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中的清朝——碎片清史(三)

◎1877年12月24日,《紐約時報》特別報道:“在上海灘,不論是小划子還是平底帆船,在每一條船的船首都刻畫著人的眼睛。它們的形狀就像大鐘乳石洞裡那些著名的魚。據說,有了這些圖案,就可以確保船隻在航行中看清前途,清國人嚴肅地說,如果沒有這些眼睛,必定會迷失方向和發生許多事故。而為了表示對清國風俗的尊重,在揚子江和其他清國水域航行的外國蒸汽船上也大多畫上了這樣的眼睛,以消除清國人對蒸汽船的牴觸情緒。”

◎1886年8月7日,《紐約時報》報道:“一位身穿做工精緻的綢緞花衣的清國商人,坐在一輛華貴的四輪馬車裡,身後緊跟著一名侍從,他的著裝是時下巴黎最流行的服裝,別以為他為了炫耀而一直是這樣的裝扮,其實清國人是在最近才剛剛開始崇尚追隨外國的時尚的。”

◎1886年8月7日,《紐約時報》報道:“兩個穿著小亞麻布的清國人抬著一頂很沉重的轎子,轎子是當地富人們習慣使用的‘交通工具’;在街對面,還有好多獨輪手推車,當地人管它叫江北小車,這是清國最常見的腳力車。”

◎一位美國人在遊記中這樣描寫清國的交通工具:“上海的碼頭上有一種隨處可見的獨輪手推車,坐這種手推車的乘客大多是清國的窮人。清國的富人們乘馬車出門,他們用跑起來飛快的駿馬拉車,他們還從加利福尼亞或其他地方進口了一些洋馬,不過因為洋馬不適應當地氣候經常生病,所以多數人使用本地馬。”

◎1890年,清國遼闊的華北平原出現了嚴重的乾旱天氣,而清國政府對這一事件的處理就像一場滑稽劇。關於光緒皇帝在這場滑稽劇中所扮演的角色,羅伯特·赫德(晚清海關總稅務司)這樣寫道:“皇上和朝廷在天壇舉行隆重的求雨儀式,他苦苦地祈雨,不但要下雨,而且還要‘及時雨’!現在,他們又祈禱天晴,也許是他們的誠意不夠,大雨不停地下,到處是一片汪洋。街道成了河渠——皇宮和住宅都成了游泳池,房子也都成了淋浴間。”

◎1894年,李鴻章為了廢除強加在中國人頭上的鴉片貿易做了很多的努力,他於8月27日會見了世界禁菸聯盟執行秘書英國人約瑟弗·G·亞歷山大,英國的《倫敦每日新聞》曾有報道:“李總督以最強勁的語言聲稱,大清政府一如既往地強烈反對鴉片貿易。這種貿易是列強通過戰爭強加給大清的,大清政府根據條約不得已允許印度鴉片進入大陸。最後他明確宣稱:事實上,你們也許明白,若你們毒害我大清子民,我們就會立即禁止他們獲得鴉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