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繼續被指責賣假貨,上週末又來了 2 個投訴

拼多多繼續被指責賣假貨,上週末又來了 2 個投訴

在超低價商品策略改變前,消除假貨會很難

拼多多上市後遇到的第一個問題,還是假貨。

7 月 28 日,創維電視的官方微博發佈聲明稱,拼多多在展示、銷售大量假冒創維品牌的電視產品。該公司正與拼多多交涉,要求停止銷售、下架這些產品。

拼多多繼續被指責賣假貨,上週末又來了 2 個投訴

在聲明中,創維還給出了其在拼多多平臺上發現的假貨,提供了產品截圖。

這是在拼多多上市後,指責拼多多銷售假貨的第一家公司。週日,創辦《童話大王》的作家鄭淵潔也通過個人微博稱,要求拼多多下架鄭淵潔的盜版書,並且關閉銷售盜版書的商家。

鄭淵潔稱,經律師取證發現,拼多多平臺商家“星寶寶家居生活專營店”確實在銷售鄭淵潔的盜版書。

除了盜版書、假冒商品外,還有媒體報道稱,拼多多上還存在“小米視界”、“三星視聽”電視、“Parmebos”紙尿褲等產品,其擁有與快消、電子消費品品牌相近、相似的名稱。

這些假貨、盜版書此前就已經存在。拼多多於上週上市,讓上週末的這些指責的影響變得更大。這意味著,“賣假貨”的問題帶來的影響更大了。

在上市前接受採訪時,拼多多 CEO 黃錚稱,拼多多也會經歷淘寶此前經歷過的苦難,拼多多也還在做打假,“歷史不會厚待誰,每個時間段的陣痛都會經歷。”

縱容假貨在國內電商平臺起步階段並不少見,並且它們在國內也不容易得到有效處罰。但海外上市募資之後,公司受訴訟影響更大了。比如阿里巴巴在 2015 年先後在美國遭到集體訴訟、國內工商總局的指責,之後也確實做了很大調整。

相比什麼價位商品都覆蓋的淘寶來說,拼多多的調整會更難一些。它從產品設計(無購物車、鼓勵全包郵)、推薦形式(平臺展示低價商品,弱化搜索)、實際上的商品價位,都更鼓勵超低價商品。而它的收入來自商家的營銷費用,而不是消費者購物的抽成。

這些機制使得拼多多上聚集了想要快速、海量銷售超低價商品的商家。而整個平臺都沒有商家信譽展示,在這裡分辨真假的難度和 2004 年的淘寶差別不太大。

打擊假貨和侵權,不只是簡單讓商家罰點錢就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