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藏史料里的金城公主》——汉史篇

本文五千余字,主要给您讲述汉族史料里对金城公主的记载。虽然金城公主的名气,远没有文成公主大,但汉藏史料里的记载却远多于文成公主。

考虑到内容实在是太多,我们先说汉史的记载,再用一个单篇来讲藏史中的记载。希望通过这两篇文章,给您展示一个角度丰满的金城公主。
《汉藏史料里的金城公主》——汉史篇

金城公主是一个有点落寂的历史人物,在出嫁吐蕃的两位公主中,文成公主的光环艳如烈阳,而金城公主则静如皓月。以至于,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还有一位唐朝公主在西藏生活了29年。

从出嫁前的地位来看,金城公主远超文成公主,虽然二人都是唐宗室之女,但李世民事先见没见过文成公主都是个问题,而金城公主则生下来就被高宗李治收养,一直长在皇宫内苑。

另外,文成公主入嫁吐蕃后,她变成一个隐形人史端绝载。而金城公主远嫁后,却屡见于唐史,为两国和平奔走。

今天,我先结合汉地的史料,将这位身系两国的公主展示给大家。

公元703年(武周朝,长安三年),吐蕃皇太后没庐·赤玛伦第一次向唐庭请求和亲,当时坐在皇帝大位上的是另一个女性武则天

吐蕃和唐朝有很多颇有趣味的巧合,李世民睨视天下之时,吐蕃以一代雄主松赞干布相对;当武则天临朝称制权倾天下之际,吐蕃则以赤玛伦掌控朝纲乾坤独断,不使武后专美于前。

长安三年,吐蕃的来使臣颇受女皇武则天的重视,特意在麟德殿专门设宴亲自款待。[1]大概女皇事先已得知,吐蕃使臣带着和亲目的而来。

果不其然,吐蕃使臣伦弥萨献上礼单时,表达了吐蕃皇太后,希望两国续文成公主之后,再结良缘的请求。

《汉藏史料里的金城公主》——汉史篇

《旧唐书》里还有一段这位求婚使者的趣闻,可见当时唐蕃两国、君臣之间气氛非常松弛和睦。

《汉藏史料里的金城公主》——汉史篇

但好事总是多磨,武则天口头应允了婚事后,两国国内都出现了变化。

吐蕃这边,长安四年 (704)金城公主未来的夫婿都松芒波杰(唐史称赤都松赞) 意外死于军中,婚事之请不得不中断。

唐朝这边,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重,卧床不起。宰相张柬之等人率领禁军冲入宫中, 武则天被迫禅让帝位与太子李显,朝政重归李唐,是为唐中宗

剧烈的政局变幻,并没有影响两国相向而行的大环境。

中宗景龙元年(707 年)七月,太皇太后赤玛伦再次遣使入长安求婚,这次的男主角变成了其孙野祖茹(即后来的赞普赤德祖赞)。[2]

《汉藏史料里的金城公主》——汉史篇

我刚才说这时期,唐蕃关系和睦并非史料孤证,也不是我自己的良好愿望。

《旧唐书》里不但记载着,上位求婚使在宫中欣赏歌舞,还记载着中宗李显和迎亲使一起打马球运动的妙事。[3]

