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滄海,望巫峰,三峽雲巔處,盡在神女天路

觀滄海,望巫峰,三峽雲巔處,盡在神女天路

秋冬何處去?從來都說是江南水鄉好,秋季溫和,冬日溫暖,景色可人。那裡有潺潺溪水,有著山海交融,殊不知這巴蜀之地竟也藏著翠山紅葉和霧海雲瀑,既有大山大川的氣魄,也有著片片秋葉的柔情。而當我真正觸及到這巫山盛景時才幡然醒悟,這裡的風景絕不輸給任何一個地方。

觀滄海,望巫峰,三峽雲巔處,盡在神女天路

觀滄海,望巫峰,三峽雲巔處,盡在神女天路

三峽之美歷來為人傳誦,大江截流後雖激流險灘、一瀉萬里不再,但高峽平湖、雲海茫茫也另有一番韻味。每每入秋,巫山皆被漫山紅葉所蓋,一江碧水蜿蜒而過,與長江遙相呼應的便是這蜿蜒在陡崖峭壁上的神女天路了。神女天路位於巫山黃岩景區,從柳坪遊客中心至黃岩遊客中心,全長約12公里,沿線建有5個觀景平臺,沿途可俯瞰長江,飽覽三峽十二峰。

觀滄海,望巫峰,三峽雲巔處,盡在神女天路

觀滄海,望巫峰,三峽雲巔處,盡在神女天路

短短十二公里的神女天路,卻連接了巫山三峽兩岸的一派美景。這裡春有百花,夏有涼風,而秋冬則不止有雪有月,更多的還是這層林盡染的萬畝紅葉畫卷。山下還是徐徐微風見諒,碧水丹林相伴,山上則是紅葉壓枝頭,白雪覆紅葉的景緻。

觀滄海,望巫峰,三峽雲巔處,盡在神女天路

觀滄海,望巫峰,三峽雲巔處,盡在神女天路

路是橋樑,是紐帶,是通道,是方向。以往對“天路”的理解多半都來自於青藏高原。在一定時間內,“天路”是那裡的專有詞彙,而如今,就在重慶巫山長江兩岸的神女天路,打破了這一壁壘,它蜿蜒於巫峽雲巔,直落九霄天外,美輪美奐,秀麗多彩。天路在重巒疊嶂之中蜿蜒穿過,在雲海霧瀑之下宛若銀蛇,那連綿數十里的也許就是天路里神女的“真身”,若是說望霞步道為神女景區北線的絕美棧道,那麼神女天路就一定是南線內最為迷人的彩林之路了。

觀滄海,望巫峰,三峽雲巔處,盡在神女天路

或許秋冬略顯寒涼,但這清雪之下盛開的野花難道不令人為之動容嗎?大雪節氣,本還蒼翠斒斕的巫山神女天路一帶悄無聲息的被潔白的初雪所裝點,僅有200多米的落差,從山下的滿眼秋色抵達“雪國聖地”,眾人無不歡呼雀躍,這奇妙風景震撼著每一個人的心魄。

觀滄海,望巫峰,三峽雲巔處,盡在神女天路

神女天路南環線上共有五個觀景臺,天盞燈、仙履臺、瑤臺、山神廟、飛雲臺,其中仙履臺、飛雲臺之景色尤為壯觀。往來遊人無不駐足停歇遊賞,在此留念。觀神女風光,儘可遙想文人墨客是何等心境,也就知曉了那些傳頌千百年的名詩絕句是因何而來。

觀滄海,望巫峰,三峽雲巔處,盡在神女天路

“仙履”,神仙落足之意,這裡便是當年瑤姬與姐妹下凡最先落腳的地方。因助大禹治水又從南側飛臨巫峽北岸。關於神女瑤姬的傳說很多,其中比較主流的認為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巫山女神,也稱巫山之女,傳說為天帝之女。一說為王母娘娘之女,本名瑤姬,在消滅十二惡龍之後又幫助大大禹治水,而又更憐惜百姓而化作神女峰守護大地。二說為炎帝(赤帝)之女,本名瑤姬(也寫作姚姬),未嫁而死,葬於巫山(在今重慶市、湖北省邊境,東北一西南走向,高1000餘米)之陽,因而為神。且不論傳說虛實,但從此處向北岸望去,三峽風光盡收眼底。

