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作诗规劝柳亚子莫“牢骚太盛”

1949年4月29日,毛泽东在北平香山双清别墅写了一首《和柳亚子先生》的七律,以答复柳亚子《感事呈毛主席》的一首七律。诗人柳亚子跟毛泽东常有诗词唱和,而国人知道柳亚子大多也正是得助于读毛泽东的诗词。

一、柳亚子在《感事呈毛主席》中表达出消极情绪

1949年2月,中共中央决定迁驻北平,并邀请全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代表到北平来,准备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柳亚子受邀和其他民主人士一道从香港乘船,于3月18日抵达北平。

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率中共中央领导机关从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出发,于3月25日早晨抵达北平。当日下午,柳亚子作为30名代表之一,随诸老赴西苑机场迎接毛泽东。他是与沈钧儒、李济深、章伯钧等“同乘一号车,检阅军队而返”的。当晚,毛泽东还派车接他出席颐和园益寿堂晚宴,优礼有加。是夜,柳亚子情绪极为昂扬兴奋,赋七律三首。其中,歌颂毛泽东的诗句有:“中国于今有列斯,万家欢忭我吟诗”、“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歌颂人民革命和人民解放军的诗句有:“民众翻身从此始,工农出路更无疑”、“伫看荼火军容盛,正是东征西怨时”。这些诗句,写出了全国人民对毛泽东和解放军的热爱,反衬出全国人民对反动派的憎恨。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柳亚子竟于3月28日夜作了这样一首七律《感事呈毛主席》:

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难。

夺席谈经非五鹿,无车弹铗怨冯驩。

头颅早悔平生贱,肝胆宁忘一寸丹!

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

柳亚子怎么会在突然之间消极起来,闹情绪,要步严子陵的后尘归隐江南故乡呢?“无车弹铗怨冯驩” 竟以出无车食无鱼而弹铗的古代孟尝君的食客冯驩自况。这明显是自怨自艾待遇低薄,而感叹自己的头颅虽是贱的,但心却是赤诚的。这里面包含着什么隐情?是柳亚子反复无常还是他受了什么刺激?

二、对于柳亚子发牢骚,毛泽东了如指掌

据史料披露,那几天和以后一段时间的柳亚子情绪确实郁闷,他觉得自己反蒋有功,而且又很有才学,但却没有受到取得胜利的中共应有的重视,对中共给自己的政治安排颇多不满。10个月前,在中共中央邀请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到解放区参与新政协的名单上,他名列第五,现在李济深被民革推选出席新政协的代表,而自己却被自己所参加创建的民革排除在外(后来民革代表由6人增至16人,他才被补入),连代表资格都没有,就连中共领导的“文联”、“作协”这样的文化团体的领袖职位也没他的份,他感到十分失意。周恩来自进入北平以后这几天,几乎每天都设宴款待各个方面的头头脑脑,而独独将他晾在一边不闻不问。他认为这不是赴一顿宴席的问题,而是政治待遇,是表明一个人在中共领袖心目中的地位的问题。气得他大叫:“再没人管,就吊死在这里!”

还有几件小事,也使他认为是中共轻慢了他。一天,他想去西山碧云寺参拜孙中山先生的灵堂,他要接待部门安排车子。当时,中共中央初入北平,百事待举,车子实在不够用,工作人员认为柳亚子去西山不一定非要派车不可,就没有派车。柳亚子很生气,便写信给相关负责人连贯,并请转告周恩来。连贯认为这等小事不能去干扰忙得不可开交的周副主席,便未将柳的话转告给周。而柳却以为是周恩来不理睬他了。柳亚子在日记上写道:“……以后当决心请假一月,不出席任何会议,庶不至由发言而生气,由生气而骂人,由骂人而伤身耳!”

初住进颐和园的柳亚子到西苑逛市场,买回一个孙中山的小型石膏像,门卫以为他是颐和园内的住户的亲友,就挡住他问:“找谁?”柳亚子生气了:“我在这里住七八天了,你还不认识我?”他以为是门卫有意刁难他,就举起拐杖打门卫,门卫接住他的拐杖,就是不让他进。最后几个便衣卫士看见园门口围了一群人,走过去才发现是柳亚子在与门卫吵架,便赶紧止住门卫,向柳作了解释,将他请进园。

负责柳亚子生活的管理员恭敬地向他请示晚餐食谱,他生气地怒吼道:“我不吃干菜,给我买鲜黄瓜!”