《汉藏史料里的金城公主》——汉史篇

这场马球虽是君臣为戏,但放在两国之间,便有了些刀光剑影的味道,官史未尽其祥,反倒是民间史料

《封氏闻见记》将其记得颇为传神[4]。

《汉藏史料里的金城公主》——汉史篇

当然了,未来的玄宗皇帝都下场了输赢都是赢,你懂得!此时的吐蕃使臣,也不是当年冯德遐(贞观朝)出使时,“无文字,刻木结绳为约”[5]的吐蕃了。

中宗时,大量吐蕃留学生来长安深造。李显曾下召破例准许,吐蕃学生入国子监求学[6]。当时,

甚至出现了吐蕃使臣深慕盛唐文化,不愿回乡之事。

《汉藏史料里的金城公主》——汉史篇

因此,吐蕃使臣心里也有数,大概比划一下,混个宾主尽欢就行了。

但吐蕃对金城公主入藏还是很重视的,这点藏文史料也不讳言。


《汉藏史料里的金城公主》——汉史篇

这位带着千余人前来迎亲的尚·赞咄不但是吐蕃大相,还是太皇太后赤玛伦的弟弟,如此高规格的待遇,也算给足了唐朝面子。

在这里,我们要单独说一下,两位男女主角的年龄问题。

女主角金城公主比较简单,武周朝圣历元年(698年),出生于邠王李守礼府邸,旋即被李显收养于宫中。景龙四年(710年)出嫁时,年仅十四岁。

金城公主年纪幼小,男主角赤德祖赞(野祖茹)就更小了,还在少不更事的幼年期。

关于赤德祖赞,他有一个绰号叫梅阿迥(意为胡须王)。于是,在传说的戏码里,就变成了,金城公主嫁了个一个老头。

有人传说,他娶金城公主时已经70多岁,赤德祖赞一共才活了51岁好吗(704年-755年)?

即便,藏地史料记载混乱,记载他年龄最大的

《红史》、《贤者喜宴》、《王统世系明鉴》,也只认为其享年六十三岁,不知道多出来的岁月是谁替他活的?!

要说胡子多,就年纪大的话,山羊胡子也挺多的!

关于赤德祖赞出生卒年代,唐史里都有明确的记录。别说当时两国尚处于比较平静的时期,就是战事最激烈的年代,赞普宾天吐蕃使臣至长安报丧也是定例,唐朝通常都会遣使拉萨吊唁。

当然,野祖茹(赤德祖赞)的情况算比较特殊,其父都松芒波杰(赤都松赞)去世时,吐蕃政局不稳爆发多处叛乱,赤玛伦秘不发丧一年之久,唐朝没有及时收到信息。

等到神龙元年(705)七月,吐蕃告丧使臣到达长安,中宗李显废朝一日以示悼念[7],这些唐史都有明确的记载。

关于赤德祖赞出生时间,保存在敦煌藏经洞内的古代藏文文献记载的非常清楚。

《汉藏史料里的金城公主》——汉史篇

唯一有争议的是“龙年”,每隔十二年便会有一个龙年,究竟是那个龙年便成了焦点。

不过,综合几十年来汉藏学者的研究,赤德祖赞生于704年(武周朝长安四年),卒于754年(玄宗天宝十三年),享年、在位均五十一年,已是定论[8]。

又有人从另一个角度来解读,认为李显将金城公主许配给一个老头,是因为唐朝被吐蕃打的喘不过气来,被迫如此。

话说唐蕃百年国战,钦陵领兵(高宗李治时期)确实颇有斩获,算是略占上风。但武则天上台后,唐军展开了一系列反击,打的有声有色,最起码也能算互有胜负。

安西四镇六度易手后,武周长寿元年(692年),唐将王孝杰、阿史那忠节在大岭、冷泉大败蕃军,噶尔·赞辗恭顿(汉史称赞刃,禄东赞五子)逃遁,噶尔·达古日耸(汉史称悉多于,禄东赞四子)被俘。之后,唐朝在西域驻军两万四千人,稳住了安西四镇的局面。

河拢地区,娄师德、黑齿常之为首的唐军,在良非川、白水涧等地也颇有胜绩,如何能说唐朝被打的喘不过气来?

