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家长群冲突频发,应该继续使用吗?该如何避免这些冲突?

玩转智能


当然要继续使用,我们不能因为车祸的发生就禁止车辆的使用。

微信家长群是方便家长与老师沟通的工具,不仅有利于老师发布作业,也方便家长了解孩子在校情况。

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有利也有弊,家长群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出现一些摩擦,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就此远离家长群,应该找一些办法来避免冲突的发生。

1、禁止刷屏

刷屏是指消息太多,让人无法获取有效信息的行为。当老师在群里发布消息时,最容易发生刷屏行为。

为了表示对老师的尊敬,大多数家长会在看到消息后礼貌性的回复一句“收到”,当微信群里人数较多时,这样的行为会让很多家长必须翻阅很多聊天记录才能看到老师发布的消息,有时候甚至看不到。

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老师可以在发布消息后附上一句“看到不用回复”,或是让看到的家长复制此消息发送出来,这样会方便很多。

2、不发与学习无关的消息

家长群里冲突发生的原因有很多,有的家长爱炫耀自家孩子,很容易引起别人的不满。还有很多家长喜欢在群里聊一些跟学习无关的事,让别人反感。

家长群可以算是公众环境,说话应该更加谨慎,不在群里发这些消息,自然就会少很多麻烦。

微信群是为了方便老师安排工作而建立的群,算是比较正经严肃的群,所以不在家长群里聊天是最起码的常识。

很多老师都说建立维信家长群以后自己的工作量增大了很多,老师建群的初衷可能只是方便与家长交流,微信家长群里好的氛围需要老师和家长们一起努力维护,需要家长们的支持。


——END——



大家是怎么看待这样的情况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哦。

职场技能掰开揉碎讲给你听,欢迎关注【霸王课】头条号,一起加速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职场精英~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

霸王课


我刚从区里面的一个重点中学交流回来,还是很多感触的,在这里说一下。

说起家长群,真的令人又爱又恨。本身重点中学的科任非常抗拒进入家长群,因为家长们一天到晚都在说些什么话,可以完全跟学习没有关系的。

我最反感的一件事是:家长们一天到晚就在对班主任说,自己带了汤和衣服给孩子,让班主任和科任通知一下孩子,有个别家长都看不过眼,指责那部分家长妨碍老师工作。

上学期校运会的时候,我突然收到了两箱王老吉,这把我吓了一跳,因为当时刚刚出现某个地方王老吉被下毒鼠强的中毒事件,我以为是谁的恶作剧,结果了解之下,是某家长在家长群里面让我收这份快件,是寄给女儿的,因为我设置了免打扰,在我没能同意甚至没有表示已经收到信息的情况下那家长竟然直接发来给我了,我还以为她习惯了给老师送礼的,谁知是发给女儿校运会时用,很难想像这样的小事情她们都可以让老师来做,给孩子一点钱去买饮料就行了。

还有一次,有位家长在群里@我说找不到班主任,让我通知一下她的孩子打电话回家。我到课室又找不到她孩子,于是就托正在打球的几个男生通知他,并且告诉家长了,到第二天她又发信息来问我通知了没有,其实当时我问她孩子的时候她孩子说已经打电话给父亲了,这家子就是这样没有互通信息,把我当跑腿了。然后,群里的另一家长又发言了,叫我去通知她的孩子……我真是哭笑不得。

其实我加入家长群是想多与家长谈一下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不是被使唤,而有时候改了一些作业及试卷就想直接用相机拍下来给家长看,在我看来家长群的作用应该是这样,可是班主任却一天到晚都是做着佣人的功夫,完全对学生的学习没有作用。而且还阻碍了自己的工作,这就是重点中学的家长群。