“鲜黄瓜?”管理员很为难地说,“那得7月以后……”

柳亚子听罢,随手掴了管理员一记耳光!这位管理员在部队上当过连队的副指导员,是中央机关从军政大学学员中选调过来的,他出生入死在火线上拚了近10年,现在胜利了,竟无辜地被一个民主人士打耳光,对这种无端受辱,他怎么也想不通。此事很快就被报到周恩来那里。日理万机的周恩来立即带一桌酒席来到颐和园,在听鹂馆宴请柳亚子。

周公礼遇,柳亚子十分高兴。柳亚子正要向中共进言李任潮(即李济深)那样的人不能重用,新政协的人事不能大权旁落,可还未待柳亚子开口,周恩来已很客气地先开了口:“柳先生,我们进城不久,许多事情安排不周,请先生谅解……不参加新政协筹备工作的,不一定在政府里就不安排重要职位,参加新政协筹备工作的,也不可能都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希望柳先生把眼光放远一些,多加保重,今后有的是工作请你做……”未及柳亚子反应,周恩来举杯与柳亚子干杯之后,便又直率地对柳说:“柳老,我给你提个意见,可以吗?”周恩来严肃地说:“柳先生,打人,在我们革命队伍里历来是不允许的。”

柳亚子举杯的手顿时僵住了……

周恩来见柳亚子尴尬,又和蔼地说:“我们有不当之处,请您原谅。我还有事,要先走一步,由邓颖超同志陪你们。”说罢离席而去。

邓颖超赶紧为柳亚子添酒、挟菜。

离席后,周恩来向管理人员交待:“柳老是我们党的老朋友,帮过我们许多许多。他是我们党中央请来的客人,他的生活你们一定要照顾好。”最后又叮嘱:“凡是柳老要求的,必须完成,他没有提出来的,我们也要想到。不要担心经费超过标准,这里不是陕北,也不是西柏坡,北平有高级市场嘛!”

对柳亚子因个人要求不能尽如己意而闹情绪、发牢骚的事,毛泽东了如指掌。于是在1949年4月29日,他写了一首《和柳亚子先生》的七律,有的放矢地答复了柳亚子3月28日《感事呈毛主席》的那首七律。毛泽东的《和柳亚子先生》的七律为: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三、柳亚子与毛泽东几次交往

1925年冬到1926年,时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部长的毛泽东在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1926年5月,国民党左派人士柳亚子在广州初晤毛泽东,这便是“饮茶粤海”,就是柳亚子与毛泽东第一次交往。 毛泽东之所以与柳亚子有深交,是因为他们在政治上、诗词上有共同语言。当时柳亚子的政治态度是很明朗的,在跟毛泽东会见之前的1924年,他就说:“能持主义融科学,独拜弥天马克思。”在那个时候,政治上能做到只崇拜马克思,这是极难能可贵的。

大革命时期柳亚子积极拥护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并密切配合宋庆龄、何香凝批判日益猖獗的国民党右派的反共活动。在廖仲恺被国民党中的反动分子暗杀后,他拍案而起,怒斥:“最怜作贼是王敦!”当蒋介石反共面目初露端倪时,他去找与他过往甚密的著名共产党人恽代英,要恽代英派人刺杀蒋介石。恽代英认为不可,批评他过激,向他晓以共产党不搞暗杀活动的道理。

广州一别,毛、柳各奔东西,有近20年未见。

1941年,柳写了一首诗寄给毛泽东,说:“云天倘许同忧国,粤海难忘共品茶。”那次广州的第一次交往,不仅柳亚子难以忘怀,就连毛泽东在二十几年之后也说“饮茶粤海未能忘”。

1944年5月,当柳亚子还在桂林的时候,就与中共领导人有所联系和往来。董必武自重庆寄诗来,预为柳祝寿,有“诗能报国应长寿”句,柳就作《次韵和必武见寿新诗,分寄毛主席及周(恩来)、林(伯渠)、吴(玉章)、徐(特立)、张(曙时)、邓(颖超)诸同志》,诗云:“誓以心肝酬党国,岂贪姓字上旗常?”

毛泽东和柳亚子的第二次交往是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抗战胜利后,时在重庆的柳亚子与一切爱国民主人士一样,希冀国共联合,消弭战火,共建民主中国。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为与蒋介石谈判国内和平,由延安飞抵重庆,轰动山城,令世界瞩目。柳亚子为毛的伟人气魄所折服。毛抵渝当晚,柳即应邀参加了以周恩来、王若飞名义举行的茶会。两日后,柳亚子受毛泽东邀请,去了曾家岩桂园。别后19年,相见欢然,柳亚子觉得毛泽东这次是抱着大仁、大智、大勇而来,单凭他伟大的人格,柳就觉得世界上没有他不能感化的人,没有他不能解决的事。于是写了一首《一九四五年八月三十日渝州曾家岩呈毛主席》的诗:

