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一边募资创新高,一边新股大量破发,港股新股现象说明什么?

观察|一边募资创新高,一边新股大量破发,港股新股现象说明什么?

观察|一边募资创新高,一边新股大量破发,港股新股现象说明什么?

皮海洲

2018年已进入尾声。

环顾全球资本市场,香港股市无疑占据着一个重要位置。据了解,港交所有望夺得今年全球资本市场IPO募资金额的第一名。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18日,香港市场2018年已有209只新股上市,募资总额超过2800亿港元,募资额领先第二名纽交所74亿美元。

今年港股新股发行的最大亮点是向新经济公司伸出了热情的双手。

为此,港交所修改了新股发行制度,允许同股不同权的企业与业绩亏损企业登陆香港市场。这一修改,极大地增加了港股吸引力,大批来自内地的新经济公司陆续进入香港市场。如小米与美团两家同股不同权公司今年相继在港交所上市,仅这两家公司的募资金额就超过了800亿港元,占港股今年IPO募资总额的四分之一以上。

不过,尽管港股今年募资金额高居全球榜首,但新股上市后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今年港股新股破发率超过80%,其中上市首日破发比例超过40%。换言之,在破发的新股中,约有一半在上市首日即告破发。如小米与美团今年相继破发,其中小米更是在上市首日即告破发。

一边是募资额夺全球第一,甚至创出港交所八年来的新高,一边却是新股频频破发,这一现象令不少内地投资者费解。

按照部分内地投资者的理解,就成熟的市场来说,在新股频频破发的背景下,成熟的发行人也会暂缓IPO发行,因为他们会提心发行价太低,损害公司的利益与老股东的利益。而像港交所这种新股上市首日频频破发的事情,如果是发生在A股市场,那么新股发行就会面临着发行困难的问题,甚至会被叫停IPO。在这种情况下,要夺得全球IPO市场募资第一,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也正因如此,香港市场这种新股现象的出现,受到内地投资者的极大关注,同时也给A股市场的新股发行以启示。

通常来说,在港股这样相对成熟的市场,行情低迷、新股频频破发,一些发行人确实会放缓IPO进程。但今年港股对发行制度进行了改革,积极拥抱新经济公司,对内地新经济公司构成了巨大的吸引力,再加上多数内地企业对于IPO没有抵抗力,会抓紧机会上市。所以,来自内地的企业上市热情不减,是导致港股“一边新股频频破发,一边新股募资勇夺全球第一”的重要原因。

当然,仅有对IPO热情高涨的内地企业显然不够,更重要的是香港市场对这种IPO热情接受度。这时,香港市场在制度上的优势就起了作用。

一是承销商对新股发行额度进行包销。实际上,面对新股频频破发的局面,港股同样面临着新股发行困难的问题,比如有的新股发行,投资者的认购明显不足。但在这种情况下,由承销商对新股发行额度进行包销,以此确保新股发行的成功。

二是做空机制保护了投资者利益,也确保了IPO发行的顺利进行。在A股市场,做空机制被认为会损害到投资者利益。不过在成熟的香港市场,情况则正好相反。如果没有做空机制,面对新股频频破发,投资者买进新股就只有亏损一条路。但因为可以做空,投资者就可以通过做空来锁定风险,甚至通过做空来赚钱。我们可以看到,在小米上市前夕,港交所发布通告,将小米在上市首日即纳入卖空证券名单,允许对小米上市首日进行卖空操作。所以,新股破发带给投资者的未必就是损失,这也保证了香港市场IPO的顺利进行。就此而论,做空机制是保护新股在破发情况下仍能顺利发行的“守护神”。

如此一来,对于港股新股的破发现象,内地投资者不能用看待A股市场破发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内地投资者投资港股,一定要改变只能做多的单边思维,不仅要学会做多,更要学会通过做空来规避风险,争取收益。如此,新股上市后的破发就不那么可怕,IPO在破发的情况下继续前行也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了。

(作者系IPO日报专栏作家,本文为作者个人言论,不代表IPO日报观点)

观察|一边募资创新高,一边新股大量破发,港股新股现象说明什么?

[email protected]

观察|一边募资创新高,一边新股大量破发,港股新股现象说明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