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奪嫡:BCHABC與BCHSV之爭

二子奪嫡:BCHABC與BCHSV之爭

前一陣子在區塊鏈圈發生了一件萬眾矚目的大事,大到什麼程度呢,基本上只要在這個圈子裡的人都是人盡皆知,並且對後面一系列市場表現造成很大影響,這就是BCHABC和BCHSV之爭。BCH也就是比特幣現金,是從比特幣主鏈分叉出來的一條分叉,是比特大陸在提出區塊擴容方案但沒有得到其他比特幣社區成員支持以後進行的一次硬分叉。BCH主打的核心理念是區塊容量擴容,我們前面講過比特幣的區塊只有1M,BCH的區塊擴容到了8M,理論上限更是達到了32M。

在2018年11月16日BCH會進行一次分叉,這次分叉還是由比特大陸團隊主導,主要是進行代碼升級,以促進商業化應用。這時候有另一個團隊提出了不同的意見,要求進行另一種區塊擴容和代碼升級方案,這個團隊的帶頭人是一個澳大利亞人,Craig Steven Wright,由於此人之前曾自稱是中本聰,但又沒有通過有效途徑自證,所以也被人略帶戲虐的叫做“澳本聰”。他提出要追隨中本聰的理念,恢復四個被禁用的中本聰原始代碼,把區塊容量進一步擴容到128M。他的這個分叉方案叫做BCHSV。而比特大陸主導的升級方案叫做BCHABC。

由於雙方都掌握著大量的算力,所以都想成為唯一的BCH主鏈,首先在網絡上展開了一場大戰,指責對方,要求礦工都力挺自己,為自己的方案站臺,進行挖礦。簡單的理解就是比特幣生了一個兒子叫比特幣現金BCH,後來BCH又要生2個兒子BCHABC和BCHSV,但這兩個兒子都企圖殺死對方,自己獲得唯一的繼承權。

為什麼這次大戰引起了這麼多的關注呢,前面講過比特幣網絡最怕的是51%攻擊,即掌握了超過一半算力的人就有能力發動51%攻擊,從而達到篡改數據,掌握後續記賬權的目的。比特大陸和澳本聰都號稱可以通過掌握的巨大算力殺死對方的分叉鏈,使自己的硬分叉鏈成為活下來的鏈。在這種情況下會有三種情況發生:第一種情況:BCHABC得到絕大多數礦工支持,BCHSV無人問津,相應的BCHSV的價值就會歸零。第二種情況:BCHSV得到絕大多數支持,BCHABC死掉。第三種情況:雙方勢均力敵,形成獨立的兩條鏈,都有其價值認可度。

如果是第三種情況的話倒還好,如果是前兩種情況變成現實,那麼會有大量的礦工和投資者手中的資產歸零,或者受到巨大的損失,這樣的事情自然備受矚目。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BCHABC和BCHSV都活了下來,但由於比特大陸所擁有的算力遠超過澳本聰,所以BCHABC成為了BCH的主鏈,BCHSV成了一條分叉鏈存活下來。

從另一方面說,不管雙方誰笑到最後,還是出現分庭抗禮的局面,一直宣稱自由和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比特幣,卻被當做是兩股勢力鬥法的戰場,形成了寡頭壟斷的局面,這無疑是一種巨大的諷刺。也驗證了只有掌握算力,才算是掌握了比特幣網絡,也決定了整個網絡的安全性和價值,在算力壟斷面前永遠也不會有真正的去中心化出現,所有的礦工和投資者都在為壟斷算力的人打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