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

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

霖雨苍生新建国,云雷青史旧同舟。

中山卡尔双源合,一笑昆仑顶上头。

柳诗称颂毛泽东以“弥天大勇”的气概亲临虎穴龙潭,与蒋介石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如“霖雨苍生”,为的是拯民于水火,登民于衽席。

9月6日,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去沙坪坝南开学校津南村柳之寓所回拜柳亚子。兴奋的柳亚子即兴赋诗一首:

兰玉庭阶第一枝,英雄崇拜复何疑。

已看三杰留鸿爪,更遣髯翁补小诗。

柳亚子当即向毛泽东索诗。毛泽东应柳的索求,就亲笔把《沁园春?雪》书写给了他。当时正是秋天,所以说“索句渝州叶正黄”。

柳亚子得此词,惊喜莫名。毛、柳两人的诗词在重庆刊出后,山城为之轰动,柳亚子着实风光了一时。

10月2日,毛泽东又约柳亚子晤谈于重庆郊外红岩嘴八路军办事处,柳归后又赋诗云:“与君一席肺肝语,胜我十年萤雪功。”

10月4日,毛泽东函柳慰问柳夫人清恙,兼及国事,重申了对形势的估计,云:“前曾奉告二语,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信中,还对柳诗作出评价:“先生诗慨当以慷,卑视陆游、陈亮,读之使人感奋兴起,可惜我只能读,不能做。但是万千读者中多我一个读者,也不算辱没先生,我又引以自豪了。”

四、毛泽东作诗规劝柳亚子莫“牢骚太盛”

1949年4月29日上午,毛泽东派人将《和柳亚子先生》的七律诗送给柳亚子。毛泽东用诗的语言,劝柳亚子“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指出柳亚子之所以有太多的牢骚,是由于眼光看得近,跳不出个人的小圈子,劝他不要回乡隐居了,应留在北平参与建国工作,昆明池的水虽浅,但“观鱼胜过富春江”,因为这毕竟跟胜利的人民生活在一起。

柳亚子得诗后,非常感动,立即次韵作答:

东道恩深敢淡忘,中原龙战血玄黄。

名园容我添诗料,野史凭人入短章。

汉彘唐猫原有恨,唐尧汉武讵能量。

昆明湖水清如许,未必严光忆富江。

几天之后,柳亚子又依韵题咏:

昌言吾拜心肝赤,养士君倾醴酒黄。

陈亮陆游饶感慨,杜陵李白富篇章。

离骚屈子幽兰怨,风度元戎海水量。

倘遣名园长属我,躬耕原不恋吴江。

柳亚子说毛泽东有海水般的度量,并表示接受毛泽东的规劝,这些都是正确的,但他又把自己比作屈原,这就不恰当了。

5月1日上午,毛泽东携江青、李讷到颐和园拜访柳亚子,与柳过长廊,同乘画舫,游昆明湖一周。事后,柳有追记诗一首,乃云:“名园真许长期借,金粉楼台胜渡江。”

颐和园是慈禧太后不顾国家安危,挪用北洋海军购买军舰的银子建造的,这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罪恶,而园建成后又为“老佛爷”一人所独享。现在革命胜利了,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颐和园回到了人民的手里,理应由人民大众来共享,毛泽东岂能将它作为礼物送给他柳亚子一人?柳亚子言及颐和园“倘遣名园长属我”,这说明他仍忘情于独自优游在湖光山色之中的乐趣。

五、毛泽东为柳亚子居所 题写“上天下地之庐”

1949年9月30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柳亚子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同年11月,民革举行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柳再次当选为民革中央常务委员。

1950年10月1日,柳亚子登上天安门检阅台,参加新中国成立一周年的国庆节庆典,作诗一首,末两句云:“此是人民新国庆,秧歌声里万旗红。”10月3日,柳亚子于怀仁堂观看西南、新疆、吉林、内蒙古文工团联合演出歌舞晚会,应毛泽东之命,即席赋《浣溪沙》一阕,咏大团结之盛况,词曰:

火树银花不夜天,弟兄姊妹舞翩跹。歌声唱彻月儿圆。

不是一人能领导,那容百族共骈阗?良宵盛会喜空前!

毛泽东步其韵奉和: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柳亚子一家于1950年9月移居紫禁城西之北长街,毛泽东题其所居为“上天下地之庐”。这里环境幽美,柳亚子很满意,自云“精神变好,大非昔比了”。但从1951年2月起,柳亚子便健康不佳,患脑动脉硬化症,精神又复衰弱,活动急剧减少。6月,又患急性盲肠炎。1958年6月21日,他病逝于北京医院,终年72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