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愛,盡心為人,推己及人,就能讓人間充滿陽光

孔子說:“參啊!我所講的道是由一個根本理念貫穿起來的。”曾子說:“是的。”孔子出去後,其他同學就問:“這是什麼意思呀?”曾子說:“老師的道,只是忠恕二字罷了。”

心中有愛,盡心為人,推己及人,就能讓人間充滿陽光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論語》里仁篇之十五

心中有愛,盡心為人,推己及人,就能讓人間充滿陽光

孔子所傳揚的道,是他自己的一套思想學說。曾子呢,當時不過是一個小孔子46歲的叫做曾參的小同學。對於這位勤奮好學的晚輩弟子,孔子是十分喜歡的,所以時常點撥他,這次看來是要讓他總結和提煉一下孔門學說的根本理念。孔子說:“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參同學啊!我所講的道是由一個根本理念貫穿起來的。

令孔子沒想到的是,這位小弟子聽過後,眼睛都沒眨一下,便說“唯”——是的。是什麼呢,簡直像黑道在對暗語,只有這師徒倆心知肚明。看來弟子已經明白老師的意思,並且也沒有更多的疑問,於是孔子就不再說啥,走出去了。弄得在座的同學們全都一頭霧水,摸不著頭腦。“子出,門人問曰”“門人”指孔子的學生,曾參的師兄弟們,古人解釋也有說是曾子的學生,似乎不太可信,孔子在世時,青春年少的曾參還未必有弟子。

心中有愛,盡心為人,推己及人,就能讓人間充滿陽光

見老師走了,同學們都焦急地問曾參,“何謂也?”咱們老師這話是啥意思?誰知曾參竟輕描淡寫地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老師所講的道,只是忠恕二字罷了。“而已矣”,僅此而已,只是這樣罷了。就這麼簡單嗎?是的,就這麼簡單。平日還以為老夫子的道有什麼高妙之處,現在方知不過如此。

那麼,夫子之道,是否就是忠恕而已呢?孔子本人既沒肯定,也沒否定,總之,他沒有給出答案。孔子只是說“吾道一以貫之”,“貫”是串起來,貫通,就像用一根繩子把東西穿起來,指孔子所講的道是由一個根本理念貫穿起來的,能夠用一個道理去統領天下萬事萬物之理。有了這個根本理念,就能更好地認識和改造世界,就能和這個世界和諧相處。

心中有愛,盡心為人,推己及人,就能讓人間充滿陽光

從《論語》記載的孔子思想而言,可以說是博大精深,要一以貫之的話,似乎也並不是忠恕二字就能概括得了的,但細究之下,忠恕二字確實也是題中應有之義。什麼叫忠恕?古人認為忠是自守之德,就是要盡己,為人做事要盡到自己的本分;恕是待人之德,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願意的事情,不要叫人家去做,不能把自己所惡的加給別人。通俗的說法,就是盡心為人,推己及人,將心比心。所謂人心都是肉長的,自己想這樣,也要想到別人也想這樣;自己不想這樣,也要想到別人也不想這樣。忠恕之道是為人處事、處理人際關係的基本道德和原則。

心中有愛,盡心為人,推己及人,就能讓人間充滿陽光

可見曾參是從人際關係的實踐途徑中,從對己、對人所應持有的基本道德原則上,去理解孔子的“一以貫之”。他把對人對已看作是一個道德規範的兩個方面,一以貫之,就是對別人對自己一個樣,要將心比己,推己及人。心中有愛,心中有別人,才能讓世界充滿愛,讓人間充滿陽光。假如為自己考慮與為別人考慮不一樣,對待自己與對待別人又是不一樣,就是不忠不恕,就是不一,就是無法貫通。這樣看來,忠恕二字確實包含著“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種統一而深刻的思想意涵,而這正是孔子思想學說中閃光的精華。

這場對話,可以從中看到孔子教育思想的真諦:根據不同對象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在某個關鍵的時空點上,用一句話去進行啟發,使其領悟。但這並不意味著所謂“頓悟”,更不是什麼秘訣心傳,而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引導。同時,還妙在留下懸念和思考的空間,讓同學們去相互切磋討論,分享心得體會,使其他懵裡懵懂的學生也能有所收穫。對於曾參這位看起來比較遲鈍,卻在學道之路上具有深厚潛質的晚輩小弟子,孔子確實是化了心思去栽培的。

心中有愛,盡心為人,推己及人,就能讓人間充滿陽光

曾參是一個極厚道、極謹慎、極盡心的學生,只一個“唯”字,便讓孔子放下心來,學生既已豁然貫通,就不需要再作贅言。“忠恕”二字,完全是在孔子的教誨下,經過曾參自己的獨立思考,對孔子思想學說感悟到的心得體會,這兩個字已經成為曾參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了。

從孔子內心的想法,這樣的歸納恐怕還不是很完整到位,離他對於自己“道”的定位應該還有一段距離,如果打個分數,大約也就八十分樣子吧。他心中更仰慕並且汲汲以求的是一個“仁”字,因為只有仁道的理想,才能真正使人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人,而忠恕之道,只是做到了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而已,所以一部《論語》,並非只講忠恕孝弟。但對於曾參這樣一個年輕學子來說,在這樣的年齡段,有這樣的領悟,已經足夠了,可以說雖未全中卻也不遠。

心中有愛,盡心為人,推己及人,就能讓人間充滿陽光

仁道是至高無上的德,是圓滿的境界,但不可能一步登天就能成功,追求真理的腳步是要一步一步走的,而忠恕之道正是人人都可以身體力行的實踐工夫,從這裡開始學,是通向至高境界的一個很好的切入點。打個比方,忠恕之道就是仁道的1.0版,是最基礎的初級入門版本。看到自己致力於一生的仁道,能夠有得意門生從“忠恕”二字的實踐路徑上去弘揚,孔老師已經心滿意足了。餘下的部分,可以讓弟子在今後的人生中去繼續體悟、發揮。

心中有愛,盡心為人,推己及人,就能讓人間充滿陽光

至此可以明白,“忠恕”二字代表的,只是曾參同學對老師思想學說的理解,而並不能等同於孔子的思想學說就是“忠恕”二字。果然,曾參後來也沒有辜負老師的期望,他在對孔子思想學說的深入探究中,又不斷有新的感悟,認為“仁”才稱得上是老師的一貫之道,提出要把實現孔子的仁道當作自己的使命,任重而道遠,死而後已。此是後話。

本章這個成語很重要:

一以貫之

心中有愛,盡心為人,推己及人,就能讓人間充滿陽光

【本文為文化學者樂道也長篇系列原創作品《回到春秋讀論語》第81章(里仁篇之十五)《一個理念貫穿始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大家轉發。如需閱讀作者已發文章,請加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