反观吐蕃,这几年倒是有点喘不过气来的模样。

公元704年,时任赞普都松芒波杰(赤都松赞)在平叛期间,死于军中。

公元705年,岱仁巴农囊扎、开桂多囊叛乱,赤玛伦再度摄政,派军斩杀诸叛臣于那拉山顶;

不久泥婆罗(尼泊尔)政局不稳,赤玛伦免其国王;

随即,南方臣服于吐蕃的“悉立国”又叛,赤玛伦一样以兵弹压,俘虏悉立国王。

除此之外,赤玛伦再度摄政期间,连续处罚、更换包括大相在内的重臣,可见当时吐蕃朝中激烈的权力斗争[9]。

还记得上文提到,都松芒波杰(赤都松赞)去世后,赤玛伦一年多秘不发丧,原因就在于吐蕃的政局濒于崩盘,如果不是赤玛伦力挽狂澜,吐蕃赞普还是不是悉卜野家族都不一定。

大家唯一感到困惑的是,704年赤德祖赞才出生,707 年(景龙元年)赤玛伦便遣使求婚,710年(景龙四年)李显送金城公主远嫁。此时,赤德祖赞年仅七岁,尚为一个幼童,如何能够成婚?

但赤玛伦迫不及待的向唐朝求婚,其未尝没有以联姻之事,缓和国内紧张局势,转移人们视线的目的。

为此,她甚至可能向唐朝隐瞒了赤德祖赞的年纪。

按照《旧唐书·吐蕃传》记载,“国人立器弩悉弄之子弃隶蹜赞(赤德祖赞)为赞普,时年七岁”[10]。

唐朝以为704年赤德祖赞七岁继位,再加上往返求亲耽搁的时间,至公主出嫁时,已经十四岁了,恰好和金城公主年龄相仿。

不成想,吐蕃用两个七年把唐朝忽悠了,赤德祖赞不满周岁就在襁褓中成了赞普,至金城公主入嫁时,才七岁。

这小两口,当时与其说夫妻,还不如说是玩伴更合适些。因此,藏史记载“公主至吐蕃,赞普为之别筑城以居之”[11],大概也是因为,年纪实在太小,无法马上完婚。

《汉藏史料里的金城公主》——汉史篇

要说唐中宗对金城公主真是够好的,由于李显与李守礼都曾被武后迫害,有过相似的被贬、幽禁经历。相似的生活经历,让李显多少有点爱屋及乌,对李守礼的女儿真是视同己出。

他多次向吐蕃使臣提到“朕之少女,长自宫闱[12]”“公主孩幼,割慈远嫁[13]”,并在送亲途中当众恸哭流涕。

公元710年(景龙四年)正月,唐庭以和蕃使左骁卫大将军杨矩,护送金城公主入藏。中宗亲自渡过渭河送至始平县(陕西兴平县)设宴百官,并让群臣作诗以别。

同年二月,为纪念远嫁的养女,李显召命赦免当地死刑以下囚犯,免百姓赋税一年,改始平县为金城县,将离别地点改名为“凤池乡怆别里”[14]。

《汉藏史料里的金城公主》——汉史篇

对比两位公主在唐史中的记载,金城公主远多于文成公主,这和她在皇帝心中的地位更高不无关系。

另外,唐史还记载金城公主的嫁妆也甚是丰厚,“赐锦缯别数万,杂伎诸工悉从,给龟兹乐[15]”,而文臣公主呢,什么都没记。

《汉藏史料里的金城公主》——汉史篇

布达拉宫唐卡《金城公主入藏图》

金城公主还在路上跋涉呢,唐朝国内便连出变局。

710年6月,中宗李显暴毙,据说是被王后韦氏毒死(此事存疑)。当月,立太子李重茂为帝,改元“唐隆”,朝政尽归韦后之手。

李重茂登基未及一月,6月庚子日,李隆基(唐玄宗)联合太平公主发动兵变,废其为温王(谥号唐殇帝),杀韦氏、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尽除韦氏一门,复立睿宗李旦为帝,史称“唐隆之变”

短短一月之间,唐朝换了三个皇帝,唐朝皇帝的宗系也由李显一支改为李旦一支。但这对金城公主没有任何影响,睿宗李旦对她比中宗李显还好呢。

睿宗景云二年(711年),李旦遣使入蕃,将金城公主认为亲女。这下金城公主从李显的养女,变成了睿宗朝的长公主[16]。

以此同时,李旦还做出了一个震惊朝野的决定,将河西九曲之地以“汤沐邑”

