聰明,對市場需求的瞭解太精準。

也有人說,陳曉卿本人太清楚什麼是美食,以及怎樣拍美食了。

是的,從美學上看,如果說《人生一串》有著陶淵明式的躬耕真切,那麼,《風味人間》傳遞的是王維式的貴族凝視。它們本無差,只是對美好有不一樣的解讀和表達。

不可否認,陳曉卿是有品牌意識的。《風味人間》從名字上,就與《舌尖上的中國》有異曲同工之處:風味-舌尖,人間-中國。這種呼應式的取名傳統,在牢牢鎖住觀眾慣性認知的同時,強化了品牌理念。

《風味人間》的亮點打造也是全方位的,從前期策劃到後期宣發,是一套完整的設計,尤其在鏡頭、配音、配樂、文化內核等方面,下足了功夫——

影片採用了極為先進的“顯微攝影”,這種技術可以將視角縮小到“分子級”。這樣級別的視角下,我們可以看到零下狀態中新鮮馬肉如何一夜間凝結出冰霜,也可以看到馬肋排研製時剔透的鹽粒如何跳躍地變化……

生活不止眼前的狗血,還有食和遠方

醃製的火腿上的鹽粒

影片的配音是表演藝術家李立宏老師。他曾參與美國3D電影《阿凡達》中文版配音,代表作品包括《第五元素》、《拯救大兵瑞恩》、《海底總動員》、95版《三國演義》等。

據說,李立宏老師在為《舌尖上的中國》配音時,因為自己犯饞,肚子時常咕咕叫,以至於錄音師不得不暫停錄製。

生活不止眼前的狗血,還有食和遠方

李立宏老師《風味人間》配音現場

配樂的國際作曲家阿鯤,曾被譽為“極其少原有的藝術與技術的結合體”。他不僅是一位作曲家,更是一位電子遊戲玩家,擅長將當代尖端科技運用到傳統古典交響樂中,所以他的視角總能很獨特,常常融匯進東西方不同的音樂風格。

生活不止眼前的狗血,還有食和遠方

作曲家阿鯤

阿鯤的代表作涉及BBC的高分紀錄片《地球:神奇的一天》,熱播電視劇《紅高粱》、《羋月傳》,就連電子遊戲《軒轅劍外傳:穹之扉》中,也有他的名字。

這其中最廣為人知的,也許還是《舌尖上的中國》,這個全民性的開場樂,已經成功贏得了讓人“一聽就餓”的成效。當然,《風味人間》有著自己的一套音樂專輯,帶出的是不一樣的風味。

文化方面,開播前導演陳曉卿親自為《風味人間》提的一首打油詩,為觀眾津津樂道。這首詩裡,正好藏了8集的名字:

“這是一次奇妙的 風味之旅

山海之間 偶然落地生根

成就萬千餚變 化作滾滾紅塵

穿越香料歧路

幾度江湖夜雨

燈火萬家處

敬請期待 風味人間”

《山海之間》,從複雜地貌和多樣氣候出發,講述了人們如何發揮智慧,因地制宜,用美味詮釋生活;

生活不止眼前的狗血,還有食和遠方

《風味人間》第一季海報

《落地生根》,物種的交換和種族的聚散,既不動聲色又充滿變換。當食物與食材漂洋過海,在異鄉落地生根,將生髮出無數偶然與驚喜;

《滾滾紅塵》,洪荒時代爐火明滅,時代鉅變波瀾不驚,這一集從時間脈絡追溯中國的歷史文化,解讀食物的前世今生;

《餚變萬千》,將鏡頭對準中式菜餚的一個“變”字。這個字裡,是對自然和生命的認知,是中國人“以食會友”的哲學;

《江湖夜雨》,相濡以滋味,相忘於江湖。常言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美食背後也有江湖。無論何時,身處何地,每一箇中國吃貨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詮釋美食的蘊意;

《香料歧路》,香料是是一種若即若離的存在,同時也是成就美味的秘密武器。香料與食材陌路相逢,最後竟是殊途同歸;

《萬家燈火》,食物連接了家庭的溫暖,也記錄著土地的歷史。中國人創新了食物,食物也不斷塑造著中國人。

《風味之旅》,記錄了一部美食紀錄片的誕生。這一集的幕後花絮,展現了眾多不為人知的美食幕後故事。

陳曉卿在接受浙江衛視專訪時曾說:

不是我們賦予食物文化,而是食物本身就自帶著文化,人們的許多生活印記都可以從食物中得到答案。比如小麥,往西傳,遇到了火,變成了披薩麵包,往東傳,遇到了水,變成了饅頭面條。東西方文化如此水火不容,可能就是和小麥的那次‘分手’有很大關係。所以食物是所有人類文化的起點”。

其實,騰訊視頻自主研發的“風味”IP,除了《風味人間》之外,還有美食清談節目《風味實驗室》,微紀錄片《風味原產地》。

夜半睡不著的時候,不如一起相濡以滋味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