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之美,五味調和,細數“鹽”的歷史!

昨天是冬至啊,各位老友們吃水餃了嗎?吃餃子有沒有專門備一個沾的湯汁呢?北方人可能會吃蒜汁,南方人可能會用生抽加醋加辣椒等等調和,那我們這檔歷史自媒體幹什麼說吃呢?說的大家都流口水了,其實本人是吃貨一枚啊!很早就想寫一篇關於“吃”的文章了,那如何才能吃的津津有味呢?自然是少不了調味品了,今天咱們就講講調味品的歷史!

飲食之美,五味調和,細數“鹽”的歷史!

所謂飲食之美,在於五味調和,從170萬年前我們的先民會使用火,並用火來烤肉烤果子,從而開始了飲食文化,在我國的歷史長河中顯得流光溢彩!在一代代吃貨的鞭策下,先民們的廚藝越來越精湛了,極其重要的卻被大家所忽略掉的,是始終貫穿於整個美食進化史中的那個小小的調味品。我們國家的飲食之所以能夠現在獨步全球,把色香味俱全,如果沒有調味品,那肯定做不到的。烹飪是中國飲食文化之本,調味是中國飲食文化之魂。酸苦甘辛鹹造就人生百味,我們就先來說一說這個鹹!

飲食之美,五味調和,細數“鹽”的歷史!

我們古代的這個日常調味品中,鹽是居首位的!據史料記載最早的調味品,可以追溯到神農時代,他們學會了孜然的用法了,開啟了飲食文化發展史上的重要的一個篇章。大家有喜歡做菜的朋友們都知道,炒菜的話鹽是非常關鍵的啊,堪稱百味之王!一盤菜裡面不放鹽就是色香味俱全你也沒有食慾啊,就像方便麵裡沒有調味包啊,能吃下去嗎?而且鹽不單單是可以讓食物更加可口,咱們的身體也離不開鹽,適量食用才能保證身體健康!

飲食之美,五味調和,細數“鹽”的歷史!

咱們現在都稱自己為炎黃子孫,但是各位可知道。歷史上的這個稱呼確確實實是和今天我們說的這個鹽有絕對關係!根據《史紀.五帝本紀》記載,當年黃帝炎帝兩位大神的曾大戰300回合,黃帝很厲害竟然能夠驅使猛獸作戰,什麼熊、狼、虎、豹之類的猛獸都心甘情願的為其驅使,把炎帝打的是無法抵擋節節敗退,讓歷史上這個戰鬥也是最早記載的華夏爭奪中原霸權的鬥爭,以炎帝落敗而告終,後來炎帝、黃帝一商量,別打了吧,咱們整一塊兒過吧。後來黃帝炎帝組成聯盟,通過逐鹿之戰打敗了當年九黎族首領蚩尤,從此中國大地上的部落走向聯合統一,形成了華夏民族中國!

飲食之美,五味調和,細數“鹽”的歷史!

為什麼當時的部落聯盟?這日子過得好好的,忽然就拿起斧頭要去打仗呢?為什麼會爆發板泉之戰和逐鹿之戰呢?《史記》說黃帝是仁義之戰,都怪當時的炎帝、蚩尤他們不好,所以才被黃帝討伐的。但實際上戰爭的起因,可能另有原因,沒有那麼簡單。現在很多史學家給出了一個結論,聽起來好像很另類,就是說這兩場影響咱們中國歷史走向的征戰,當時都是因鹽而起,是鹽的爭奪戰。

飲食之美,五味調和,細數“鹽”的歷史!

各位不覺得奇怪嗎?現在超市裡,這個食鹽袋好像只要幾塊錢啊,買一袋的話能吃很長時間,至於引發當時的部落聯盟之間血戰嗎?要知道為物以稀為貴啊,上古時期鹽的產量是很小很小的,一丟丟就貴如黃金啊!所以各部落之間打來打去,你以為真的像《史記》說的那樣仁義之戰正義之戰?恐怕都不是,還不是為了爭奪人口土地爭奪礦產資源,而當時的鹽就是最重要的戰略資源!

飲食之美,五味調和,細數“鹽”的歷史!

民國時期的有位著名的史學家,通過嚴謹的考證就發現說,當年戰爭發生的這兩個地方,一個是板泉,就是今天的山西的某個地方。炎黃部落不是跟蚩尤打過嗎?在逐鹿,那逐鹿這個地方啊,其實距離版權這個地方其實很近很近的。通過考古發掘,說山西境內正是我國最早發現並利用的自然鹽之一!這個觀念與民國時期的史學家發現的觀點完全吻合,得到的結論就是山西鹽池當時就是中國古代中原,各部族共同爭奪的一個目標!誰能當時佔領鹽池不僅僅是奪得了寶貴的戰略資源,還表示他有各部族共同領袖之資格,所以正是出於當時對鹽的爭奪,才有了炎黃和蚩尤的血戰,導致了炎黃的合併,在一些列合併和戰爭的基礎上,才出現了我們如今的華夏民族!所以現在我們都說自己是炎黃子孫,我們是華夏民族,我們是中國人,那真的要感謝氯化鈉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