的名义赠给了吐蕃。

此事一出,朝臣无不顿足捶胸,力陈事不可为,但睿宗却表现的非常执拗,坚持为之。

河西九曲(青海东南部)水草丰美,自古以来就是天然的牧场,也是唐朝手中为数不多的良马产地,这次拱手让与吐蕃,使本就良马匮乏的唐朝雪上加霜。

吐蕃得了河西九曲,设洪济(青海贵德县西)、大漠门(青海共和县东南)等城守卫,渐成吐蕃东进河拢的前进基地,两国为此连番血战,无数将士埋骨沙场。

此事足见李旦的政治智商堪忧,难怪被他老妈则天大帝收拾的欲仙欲死。

《汉藏史料里的金城公主》——汉史篇

金城公主入藏后,唐蕃关系有过一小段和睦时期,但很快两国的矛盾便再次显现。

唐朝一直以来都谋求向西拓展,而吐蕃能够扩张的方向,不论是东、北、西哪个方向,首先遇到的都是唐朝。这种结构性的矛盾,根本不是两位公主能够弥合的。

但不管怎样,吐蕃在与唐交往中,都已外甥身份自居(在友好的阶段),这种甥舅关系便是自金城公主而起。

很多人都知道,大昭寺门前的“唐蕃会盟碑”,也叫“甥舅和盟碑”、“长庆会盟碑”,但甥舅之谊从何论起却一头雾水。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松赞干布娶文成公主为妻,这不是翁婿关系吗?怎么就甥舅关系了?

甥舅关系的记载,最早见于中宗时期的神龙会盟(唐中宗景龙年间705—707年),李显给吐蕃的敕书[17]。

《汉藏史料里的金城公主》——汉史篇

当时,金城公主尚未入藏,但武则天早已应允两国和亲一事,两国以“甥”、“舅”相称并无不妥。这里的“阿舅”应该等同于“岳父”,等到金城公主入嫁后,两国其实依旧是翁婿关系。

但李显旋即而亡,李旦即位后,纳金城公主为长女,实际上将其纳入了自己的宗室序列。而后,先天元年(712年)李旦退为太上皇,禅位于李隆基,唐朝开启了玄宗开元时代。

到了这个阶段,唐蕃两国成了通常意义上的甥舅关系。

李隆基成了赤德祖赞妻子的哥哥,这在中原通常被称为“大舅哥”,也叫“大舅”。李隆基和金城公主的兄妹关系,二者之间是互为认可的,这一点从金城公主在呈文中称玄宗为“皇帝兄”[18]便可见一斑。

《汉藏史料里的金城公主》——汉史篇

吐蕃对两国甥舅关系也一样认可,赤德祖赞在给玄宗的表章中,称其为“皇帝舅”。

《汉藏史料里的金城公主》——汉史篇

由此开始,这种关系一直持续到吐蕃末期,大昭寺门前的唐博会盟碑之所以也被成为甥舅和盟碑,便源于其上镌刻的,“于景龙之年,迎娶金城公主至赞普牙帐,变成舅甥而喜庆矣”[19]。

唐蕃两国大舅哥和妹夫的关系究竟怎么样呢?

那可真不是一般的“好”,每隔几年就要撕把一段日子,过后再好上一段。

之前我们提到了,唐蕃两国是结构性的战略矛盾,别说两位公主,就是二十位公主也解决不了。

因此,金城公主入藏四年后,两国战端再开。大舅哥和妹夫二人运筹帷幄,在棋盘上斗得不亦乐乎。

玄宗开元年间,呈现一种非常有节奏的战和交替态势:

711—714年为金城公主入嫁后的和平时期;

714—716年战火初燃;

716—722年再度回归和平岁月;

722—729年战端再起;

730—736年又是和平岁月;