至于这题目,家长群里冲突频发,这也是正常的事情,毕竟很多家长素质都不是很高,我们只听说过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却从来没有评过一级家长、高级家长,而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心程度也是各异的,所以一定要疏导,如果发生冲突,最好就是从一开始就明确,家长群是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和在校情况,要是有什么事要通知孩子,请预先说好让孩子用校讯通电话打回家,声明非紧急事情,请勿劳烦老师去做,因为老师还要为你的孩子学习打算。另外必须约法三章,家长在群里不能讲粗言烂语,不能吵架,要是作为群主的班主任对其劝说都不听,那就先把双方都清除出群,以后冷静下来再重新加入。这些都必须先置声明,不间断地把规则在群里发布,这样到发生冲突劝说无效时把双方清除出就不会引起不满了。


君子19920306


这个问题需要老师来解决,很简单。家长群就该由老师来发布相关信息的,家长没啥事情没必要在里面东聊西聊的。

首先,公共群里过度关注自己孩子易招反感。



尤其是一些家长喜欢聊自己子女的情况:我家XXX衣服穿多了,麻烦老师脱一下;我家XXX口味不好,希望老师照顾点……

说句实话,孩子在家长眼里都是宝,个别人在公共场合过度关注自己的孩子,会很容易导致别人家长反对。

你自己眼里的宝,有时候在别人看来就是一个熊孩子。

其次,在家长群发布校园生活视频也不妥



普法君的女儿今年刚上幼儿园,为了便于管理,大家都加了家长群。

结果,有一些家长早上送孩子去幼儿园后,并未立即离去,而是站在窗户外面看孩子们活动,并抽空拍一些短视频,并选择自己孩子表现最好的一面传家长群里。

这下可好,其他家长见到后就纷纷给老师私信:我家孩子怎么没跳舞、我家孩子衣服穿多了、我家孩子跟谁谁谁打架了……

上周,幼儿园老师召开家长会,专门声明此事:家长们没事不要拍摄视频发到家长群,因为你们拍摄的往往是瞬间的事情,孩子的状态未必都是最佳。

结果有位家长不听,第二天又在家长群发布此类视频,被老师直接制止。

不是说你发视频就是坏事,而是在幼儿阶段,小孩子学习状况未必稳定,你孩子美好的一面与别家孩子产生对比时,家长容易把这种焦虑转移到老师身上,不利于教学工作开展。

最后,当家长意见不合发生冲突,规劝不了可清除出去。



现在的很多家长都是玻璃心,喜欢别人把自己孩子捧着、赞着,自己的育儿经能获得广泛赞誉最好。

但一旦别人有不同意见发出,这些人就有点受不了了,觉得面子挂不住了,就要怼回去了……

家长群发生类似事情,老师可马上对双方进行劝解,比较家长群是讨论孩子学习的,不是来展示玻璃心、刀子嘴的。

若不行,可以直接飞机票✈️……


普了次法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前几天看的一篇文章,分析了商家为什么不建立顾客微信群?

文章共提出三个理由,其中第二个理由我觉得很适合微信家长群。

2.三个人夸,一个人到店,一个人不满意,整个群的客户都不来了
微信群不可以禁言,非常不易于管理,一些没用的信息有时会在群里泛滥。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微信群里的一句话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广泛的。在这里举一个真实的例子,一个美容院给顾客建了微信群,有人在店里使用产品导致过敏。于是号召群里很多人要求店主退款,并且集结一些人到门店实行围堵,干扰营业。事后查是个别人体质原因导致过敏,但是门店也没有挽回声誉,从此经营一蹶不振。
特别是中国人的独立判断能力不强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一个人的不满就是大家的不满。

关于家长微信群的负面新闻,网上一搜一大把。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是每个人的立场不同,观念不同,在一个群里难免会发生争论,导致矛盾产生。

二是屏幕后面的争论成本小于面对面的争论,所以争论会频发。

至于题主所说的既然冲突频发,那就不要继续使用,解散好了。或者更换QQ群,因为QQ群可以禁言,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拥有权限,发布作业和通知情况,家长如有疑问的,可以点对点私聊班主任和老师。

从一个老师的角度自私地讲:家长微信群正在消耗教师的休息时间,增加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矛盾。


阳光成长教育


这个锅不该微信背吧,这么多的群,爆出来出问题的有几个?只能说人的素质不同,以及群规不严,群主管理不擅而已,与微信群或QQ群何干?就此事来说,首先就该规定群里只能用来老师发布作业及学校信息等,家长不得无故聊天;其次,家长有不同意见,可以与老师或彼此私聊,在群里就互怼,丢的到底是谁的脸?再说老师发成绩,我不觉得有什么,不发群里难道一个个私聊?怎么就那么玻璃心呢?

