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错误解读“挫折教育”了,当心击垮孩子的自信心

小涛和阳阳同为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小涛平日里对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新事物尝试一两遍失败后便不会再继续,经常把“我不行,我做不到”挂在嘴上,比其他小朋友多了几分自卑和胆怯。

而阳阳虽然表面看起来傲慢自负,但内心却十分敏感脆弱。有一次班里的一个小朋友曾透露不喜欢跟阳阳玩,被阳阳听到后难以接受,当时就哭闹不止,非要回家找妈妈。第二天阳阳的父母就到学校找老师了解情况。

老师通过跟这两个家庭的交流接触后了解到,小涛从小接受的就是打压式教育,比如在小涛两岁多的时候,他的妈妈就特意带他去公园里去做爬高练习,小涛当时吓得哇哇大哭,妈妈也不理睬,仍是一个劲地托着他往上爬,僵持了好久,最后以小涛声嘶力竭的哭声告终。

类似于这样的训练还有好多次,父母总想尽可能地锻炼小涛的胆量,而当结果不理想时,父母就会对小涛横加指责,导致小涛变得越来越胆小自卑。

别再错误解读“挫折教育”了,当心击垮孩子的自信心

阳阳在家里是个得宠的孩子,是家中的“小太阳”。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家人尽其所能为他排除万难,给他创造了一个相对安逸的环境。比如阳阳不喜欢别人大声说话,家人讲话就都是轻声细语的。在过于舒适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阳阳,经不起别人的一丁点否定。

积极心理学之父Seligman曾提出“习得性无助”的概念。当一个人经历多次失败和控制感丧失,并得不到帮助之后,最终就会选择放弃抗争,连尝试的欲望也没有。这就是为什么那些选择独自对抗重度抑郁症的患者,最终都会选择自杀的缘故。

别再错误解读“挫折教育”了,当心击垮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的认知能力远没有大人那样成熟,因为他们的大脑还在生长发育阶段。对挫折的认知能力不足,需要父母进一步引导,帮他们塑造出坚韧的品格,赋予他们内在的力量,从而产生直面困难的勇气。

不刻意制造,也不盲目避免

儒家提倡“中庸之道”,凡事过犹不及,“挫折教育”也是同样的道理。

既不要如小涛父母那般给孩子刻意制造挫折,因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本来就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烦恼,他们有自己要克服的难题。也不要像阳阳的家人一样为孩子包办一切,丝毫不让孩子经受挫折。

人最终都是要适应社会的生存法则。何不在成长阶段,为孩子优化内在,强化内核。有朝一日,孩子必能独自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别再错误解读“挫折教育”了,当心击垮孩子的自信心

多激发鼓励,少打压否定

孩子在遭遇挫折时,要激发孩子面对困难的勇气。而当孩子遭受失败寻求帮助时,家长一定要积极响应,在一旁给孩子指导性建议,尽量把解决问题的方法留给孩子去思考,但可以旁敲侧击。

多给孩子一些信心和勇气,坚定孩子的信念。不用成人的思维去要求孩子,语气中也不要带着不屑和不耐烦。比如“这么简单你都不会啊。”之类的打压式语句。

合理制定目标,多关注过程

目标太高,容易给孩子带来挫败感,击垮孩子的自信心。帮助孩子一起制定目标,一定要综合考虑,从孩子最终能完成的结果出发。

在一次又一次目标的实现后,孩子的自信心与自我价值感就会逐渐提升。父母要多关注过程,对于好的地方给予肯定,对于不足的地方提出建议,督促改进。

培养可持续思维,失败即开始

在目标失败后要明确的告诉孩子,失败是开始,并不是结束。要培养孩子的发展性思维,告诉他只要及时查漏补缺,不断尝试,在不久之后,他一定会克服困难,获得胜利。所以为了将来的成功,现在一定要继续努力,绝不轻言放弃。

与“习得性无助”概念相反的是“习得性乐观”概念,即直面困难时,专注,自信,积极,掌控感等正面情绪。“习得性乐观”是一种可以通过反复训练而获得的品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