737—741年再度回归战争年代[20]。

之所以会打出这种节奏,其原因在于战争主动发起方基本都是吐蕃,打几年发现获益寥寥,便以金城公主为挡箭牌,挥舞甥舅之谊的大旗请和,攒上几年力量后再打一段。

《汉藏史料里的金城公主》——汉史篇

由此呈文可见,金城公主入藏后,夹在两国之间的尴尬地位。她当然不希望两国刀兵不断,但此事根本不是她能左右。

这种尴尬的身份,必定会影响到其与夫婿之间的关系。《资治通鉴》中曾记载,公主曾有出走个失密国(今克什米尔)的念头[21],可见二人几近破裂的夫妻关系。

《汉藏史料里的金城公主》——汉史篇

我们曾说过,在史料记载上金城公主远多于文成公主,一部分原因也源于两国关系的忽好忽坏。

文成公主入藏后,唐蕃两国都在按各自的轨迹发展,并没有多少剧烈的交集。因此,文成公主基本就是个隐身人,而金城公主则赶上了吐蕃崛起后,谋图与唐朝争霸东亚的岁月,自然有更多机会在史料中露脸。虽然,这种露脸的方式是被迫的。

《汉藏史料里的金城公主》——汉史篇

布达拉宫中金城公主观镜壁画

最后,唐史中金城公主还有这么一段尴尬的记载。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吐蕃大军突破大震关(陕西陇县西境),泾州(甘肃泾川县北)刺史高晖投降,给蕃军充当向导,引军深入。

六日内,连克邠州(陕西彬县)、奉天(陕西乾县)、武功(陕西武功县西北),代宗东逃陕州(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长安陷落。

《汉藏史料里的金城公主》——汉史篇

吐蕃在长安城内留居十五日(《资治通鉴》记十三日),把金城公主的兄弟,宗王李承宏找来扶持傀儡皇帝。

结果十几天后,吐蕃撤军,李承宏这倒霉孩子,先是被还朝的代宗痛骂,然后流放华州,不到一年就稀里糊涂的死了。

以上就是汉地史料里,关于金城公主的主要记载。

总结一下:

1、金城公主和其夫婿年龄相近,并不是嫁了一个“满面毛髯”老者;

2、金城公主解决不了唐蕃两国结构性的矛盾,两国依旧是打打和和的关系;

3、唐蕃两国之间的“舅甥关系”,由金城公主而始,并延续到吐蕃灭亡;

4、金城公主和其夫婿的关系,并没有那么琴瑟合璧,甚至一度几近破裂。

下一部分,我们将从藏史的角度来讲讲,金城公主身上的传说。

大概会涉及到这么几个内容:

1、金城公主有没有因为夫婿暴死,而嫁给其父亲?

2、唐军到底有没有攻入拉萨,火烧红山宫殿,并要运走等身像?

3、金城公主有没有交换大小昭寺的十二岁等身像?

4、赤松德赞究竟是不是金城公主的亲生儿子?

参考书目:

[1]、《吐蕃女政治家赤玛伦考略》_陈崇凯,青海民族学院学报一九九九年第一期;

[2][11]、《册府元龟》吐蕃史料校证_苏晋仁 萧錬子. 四川民族出版社;

[3][5][7][10][14][17]、《旧唐书吐蕃传》_[后晋]·刘昫等著,中华书局;

[4]、《封氏闻见记》_[唐]·封演;

[6]、《唐会要》_[宋]·王溥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06年;

[8]、《吐蕃王朝历代赞普生卒年考_二》_蒲文成,《西藏研究》1983年02期;

[9][16]、《吐蕃史稿》_才让,甘肃人民出版社2010年;

[12]、《金城公主出降吐蕃制》_李显;

[13]、《册府元龟》卷九七九,_[北宋]·王钦若 等编,中华书局;

[15]、《新唐书吐蕃传》卷216,_[北宋]·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撰,中华书局;

[18]、《全唐文及拾遗》_[清]·董浩等编;

[19]、《吐蕃金石录》_王尧著,文物出版社;

[20]、《唐蕃关系史研究》_林冠群;

[21]、《资治通鉴》_[宋]·司马光等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