我家小子从幼儿园到小学,都有家长群,老师一开始就说不许聊天,不许发无关信息。我们有疑问或意见,都是私聊老师。有的家长说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老师都会制止,所以从没出过这种情况。成绩也是发到群里,我们可以看看孩子的情况,看看谁比他强,强在哪里,也好有个追的目标啊。


文小麗Lisa


我们家孩子一年级时还是QQ群,后来一年级结束的那个暑假学校宿舍装修,孩子们开学返校时,楼梯扶手没安装,关键宿舍里面新装修有很浓烈刺鼻的气味。

出于对孩子们的健康方面考虑,家长们找学校反映意见,要求学校给出解决方案并及时处理装修异味,同时测量室内空气质量并向家长公布结果。

学校说他们用的都是环保材料,请家长放心同时跟班主任施压,班主任又责怪家长没有先经过她就直接找校长。让她不好做,因此QQ群里家长和班主任之间开始出现不和谐的声音。

尽管家长再三向班主任表示,校舍装修的事情由家长跟学校长沟通,请她不要觉得为难。最终,不知何故,她把那个班级QQ群直接解散了。同时告诉家长代表不满意校舍环境,可以让孩子转学。

这个家长代表因此跟她互怼,当然很多家长支持家长代表。因为没有人会舍得把自己的孩子拿去当新装修校舍的空气净化器。后来这位家长代表投诉到市教育局,学校最终在开学一个月之后才委托检测机构测试了室内空气质量,并张贴在宿舍大楼公告栏。

当然,经过通风经过治理,检测结果是合格的。当时,所有的家长都发动了各类去甲醛的方法,学校也有所作为:比如请治理甲醛的公司治理、购买炭包、放置吸附甲醛的绿色植物、空气净化剂等,所有的门窗禁止关闭,不开空调。

安全起见我孩子天天接回家住,不过第二学期就换了校舍。此事算告一段落,只是QQ群因此退退出了历史舞台。

新学期班主任换了,新班主任又新建了微信群。事先都有群规:禁止刷屏、禁止打广告、禁止闲聊、禁止把孩子加进去,有问题私下与她单独沟通。她所发布出来的信息,需要家长回复的就会特别说明“收到请回复”,不需要回复的会直接写明“不需要回复”。

老师会把孩子们在学校上课、吃饭、休息、活动等情况拍照或者短视频发到群里与家长分享,也会分享育儿知识,发布周末作业信息、节假日放假信息、安全注意事项提醒等。

现在已经使用了三年,大家都自觉遵守。无论是老师和家长,还是家长和家长之间,没出现过不和谐的声音。

说实话,我们班目前的氛围非常好。孩子们基本都是从一年级开始一直同班到现在,当然有中途转学走的也有转学来的。

家长们因孩子而相识、熟悉之后,相互加微信,还经常在周末自发组织一些活动,大家自愿报名参加,费用以家庭为单位AA制。

有时会邀请各任课老师,她们是否会来悉听尊便,从不强求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如此,甚好。

所以,班级微信群还是应该要存在,只是家长和老师要合理的利用它,班主任作为群主要管理好它。只要大家的目标一致,为了孩子,家校联手,一切问题都好解决。

每个人对事物的认知都不一样,观点观念也不同,遇到话不投机的情况很正常,平常心对待吧,对不上眼就少说几句或者干脆不说呗。作为老师和家长,在孩子面前尤其要以身作则。


家有俩宝凑一好


我不赞成使用微信群来作为家校沟通的工具。

我觉得微信是一个更加强调熟人之间的沟通的软件。微信群在做家校沟通时有以下几个缺点。

1.上传的文件不方便找到。老师们有时候经常要传一些学习资料或比较重要的文件在群里面。如果是微信群的话,时间一久,要找到的话非常的费力。就算是家长找到了,有时也还需要把它传到电脑上去打印。(会使用微信电脑版的家长并不多)