觀滄海,望巫峰,三峽雲巔處,盡在神女天路

觀滄海,望巫峰,三峽雲巔處,盡在神女天路

從此處望去,濤濤江水碧綠連天,遠處的山峰掩映在雲霧之下,更似一隻巨型神龜蟄伏在此,而那些大型遊船和萬噸巨輪在它的身旁也就成了那戲水的小魚。景色歷來三分像七分想,這巫山的景色更是如此,頗具魔幻色彩。

觀滄海,望巫峰,三峽雲巔處,盡在神女天路

授書檯上的雕塑展現了神話傳說中神女向大禹授書的場景。相傳為著治理水患,治水英雄夏禹當即從黃河來到長江。然而,山勢這般高,水勢這般急,採用開山疏水之法,談何容易。正當夏禹焦急萬分的時候,瑤姬為夏禹百折不撓的精神所感動,乃喚來黃摩、童津等六位侍臣,施展仙術,助夏禹疏導了三峽水道,讓洪水暢通東海。夏禹得知神女暗中相助,便登上巫山,找瑤姬致謝。上得山來,只見眼前一塊婷婷玉立的青石;不一會,青石化為一縷青煙,嫋嫋升起;繼而又形成團團青雲,霏霏細雨,游龍、綵鳳、白鶴飛翔于山巒峽谷之間……夏禹正在納悶,美麗動人的瑤姬突然出現在他面前。瑤姬說:"你治水有功,但還要懂得天地間事物變化的道理。"邊說邊取出一部治水用的黃綾寶卷送給夏禹。

觀滄海,望巫峰,三峽雲巔處,盡在神女天路

觀滄海,望巫峰,三峽雲巔處,盡在神女天路

觀滄海,望巫峰,三峽雲巔處,盡在神女天路

觀滄海,望巫峰,三峽雲巔處,盡在神女天路

再往前行,來到最為壯觀的飛雲臺。無論是群峰壁立的雄偉之景、碧江萬傾的恢宏之壯、還是煙雲變幻的神來之筆都可在飛雲臺上一覽無餘。低頭俯瞰,便是那婀娜多姿潺潺流淌的神女溪正煥發著獨特的魅力,抬頭遙望便是天邊驟然興起而又悄悄散開的雲霧,千水百山固然常在,卻在雲雨的作用下生的不同模樣,令人嘖嘖稱奇,讚歎不絕。

觀滄海,望巫峰,三峽雲巔處,盡在神女天路

觀滄海,望巫峰,三峽雲巔處,盡在神女天路

雪後的飛雲臺甚至本身就是這神女天路上的一道亮麗風景線。猶如一頭巨龍般向山外延展,又好似身披銀甲的臂彎守衛著這片山河。也像那拔地而起的宮殿坐落在山崖之上。

觀滄海,望巫峰,三峽雲巔處,盡在神女天路

觀滄海,望巫峰,三峽雲巔處,盡在神女天路

據說,當年大禹治水之時,治水隊伍不分晝夜地趕工,西王母女兒瑤姬下凡相助大禹,就是在這裡點燃了燈盞,徹夜不熄,“天盞燈”一名由此而得。站在天盞燈平臺上,遙望天邊那一座座連綿的山峰,在雲霧之下,竟真有幾分燈盞的模樣,也不禁讓人聯想,幾千年過去了,這些山峰是否就是當年神女點燃的那些燈盞幻化而成的呢,那成團的熠熠生輝的紅葉是否就是當年的閃閃發光的燈芯呢。

觀滄海,望巫峰,三峽雲巔處,盡在神女天路

觀滄海,望巫峰,三峽雲巔處,盡在神女天路

一路走來,依山傍水的神女天路在大雪節氣裡被飄灑著的雪花裝點著。本還滿是秋色的巫山也一下子有了冬天的模樣。平均海拔1000米的天路沿山形而走,蜿蜒曲折,極富駕駛樂趣,諸多觀景臺一覽巫峽風光,令人心曠神怡。行神女天路,觀滄海桑田,賞壁立群峰,尋巫峽神龜,驚長江倒流,看夢筆生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