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如何一步一步的走向绝望的?

必胜的信心究竟从何而来?

曾经偶然间在旧报纸上看到过一篇采访,那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一位年轻的记者采访一位国军的青年军官。

“您觉得战争会胜利吗?”年轻记者问道。

“当然会胜利!”军官自信满满的答道。

“那战争胜利后,您最想干些什么呢?”记者又问道。

“战争胜利后,我肯定已经死了!”军官微笑答道。


日本是如何一步一步的走向绝望的?

大半国土尽数沦陷

当时的中国正值抗日战争的最高潮,全国6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尽数落入敌手,中国军民全无一战之力,可是在这种危机时刻,一个国军的青年军官却有如此必胜的决心,究竟是为什么呢?

还是我在上一篇文章里提到过的,摊开欧亚大陆地图,有两个国家的战略形式极其相似,那就是英国和日本,在日俄大战前夕,英国一度与日本的关系良好,甚至结成同盟。对于日本来说,它完全可以学习英国的大陆均衡政策,挑拨并挟持中国去对付北边的俄国,利用自己独特的地理位置发展海军,建立起影响力遍及全球的海洋贸易帝国。


日本是如何一步一步的走向绝望的?

可是日本却没想这么多,说起日本的近代史,用很粗鄙的语言来说,也就是一个因为明治维新崛起的暴发户通过战争手段到处打劫的故事,在战略的功底上,它和纵横世界几百年的老牌帝国主义强国还是没法比的,所以当它崛起之后,它首先想到的是,英国之所以强盛,就是因为它拥有印度,那里人口又多,资源又丰富。可是等它崛起之后再睁眼看世界,哪里还有阳光下的地盘,东南亚基本都已经在西方殖民者的手里了,所以它只能欺负身边的两个穷邻居。于是甲午一战,首先吞并台湾和朝鲜;1905年日俄战争,在中国的东北又站住了脚。所以日本就觉得中国东北不就是它梦寐以求的地盘吗!然后就是九一八事变,迅速占领东北全境,建立起“伪满洲国”。


日本是如何一步一步的走向绝望的?

日本走到这里,虽然它志得意满的得到了满洲,实际上是蠢到家了。它把自己一个海洋国家生生的变了种,变成了一个海陆复合型国家,它以前具备的海洋国家的战略优势荡然无存;其次就是它所谓的“满洲国”的地理位置正好建立在中俄之间的交界地区,它也不想重蹈德国一战期间的覆辙,两线作战。相比于中国,显然俄国的国力更强,所以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就决定还是用老办法,必须马上、立即、迅速的搞定中国,逼中国签字画押,承认“满洲国”是属于它的,然后调转枪口对付俄国。

这时候的日本当然就要和蒋介石政府谈判,其中提出三点重要内容:一、承认伪满洲国;二、华北自治;三、共同防共。可是日本所提出的要求被蒋介石坚决拒绝。这时候的日本就懵圈了,因为它们从来没有遇到过,明明都已经战败了,并且已经占领的地盘就是不被承认的政府。


日本是如何一步一步的走向绝望的?

一个怎么打也打不服的政府

据说当时的日本首相杉山元赶紧召开高层会议商量对策,最后决定,继续攻打中国,逼迫中国政府承认“伪满洲国”,还跟天皇保证——“三个月灭亡中国”。其实我们一直对这一句话有误解,杉山元说的“三个月灭亡中国”并不是要把中国亡国,他的初衷其实就是要用三个月时间把中国打服,让中国政府承认伪满洲国。

然后就是大打出手,七七事变之后,先后占领北平、天津,兵锋直指山西,这时候蒋介石政府就紧张了,因为他们都是读过历史的,山西对于中国的战略位置太过重要,只要山西被占领,日本就打开了三条对华战争的通道。


日本是如何一步一步的走向绝望的?

