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電視劇《情深深雨濛濛》三大史實性錯誤

經典電視劇《情深深雨濛濛》三大史實性錯誤

《情深深雨濛濛》是繼《還珠格格》後原班人馬打造的又一部熱播電視劇,2001年播出時可謂萬人空巷,至今趙薇、林心如、古巨基、蘇有朋等演員依然活躍在娛樂圈,他們所扮演的角色我們還歷歷在目,成為我們心目中那不可替代的經典。它長期承包電視假期檔,還依然收視率爆棚,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記憶,伴我們走過整個青春。

該電視劇改編自瓊瑤的原著小說《煙雨濛濛》,原來故事本身是發生在六十年代的臺灣,1965年被改編成同名電影,1973年、1986年兩度被改編成同名電視劇。後來,瓊瑤再將故事時代移至民國初年,家族恩怨融入了國仇家恨,地點由臺灣移至上海,並加入新角色,改編為電視劇《情深深雨濛濛》,並對結局做了變動,將原本的悲劇改成圓滿結局。

藝術來源於現實又高於現實,但是要以基本的歷史事實作為基礎和前提。在改編的時空轉換中,不免出現一些紕漏,但瑕不掩瑜,依然改變不了這部電視劇的經典本色。筆者從小到大觀看了該電視劇多遍,從歷史事實角度發現和分析其三大史實性錯誤,權當拋磚引玉。

一、33集如萍和杜飛在綏遠遭遇日軍

經典電視劇《情深深雨濛濛》三大史實性錯誤

經典電視劇《情深深雨濛濛》三大史實性錯誤

在第31集何書桓為要忘記依萍,向報社編輯主任提出赴綏遠戰地採訪。如萍思念書桓,要杜飛協助自己往綏遠找書桓,杜飛初堅決不肯,但見她寧以終身幸福來換取見書桓一面,無奈答允。杜飛帶如萍往前線找書桓,在大同車站失散,後會合去隆盛莊路上遭遇日軍,杜飛為保護如萍,不惜引日軍開槍殺自己及詐死,如萍甚是感激。

這牽涉的綏遠抗戰是指1936年7月至12月傅作義指揮的晉綏軍隊在綏遠省(今劃歸內蒙古自治區)東、北地區與日本支持的德王等蒙古分裂分子之間發生的一場局部戰爭,以中國軍隊勝利而告終,這次勝利有力的推動了全國抗日高潮的到來。

1936年春,日本關東軍侵佔察哈爾省(今劃入河北、內蒙古)北部六縣後,為吞併綏遠,策動德王成立偽蒙古軍和偽蒙古軍政府,並指使汗奸王英成立“大漢義軍”,6月、8月兩次唆使偽軍犯綏,未逞。11月初,由日軍駐嘉卜寺(今化德)特務機關長田中隆吉指揮偽蒙古軍和王英軍總兵力1.7萬人,在日軍數架飛機支援下,企圖分四路攻佔綏遠。傅作義先後調集部隊約3萬餘人,以小部兵力和當地民眾武裝堅守要點,主力首先殲擊進犯綏東的紅格爾圖偽軍,揭開了綏遠抗戰的序幕。

18日,傅作義指揮各部取得紅格爾圖保衛戰的勝利,斃敵一千餘人。24日又揮師北上收復百靈廟(今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摧毀日偽軍在綏北的基地。12月10日,收復錫拉木倫廟,斃日軍顧問20餘人,“大漢義軍”徹底覆滅。此役,傅作義部肅清了綏遠境內的偽軍,挫敗了日軍西侵綏遠的陰謀,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愛國抗戰熱情。

1936年12月8日,石玉山部1個旅在陣地反正。9日凌晨,金憲章也率部反正,將日本顧問小濱大佐以下日本軍官27名悉數殺死,同時向偽蒙軍第7師展開突襲,將其大部殲滅。這場戰爭實際由日本關東軍指揮,日軍軍官分散在偽軍中充當顧問,還有一些日本特務,故如萍和杜飛遭遇成建制的日軍可能性基本沒有。

二、第46集何書桓提到第二天收復芷江

經典電視劇《情深深雨濛濛》三大史實性錯誤

經典電視劇《情深深雨濛濛》三大史實性錯誤

湘西會戰,也稱“雪峰山會戰”,是抗戰中的最後一次會戰。侵華日軍此戰目的是奪取芷江空軍基地,故又名“芷江作戰”(日方稱“芷江攻略戰”,我方稱“芷江保衛戰”)。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已經接近尾聲,日軍為挽救其滅亡的命運,垂死掙扎,制定所謂“本土決戰”計劃,從中國東南調兵於華北為配合其集中兵力和實施所謂本土決戰;1945年4月,駐湖南日軍抽調5個師團3個外加獨立旅團約8萬人發動了對湖南的最後一次 ,也是對中國戰場的最後一次進攻作戰。

會戰起於1945年4月9日,止於6月7日。在雙方參戰總兵力28萬餘人,戰線長達200餘公里。國軍第3、 4方面軍及第6戰區一部,以雪峰山為依託,節節抵抗,誘敵深入,給日軍以殲滅性打擊。會戰以日本軍隊戰敗而結束,這也是日軍戰史承認的敗仗。主戰場為懷化漵浦縣的龍潭鎮、溫水鄉和邵陽市洞口縣的高沙、江口、青巖、鐵山一帶。中國方面在中美空軍支援下,差點對部分日軍形成合圍,一直掌握著會戰主動權,日軍並沒有攻佔芷江達到會戰目的,所以“收復芷江”之說嚴重錯誤。

三、第45集4年後陸如萍與杜飛巧遇結婚後消息傳到何書恆和尓豪(第46集)抗戰就勝利了

經典電視劇《情深深雨濛濛》三大史實性錯誤

經典電視劇《情深深雨濛濛》三大史實性錯誤

經典電視劇《情深深雨濛濛》三大史實性錯誤

在第44集,杜飛在華北戰地採訪,巧遇之前救過的愛國學生鄭海生,獲悉鄭海生參加過臺兒莊戰役,並得知如萍就在附近的齊家村野戰醫院。他們由此重逢,訴說這離別的苦楚。如萍說當時她離家出走後打算自殺,卻被捲入遊行隊伍,知道華北打仗了,上了紅十字會的車開往華北,做了4年的戰地護士。如萍出走之時正是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之後,“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之前,其後陸振華與侵略上海的日軍拼命,結果傷重身亡。

由此推算,如萍杜飛重逢的時間在1941年下半年左右。暫且不論,1941年4月中條山會戰失敗後,國軍在黃河以北最大一塊根據地不復存在,黃河以北大片領土幾乎再無國軍身影。重逢之後的如萍和杜飛很快結婚,通過書信把消息傳到上海家中,家中又把消息用書信告訴了尓豪書恆。在1945年湘西會戰一次戰鬥的前一天,尓豪和書恆訴說著通信中斷的痛苦,還提到應該是之前不久收到的信,說“還是杜飛那個小子有福氣,居然讓他找到了如萍,還結了婚”,第二天書恆受傷,很快抗戰也勝利了。抗戰爆發第4年一下子跨越到第8年,中間沒有什麼過渡,書信應該也沒那麼慢,在時間上似乎有點不合邏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