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洞的一生,為中國製造業和教育做出的突出貢獻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歷史是最好的見證,時光流逝,它帶給我們的是智慧、善惡和人生的路,讓我們一起在歷史的海洋中翱翔吧。


張之洞字孝達,是直隸南皮人,位於今河北省,曾祖父張怡,曾是浙江知縣,祖父張廷深,曾是福建知縣,父親是貴州道員,從張家一代又一代的官職方面的遞進關係中,我們可能會推斷張之洞可能也官位甚微,實則,不然。

張之洞的一生,為中國製造業和教育做出的突出貢獻

張之洞幼時受過良好的傳統文化教育,在咸豐二年時的直隸鄉試中,他高中舉人。在同治二年參加考試時,他高中進士。而在後來參加殿試時,他的文章偏重時政,爭議較大,考官為此議論紛紛,有些考官認為他的論述方式不落俗套,也有某些考官對此不欣賞,但也有某些考官卻稱讚他的文章。討論無果,於是,文章交由慈禧太后定奪,之後,張之洞高中探花及第,被授翰林院編修。

同治六年到光緒三年期間,張之洞在多個地區執掌文職,而在此期間,他也積極獎勵提拔,任用賢才,而且他還在成都創辦酋經書院,並設立書局刊印發行古代經典和各朝史籍。

張之洞的一生,為中國製造業和教育做出的突出貢獻

在光緒四年時,張之洞在四川任期屆滿後返回北京。此後直到光緒七年,他負責主編京畿地方誌。在光緒十年時,他前往廣東任職,面臨著重大的難題,即在當時越南危急的形勢下,他積極策略藉助利用劉永福和他的“黑旗軍”這把利刃來攻擊在越南的法軍,以此來期望牽制法軍進攻臺灣,不得不說,這一招像極了三十六計中的借刀殺人。在這次戰事中,他盡心竭力地為戰事籌餉。

張之洞的一生,為中國製造業和教育做出的突出貢獻

在光緒十一年初時,中法矛盾開始漸漸緩和,慢慢走向議和之路。然而,不論中國在戰爭中成功抑或失敗,中國都會損失部分領土或海外宗主權,在中法條約簽訂時,中國被迫放棄對越南的宗主權。儘管張之洞屢次上疏,極力陳述反對議和條款,他強調指出中國在最後時刻的軍事勝利完虐法國,然而皇帝不採納他的意見。

在他擔任兩廣總督的六年中,張之洞滿腦子裡都充斥著改革計劃和方案,面對兩廣混亂的局勢,他也曾試圖在兩廣省內積極進行改革,以期望完善稅收制度,他甚至還把增收的款項用在各項事業上。

張之洞的一生,為中國製造業和教育做出的突出貢獻

在光緒十三年時,他曾建立了一座兵工廠,最初僅是限於製造炮彈,後來慢慢又開始製造小武器,通過他的極力努力,使得廣東沿海巡邏的艦隊和船隻急劇增加,在光緒十三年時,在張之洞的操持下,還在廣東設立一所水陸師學堂,此外,他還招請年輕的留學生做他的幕賓。

光緒十五年,張之洞還在廣東開設了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家錢莊。在光緒十三年時,他還創辦了廣雅書院,無疑,這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書院之一。在光緒十三年時,由他本人及幾位官員和商人共同出資,設立了廣雅書局。

張之洞的一生,為中國製造業和教育做出的突出貢獻

廣雅書院和書局的顯著成就引人注目且為人稱頌,而張之洞則因創辦有功,經常被時人稱為張廣雅。在張之洞堅持不懈的努力,廣東當時的財政情況發生了明顯的好轉,而這種感覺,在李鴻章後來擔任廣州總督時,體會的更加深刻明確。在此期間,京師政壇上的發生的南北黨爭日趨激烈,南黨首領是翁同和,他極力反對屬於北黨的張之洞。但由於張之洞在任期間,勵精圖治,為廣東留下一筆充實的庫銀,並帶來一些重大的改革成果,張之洞多多少少都為他的北方同僚挽回一些因張佩綸在馬尾戰役中失敗而丟掉的聲譽。

張之洞的一生,為中國製造業和教育做出的突出貢獻

此外,張之洞對發展中國工業和對修築鐵路一樣充滿興趣。在他任湖廣總督時,與他名字相關聯的主要事業之一是漢冶萍鋼鐵廠。而在他離開廣東之前,他還曾訂購了一套鑄鐵工廠的機器,在光緒十六年時,他到武昌後不久,鑄鐵廠便在漢陽開始動工。

在光緒二十年時,與漢陽鐵廠相配套的是大冶鐵礦,剛開工沒多久,就因資金不足,而被轉賣給私人股東,暫時由國內的大實業家經營。

在光緒三十四年時,江西萍鄉煤礦將上述兩廠合併為公司。之後,張之洞又興辦了另一些民用企業,如棉紡廠、絲廠、製革廠。除此之外,他還主持築壩工程,為大批人提供就業機會。他還創辦了多所各種類型的學校,並送這些學生出國留學。

張之洞的一生,為中國製造業和教育做出的突出貢獻

無疑,張之洞不僅為近代工業做出巨大貢獻,而且他建立的工廠還涉及方方面面,如民用和軍事工業都有體現,而且,還興辦教育,遣送出國留學,在無形中,為中國近代教育事業的發展和人才的培養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看完文章你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評論,你的每一次點贊、轉發都是小編加雞腿的動力,小編會努力為大家帶來更多更好的內容,歡迎點擊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