首先第一条,先打陕西,拿下四川,那中国的战略后方就完全失去了,当年的蒙古打南宋就是走的这条路;其实就是,从山西过河南,拿下武汉,把中国的东西两部完全分开,当年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就是走的这条路;最后一条最简单,就是从山西过太行山,进河北,打山东,南下江苏,清朝打南明就是走的这条路。

这时候多亏了一个人,他是蒋介石政府里面的战略专家叫陈诚,他就提出,不要北上迎敌,把战争的中心放在上海地区,这样做有两个好处:首先,广告效果好,上海里面全是租界,可以让洋人看看日本是怎么欺负中国的,为后来中国在国际上争取更多的援助做铺垫;其次,彻底的改变了日军的战略方向,从以前的从北到南,变成了从东向西。因为日本的部队大多数都是机械化部队,而如果日本从东向西进攻,就算我们上海守不住,一路西退,日军将面临长江的水网地带,不利于机械化部队的进攻。

进退两难的日本

八一三淞沪会战,日本的牛皮彻底吹破了,开始说的“三个月灭亡中国”,结果一个淞沪会战就持续了三个月,虽然最后上海也被占领,可是日本也损失惨重,据保守估计,日军阵亡将士四万多名,当然这和中国将士的阵亡人数不能比,这一战蒋介石政府下了血本,把国军最精锐的将士全部派往淞沪战场,三个月的战事结束之后,国军阵亡二十余万人。


日本是如何一步一步的走向绝望的?

之后就继续谈判,还是老生常谈的话题,逼迫国民政府承认伪满洲国,可是蒋介石压根不搭理它,这时候日本就真急眼了,这块烫手山芋在手上仍有仍不得,吃又吃不下,可是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打,然后就是南京保卫战,三十万同胞罹难,然后拿下武汉,整个东南半壁尽数落入敌手,可是这时候的日本是越来越为难,整个日本的陆军部队在中国战场泥足深陷、左右为难,甚至通过希特勒向蒋介石传话,可是蒋介石完全不加理会,这时候的日本政府已经民穷财尽、难以为继。最重要的是,作为同是轴心国的德国已经在欧洲开打,英法等国完全无暇顾及在东南亚的殖民地,这时候正是抢占这些殖民地的好时机,可是大部分的陆军都在中国战场,退也不是,进也不是。这时候就连日本天皇都感叹:看来我们当年打中国真是打错了!

美国的全面禁运

祸不单行,这时候美国登场了,其实美国在前期是支持日本在前线的战事的,因为美国可以借此机会卖给日本大量的武器、石油等战略物资,可是后来日本军队在中国战场民穷财尽,无力支付美国庞大的采购军需物资的资金,这个时候美国就翻脸了,对日本进行全面禁运,一滴石油、一颗子弹都不卖给日本,这时候的日本就真的走上绝境了,当时的日本拥有全世界第二的海军,按照日本国内的战略储备,只够维持日本舰队正常作业三个月。陷入绝境的日本被逼无奈,只能放手一搏了,也就是后来的南下东南亚、袭击珍珠港。其实现在反观历史,他不知道美国这个庞然大物他惹不起吗?可是它又能有什么办法呢?它只要这一条路可走,它只有马上、立即、迅速搞定美国,逼迫美国签订条约,才会有一线生机。


日本是如何一步一步的走向绝望的?

就像文章开始提到的那个青年军官的必胜信心一样,这场战争中国必定会取的战争的最后胜利,虽然我们每次都在输,可是这又能怎么样呢?最后的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可是这场战争打到最后,军人是注定会死光的。

谈起日本的兴衰,其实很容易让人想起那个曾经横扫世界的蒙古,一直处于文明边陲的它们,突然之间如流星划过苍穹,瞬间灿烂,又瞬间黯淡。蒙古虽然杀人无算,可是好歹还支持自己的政权九十七年,可是日本从崛起开始到最后的投降只维持了半个世纪,如樱花、如流星,终究是昙花一现,可是就为了这片刻的璀璨,它们付出了无比沉重的代价,到现在仍然不是一个正常国家,这些真的值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