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成員之間需要體諒與寬容

原載《平涼日報》2018年11月18日第二版,記者胥富春

平涼日報11月11日刊發報道《一個父親的泣血呼喚:寶貝兒子你去了哪裡?》,經本報及多個微信公眾號、網絡新媒體轉載後,在社會上引發強烈反響,大家紛紛在朋友圈分享轉發,還有很多人跟帖留言,表達自己的看法、想法,短短一週時間,各個網絡新媒體平臺的累計閱讀量超過了10萬。

平涼日報11月18日刊發後續報道《孩子離家出走直擊家庭教育軟肋——由孩子離家出走七年無蹤引發的話題》,本篇評論為其組稿之一。

網上有句流傳很廣的話:“我雙手抱著磚就無法抱你,雙手不抱磚就無法養你。”充分體現了一個男人為了責任、擔當,忘我地掙錢而對妻子兒女心理、情感關懷不夠的歉疚。後面有一句很典型的跟帖:“剁掉你的雙手,我願推著你的輪椅陪伴你走過餘生,只要你眼中有我足夠!”常說站著說話不腰疼,用到這裡最恰當。全民肥胖時代,可能會忘了曾經的大饑荒;物質條件全面富足後,可能會忘了一分錢憋死英雄漢。

現在六七十歲的為人父母者,很多在年輕時有過捱餓的經歷,尤其是在農村,很多人大半生都在為填飽肚子、吃上白麵(小麥粉做的飯)而奮鬥;現在四五十歲的家長,很多在為房子、車子而拼博,為改善生活質量而不懈努力。他們的童年是在物質條件不大寬裕的情況下渡過的,他們童年的快樂、欣喜和奢望,就是過年時有一件新衣服,過生日時能吃一個荷包蛋。

日子過好後,許多父母親的共同心願,就是不讓孩子再受自己小時候的罪,不僅要讓孩子吃飽穿暖,更是竭盡所能地滿足孩子的一切物質需求。許多為人父母者,拼命掙錢的動力就是為了孩子,為了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為了孩子的明天更美好。

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的關懷至關重要,但孩子也需要體諒父母的辛苦、不容易,主動與父母多溝通。“你耕田來我織布,我挑水來你澆園。”這是傳統社會夫妻之間分工配合、建設和諧家園的寫照。現代社會,當孩子的努力學習,不讓父母多操心;當父母的安心工作掙錢,不讓孩子為錢受累,也應成為每個家庭成員的基本共識。學生壓力大,家長難道就壓力小嗎?因繳不起孩子的學費而自殺的家長也不是一個兩個了。

家長對孩子的成績也不要給予過高期望,畢竟人人不可能都拿第一,畢竟學習成績只是一塊敲門磚,健康成長才是最重要的。同時,也可適當放慢發展步伐,多陪陪孩子。對孩子的小錯要給予寬容,多溝通,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

任何時候,做好自己的本分都是至關重要的。在指責別人、抱怨別人之前,先想想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沒有?記者在農村,常見一些大叔大伯,衣衫襤褸,卻在說起國家大事,甚至分析世界局勢時,唾沫亂濺,口惹懸河。動不動笑話別人,常說如果我當了什麼什麼,就要怎麼怎麼……記者心想,你本事這麼大,咋不把你家裡先收拾好、把你衣服先穿幹練?

家庭是講愛不是講理的地方,但講愛的前提是家庭成員之間的互愛,不能對自己太過放任,而對別人太過苛責。所以,多一份體諒、理解與寬容,就可以化解許多家庭矛盾與溝通障礙。願每個家長都在孩子的體諒、理解中收穫幸福,願每一名青少年都在寬容的氛圍中快樂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