2.没有群相册的功能。作为老师,我有时候可能需要传一些学生的照片在群相册里面,方便家长去查看。这些照片也可以作为我和家长强化沟通的一个工具,但是微信群里面是没有这个功能的。

3.没有禁言的功能。像这种两个家长之间发生比较严重的冲突的时候。如果说微信群有禁言功能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在电话与两位家长沟通好的基础上,通过禁言来进行干预。但是如果是在微信群中的话,老师就会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那就是家长都在气头上,我们老师的劝阻,可能没有太大的作用,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他们吵。

要避免微信群中出现这种家长之间的冲突,我有以下几个建议:

1.尽量使用QQ群作为家长群。


2.在班级QQ 群创建好后尽早发布群内约定。对于在群内争吵的,将采取禁言的措施。您别小看这个约定,事先打好预防针还是非常重要的。

3.尽量不要在群里面发布一些容易引起家长攀比的敏感信息。像这种直接在群里面公布整个班级的成绩的做法,我觉得还是欠妥的。

4.当冲突出现苗头的时候,教师要适当的干预。可以通过给双方打电话,或者与家委会的成员们沟通,一起将这种冲突扼杀在开始的时候。

5.只选择一个QQ群作为发布渠道,不加微信群。家长邀请了也不加。

希望能帮到您!

关注关注我:跟我学语文


知行教育


这个问题其实说明了,微信群并不是家校沟通的最好方式。

在我看来,一个优秀的家校沟通软件应该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 应有管理员

    。尤其是在中小学的班级群里,学生的发言可能还不太成熟,家长又因为背景、层次相差较大,很难有共同语言,在这个时候,必须要有人来维护秩序。这个维护秩序的人可以是班主任,可以是班干部,也可以是家长代表,但不能没有。

  2. 应有文件存档。老师可能会通过群组布置作业,提供正确答案等等。在微信群里,这些东西不容易归档,过了一天两天,就容易找不到了。非常不利于回溯。

  3. 应有日程表。学校上课,家长可能会关心课程进度,老师教到哪儿,孩子学到哪儿,在这个时候,一个比较完善的日程表会很有帮助。

  4. 应有反馈机制。家长们会关心自己孩子的成绩怎么样,但又不想让其他人知道,在这个时候,如果方便的把孩子的学习情况传给家长就会事半功倍。



显然,现有的微信群并不能提供这样的功能,当然,可能有比较好小程序能够实现一些功能,但总有些变扭。所以从这点看,微信群可能还不如 QQ 群好使。当然,如果有更好的家校沟通软件就更好啦!


以上是从硬机制分析这个问题。从软机制上,老师们也可以想一些办法来避免冲突的发生,如:

  1. 投票系统。当发生冲突的时候,采用民主的方式,由大家投票决定是否要禁言家长。

  2. 亲子捆绑。若家长有过激行为,学生的表现分也会受到影响。这会督促家长以身作则,谨言慎行。


曾加



当然得用,微信群是家长和老师沟通的桥梁啊。


花下蝶舞


微信群不是老师发号施令的平台,也不是家长晒自家优势吸引老师关注的名利场。家长群的正确定位应该是家校联系的纽带和信息发布的平台,同时老师与家长的私信也是互联网时代下家访的新形式。有的地方还一刀切的要求老师到家家访倒显得像形式主义。

由于家长群的定位错乱,群规则模糊,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要客观看待,既不能一棍子打死,也不能放任自流。最好由学校层面制定适合本校实际的管理办法,发挥好家长群的家校共建极致,准确定位,发挥好应有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