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一邊募資創新高,一邊新股大量破發,港股新股現象說明什麼?

观察|一边募资创新高,一边新股大量破发,港股新股现象说明什么?

观察|一边募资创新高,一边新股大量破发,港股新股现象说明什么?

皮海洲

2018年已進入尾聲。

環顧全球資本市場,香港股市無疑佔據著一個重要位置。據瞭解,港交所有望奪得今年全球資本市場IPO募資金額的第一名。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2月18日,香港市場2018年已有209只新股上市,募資總額超過2800億港元,募資額領先第二名紐交所74億美元。

今年港股新股發行的最大亮點是向新經濟公司伸出了熱情的雙手。

為此,港交所修改了新股發行制度,允許同股不同權的企業與業績虧損企業登陸香港市場。這一修改,極大地增加了港股吸引力,大批來自內地的新經濟公司陸續進入香港市場。如小米與美團兩家同股不同權公司今年相繼在港交所上市,僅這兩家公司的募資金額就超過了800億港元,佔港股今年IPO募資總額的四分之一以上。

不過,儘管港股今年募資金額高居全球榜首,但新股上市後的表現卻不盡如人意。今年港股新股破發率超過80%,其中上市首日破發比例超過40%。換言之,在破發的新股中,約有一半在上市首日即告破發。如小米與美團今年相繼破發,其中小米更是在上市首日即告破發。

一邊是募資額奪全球第一,甚至創出港交所八年來的新高,一邊卻是新股頻頻破發,這一現象令不少內地投資者費解。

按照部分內地投資者的理解,就成熟的市場來說,在新股頻頻破發的背景下,成熟的發行人也會暫緩IPO發行,因為他們會提心發行價太低,損害公司的利益與老股東的利益。而像港交所這種新股上市首日頻頻破發的事情,如果是發生在A股市場,那麼新股發行就會面臨著發行困難的問題,甚至會被叫停IPO。在這種情況下,要奪得全球IPO市場募資第一,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也正因如此,香港市場這種新股現象的出現,受到內地投資者的極大關注,同時也給A股市場的新股發行以啟示。

通常來說,在港股這樣相對成熟的市場,行情低迷、新股頻頻破發,一些發行人確實會放緩IPO進程。但今年港股對發行制度進行了改革,積極擁抱新經濟公司,對內地新經濟公司構成了巨大的吸引力,再加上多數內地企業對於IPO沒有抵抗力,會抓緊機會上市。所以,來自內地的企業上市熱情不減,是導致港股“一邊新股頻頻破發,一邊新股募資勇奪全球第一”的重要原因。

當然,僅有對IPO熱情高漲的內地企業顯然不夠,更重要的是香港市場對這種IPO熱情接受度。這時,香港市場在制度上的優勢就起了作用。

一是承銷商對新股發行額度進行包銷。實際上,面對新股頻頻破發的局面,港股同樣面臨著新股發行困難的問題,比如有的新股發行,投資者的認購明顯不足。但在這種情況下,由承銷商對新股發行額度進行包銷,以此確保新股發行的成功。

二是做空機制保護了投資者利益,也確保了IPO發行的順利進行。在A股市場,做空機制被認為會損害到投資者利益。不過在成熟的香港市場,情況則正好相反。如果沒有做空機制,面對新股頻頻破發,投資者買進新股就只有虧損一條路。但因為可以做空,投資者就可以通過做空來鎖定風險,甚至通過做空來賺錢。我們可以看到,在小米上市前夕,港交所發佈通告,將小米在上市首日即納入賣空證券名單,允許對小米上市首日進行賣空操作。所以,新股破發帶給投資者的未必就是損失,這也保證了香港市場IPO的順利進行。就此而論,做空機制是保護新股在破發情況下仍能順利發行的“守護神”。

如此一來,對於港股新股的破發現象,內地投資者不能用看待A股市場破發的思維方式來理解。內地投資者投資港股,一定要改變只能做多的單邊思維,不僅要學會做多,更要學會通過做空來規避風險,爭取收益。如此,新股上市後的破發就不那麼可怕,IPO在破發的情況下繼續前行也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了。

(作者系IPO日報專欄作家,本文為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IPO日報觀點)

观察|一边募资创新高,一边新股大量破发,港股新股现象说明什么?

[email protected]

观察|一边募资创新高,一边新股大量破发,港股新股现象说明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