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故事——阎锡山镇压“干草会”与“天门会”

长治故事——阎锡山镇压“干草会”与“天门会”

明清时期晚清民国时代

资料来自《三晋史话·长治卷》

1911年11月初,武昌首义和太原起义的消息传到各县府,对于苦难中的人民产生了巨大影响。时值完粮季节,由于地方政事废弛,军阀官僚与士绅相勾结把持各地政权,捐税有增无减,各县怨声载道,危机四伏,激起农民的抗捐斗争,上党地区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火烧劣绅的自发反封建反压迫的斗争,人们手持干草一東,聚众烧毁官術和劣伸房屋,史称“干草会运动”。

11月上句,高平县街上出现历数本县豪绅罪状的无名揭帖,接着东乡开始传递号召众聚会火烧豪绅的鸡毛传单。11月12日,携带干草的东乡等四个多农民2000余人,烧开高平县城门,蜂拥人城,先搞毁巡警局,焚烧高等学校,然后汇集于县署门前示威,强烈要求免粮免税。知县朱土俊被迫出示了免粮免税的告示。数日内,高平全县被干草会焚烧的劣绅达四五十户。干草会烈火自高平县开端,势如嫌原,向北迅速延。不过半月,“干草会运动”在长治、长子、壶关、襄垣等县都如火如茶地开展起来。长治县干草会运动历时半月之久,烧毁劣绅房屋一百多家。沁县参加暴动者达数万之众,烧毁城乡四十八家房屋。声势之大,一时动省内外。

在干草会运动打击下,清廷在上党地区的统治政权进一步瓦解。1911年12月底,孙宗武等人和平光复上党地区,但政权仍在地方豪绅手中。1912年初,代行知府职权的上党地区八县参议会产生,清代遗老刘祖尧等劣绅摇身一变成为参议会的参事。新政权组成后,豪绅立即向参加干草会运动的农民群众反扑过来。2月,各县官更在地方豪绅驱使下,对干草会运动的首领和积极分子大肆搜捕,干草会运动的首领和积极分子除少数人闻风潜逃外,大多数人被抓捕。不久,阎锡山派杨沛霖担任潞、泽、辽、沁镇守使。同年夏天,杨沛霖亲自指挥士兵镇压干草会运动。长治县干草会运动的首领陈双马、冯丙演、苏小兴、赵铁忠等五人被斩首示众。其余被捕人员,有的被判徒刑,有的被罚款保释。而杨沛霖对被烧劣绅却大加周济,每家每人发结仓谷五石,并在各村勒索木材重新为劣绅修建房屋。

长治故事——阎锡山镇压“干草会”与“天门会”

阎锡山画像

1923年,以贫苦农民郭官林、韩欲明为领袖的天门大会(简称天门会)在河南林县东油村秘密成立。经过3年的隐蔽活动,1926年4月在总团师韩欲明领导下,公开竖起大旗,举行武装起义。天门会农民起义武装,抗捐抗税,深受贫苦农民拥护,会众迅速发展至豫、晋两省的23个县,达30多万人。1927年春,当北伐军入豫同奉军作战之时,天门会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帮助下,高举反奉旗帜、响应革命军,英勇战斗,在总团师韩欲明的统一指挥下,在冀南和豫北接连同奉军展开3次大战,三战三捷,阻挡了奉军南下。同时,天门会同红枪会、农民协会配合,袭扰奉军后方,切断交通,阻止车运,攻占县城,夺取政权。天门会武装先后占领林县、辉县、涉县、武安、滑县等县城,声势浩大。1927年秋,河南林县天门会部分会员进入长治县境内,先后在东火天子岭、荫城、太义掌、八义子山等地设点聚众,发展会友。是年农历八月十三日,阎锡山派陆军第八师张会诏率大军星夜由太原赶赴长治,围剿天门会各点。次日,天子岭战,锡山部于梁家庄河射炮数十发,掩护步兵冲向山顶,西庄的孤松山坛点会友千余人与晋军展开肉搏,激战一小时晋军死亡320余人,天门会会友死亡80余人,其中仅东火村就有50余人被杀。同日,晋军大炮遍布于八义沟湾河,面对鹞子山天门会坛点发炮一小时,掩护官兵至鹞子山。在激战中,天门会会友200余人被枪杀于山下炮掌沟。天门会损伤惨重,随即撤出县境向南发展。

在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天门会仍坚持反军阀、反豪绅的斗争,先后遭到庞炳勋、阎锡山等军阀的同。天门会农民武装依托太行山的险要地势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三起三落,坚持战斗达10年之久,终在国民党军队的镇压下,惨遭失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