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大師金庸,五部作品說明金庸之後再無江湖

金老爺子走了,你沒看錯,那個筆紙之間叱吒風雲的武俠大師,永遠離開了他所熱愛的這個江湖。

武俠大師金庸,五部作品說明金庸之後再無江湖

金老爺子

金庸原名查良鏞,生於浙江省海寧市,1948年移居香港 ,是當代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是著名的“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1944年金庸考入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進入上海《大公報》任國際電訊翻譯。1948年,畢業於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 。1952年又調入《新晚報》編輯副刊,並寫出《絕代佳人》、《蘭花花》等電影劇本。1959年,金庸等人於香港創辦《明報》。

1985年起,歷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政治體制小組負責人之一,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執行委員會委員,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2000年,獲得大紫荊勳章。2009年9月,被聘為中國作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 。同年榮獲2008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2010年,獲得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歲。

武俠大師金庸,五部作品說明金庸之後再無江湖

金庸

一生戎馬崢嶸,為中國文學界奉獻了光陰幾十載,不愧為武之俠者,文之泰斗!

以下簡列幾部金庸老爺子的武俠作品。

第一部:天龍八部

武俠大師金庸,五部作品說明金庸之後再無江湖

天龍八部

《天龍八部》是金庸從1963年開始創作,歷時4年完成。前後共有三版,並在2005年第三版中經歷6稿修訂,結局改動較大。

小說以宋哲宗時代為背景,通過宋、遼、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國之間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從哲學的高度對人生和社會進行審視和描寫,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生活畫卷,其故事之離奇曲折、涉及人物之眾多、歷史背景之廣泛、武俠戰役之龐大、想象力之豐富當屬“金書”之最。

第二部:笑傲江湖

武俠大師金庸,五部作品說明金庸之後再無江湖

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於1967年開始創作並連載於《明報》,1969年完成,屬於金庸後期作品。小說沒有時代背景,“類似的情景可以發生在任何朝代”,其所折射中國人獨特的政治鬥爭,同時也表露對鬥爭的哀嘆,具有一定的政治寓意。

第三部:神鵰俠侶

武俠大師金庸,五部作品說明金庸之後再無江湖

神鵰俠侶

神鵰俠侶於1959—1961年連載於香港《明報》,共四十回,是金庸“射鵰三部曲”系列的第二部。

小說的主脈寫的是“叛國賊”楊康之遺孤楊過與其師小龍女之間的愛情故事。楊過從小師從小龍女於古墓之中苦練武功,師徒二人情深義重,卻無奈於江湖陰鷙險惡、金兵鐵蹄來犯使得有情之人難成眷屬。歷經一番坎坷與磨難的考驗,楊過沖破封建禮教之禁錮,最終與小龍女由師徒變為“俠侶”。同時,在這段磨難經歷中,楊過也消除了對郭靖、黃蓉夫婦的誤會,在家仇與國難間作出抉擇,成為真正的“俠之大者”。

金庸在該作品中將武功與性格結合起來寫。在武功中寫個性,成功地塑造了多種鮮活的人物形象。小說中的主要人物性格鮮明,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第四部:倚天屠龍記

武俠大師金庸,五部作品說明金庸之後再無江湖

倚天屠龍記

這部電影應該算是我對於金庸武俠作品,印象最為深刻的一部了。尤其是武林各派進攻光明頂,張無忌力挽狂瀾拯救明教的那一片段,最是看得激情澎湃。

1961年,《神鵰俠侶》在《明報》初戰告捷後,金庸馬不停蹄地著手創作的便是《倚天屠龍記》這部長篇武俠小說,並從1961年7月6日起開始在《明報》連載。當時,《神鵰俠侶》還在收尾,到7月8日才結束,兩部小說登在同一版面。他將這部作品與《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合稱“射鵰三部曲”。

《倚天屠龍記》於1961年開始在《明報》上連載,歷時一年多才完成。1976年對此書進行了全面的修訂。2003年,金庸對《倚天屠龍記》又完成了一次修訂。

第五部:俠客行

武俠大師金庸,五部作品說明金庸之後再無江湖

俠客行

《俠客行》1965年首次連載於《東南亞週刊》,主要敘述一個懵懂少年石破天的江湖經歷。該書有許多耐人尋思之處,潛隱著許多“玄機”,體現著金庸對於人生、人性、生命和宇宙的新的體驗。

這部小說的書名是由詩人李白的同名古言詩而來,小說的內容也與那首詩作密切相關;不過,小說的情節並非是對李白詩作的演繹和註釋,而是對這一詩作作了出人意料的安排。

金庸筆下的江湖有情也有義,有兒女情長,也有國家興亡。古有盤古持斧開闢天與地,今有查良鏞持筆畫下江湖。

謹以此文致敬武之俠者,文學泰斗金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