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打通中國企業數字化的最後一公里?

誰在打通中國企業數字化的最後一公里?

陳總是一家諮詢公司老闆,經常出入各大論壇闡述數字化轉型理論,但卻常常在會場收到會計催促,籤登ERP流轉一筆款項,或者儘快回單位手籤一堆紙質報銷單。這種尷尬就是源於商務流程沒有徹底打通的短板。從老闆到員工,怎樣才能真正享受到數字化的高效便捷?

12月9日,釘釘發佈了一系列新的智能化解決方案,就是要在人、財、物、事的線上基礎上,完成更高效的業務協同模式,或許將給市場帶來福音。

不久前,福建龍巖市打造了一個市縣鄉三級統一的網上公共服務平臺“E龍巖”服務平臺,以優化“網上政府”辦事流程。市民劉菲菲首次使用手機登陸e龍巖,不到1分鐘就用自己醫保卡里的錢,為兒子代繳了220元的醫療保險費。數日後她又申請購買二手房提取公積金事項,第二天錢便打進了自己的銀行卡。她在朋友圈發出贊評:“太神了!自從有了它,窗口一趟不用跑!”

我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其後面也越來越浮現出這樣一個發展趨勢:在互聯網化的今天,我們正在用數字化來打通方方面面的“最後一公里”。

除了互聯網的高歌,還有蜘蛛網的桎梏

數字時代中打通的每一個最後一公里,往往夾藏著被詬病的癥結,現實還有落後的一面無法避開。

18世紀60年代就開始的工業時代其實根深蒂固,人們並非天然擁有互聯網思維,這個接收過程也是一個快慢不一和理解各異的過程。很多時候,生活改變不過是連上無線網絡於垃圾訊息中蹣跚,工作改變不過是在陳舊和硬性管理上精耕細作。

效率、共享、創造、創新的網絡精神已深入人心,但沒有完全更新周邊的環境,大夥兒操著互聯網的心,卻照樣被蛛網一樣的傳統事務給纏著,這個概念,可以起個小名叫“互聯網+操心”,但潛臺詞就是“破事兒”。

最後的一公里,往往被一堆“破事兒”堵著。對著我們笑笑,尷尬而不失禮貌。

誰在打通中國企業數字化的最後一公里?

新的工作方式、新的管理思想

當下中國的數字化對象大致分為兩種,少數的是數字化領軍單位。以騰訊、百度、阿里巴巴這幾個BAT成員為主流代表,能利用其龐大的物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雲生態平臺等,引領著各種數字化業務協同的風向。

多數的存在則是需求數字化的,是佔絕大多數的傳統政企群體。他們有理想,有“人財物事”,但先天基礎薄弱。而改善經營、變化思想、跟上時代,就是他們至關重要的最後一公里。

達成這個目標的也有兩種途徑。

一是以外部的輕應用為入口連接,根據自我需求來驅動轉型。就這一點而言市場的領先者,比如BAT大佬們就具有先天的優勢,可以通過提供這些輕應用讓海量企業快速獲得豐富場景。

二是自我進行系統完善,直接實現本體運營管理的提升。讓本體能夠在移動化的在線工作中,主動優化資源和操作流程,做好實時響應每一次任務、每一項計劃。這種方式在政務領域有很典型的案例。

我們現在更深入去思考,無論是第三方協助也好,自行建設完善也罷,從打通數字化最後一公里的本意出發,我們或許都應該跳出服務或平臺思維的時候了。

場景實驗室創始人吳聲這樣描述為數字化轉型提供的服務:“這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場景革命,在這樣的迭代裡,我們能看到新場景的解決方案,作為新物種冉冉升起,破土而出”。

阿里釘釘的CEO無招(陳航)在介紹釘釘產品時就從不用平臺一詞,而是說:“這是一個數字化的工作方式。”或是“這是一種數字化變革的管理思想。”

這些都是很有意思,也非常精闢的註解。

誰在打通中國企業數字化的最後一公里?


最後一公里的實踐者正在路上奔跑

日常工作中,報銷是個典型的拿錢“最後一公里”。

各種的公務墊款最後都要走報銷的流程,但總是會碰上各種複雜而拖沓的過程。很多情況下報銷把各種當事人,行政,財務,老闆裹在一起,彼此完成了一場場繁瑣而不落好的服務。

近期釘釘與阿里旅行合作開發了企業商旅服務,用戶完成差旅的申請審批後,可以直接通過釘釘內嵌的“阿里商旅”訂機票和酒店,出差結束會自動生成相關報表並提交給主管進行審批;通過與餓了麼合作,為員工提供餐補的企業可以實現餐費統一支付;各種打車公司也都會陸續接入釘釘,員工的商務打車費用直接從企業賬戶中扣除。

把時間與精力從報銷這件事情上解脫出來,終於可以變得簡單。

群眾辦事難,是政務關注的最後一公里。“E龍巖”為什麼特別受老百姓歡迎?很簡單,管用。

“E龍巖”上線了行政審批、社會保險、生活賬單查詢繳費、交通出行、醫療教育等30類政務和便民服務,其中手機全程網辦的審批事項就達327項,並在福建省內率先實現網上審批電子簽名服務。最重要是,辦理事項暢通,反饋迅速。

運行數據顯示,目前e龍巖日均訪問人數25640人,日均訪問次數超過22萬,其中負責受理群眾即時訴求的“隨手拍”功能,其滿意度高達99.08%。

誰在打通中國企業數字化的最後一公里?

數字化還有更廣闊的未來

IDC數據顯示,到2021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將達到8.5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8萬億元),中國數字經濟的比重將超過55%。數字化作為未來經濟發展的關鍵形態,其廣闊的商業空間無法估量。這個大時代下的最後一公里,早已不是一個物理長度,移動互聯網已經將最後一公里演繹成蘊含著各種生活情感、生產效率、思想變遷、人文需求的新生態。

仔細想來,從公共政務、行政管理,到居家出行,油鹽醬醋,再到共享辦公、考勤打卡……各種小事,卻在新的社會環境下,構成了一條條創新的細流。正是有那些不斷出現來打通最後一公里的力量,這些細流才能四面集聚,匯成大江大海。

這些力量,也必然將成為中國數字經濟浩瀚的故事集裡,重要的主角之一。

誰在打通中國企業數字化的最後一公里?

簡介:北大創新評論由北京大學認證,依託北京大學權威的學術體系及深厚的科研資源,聚焦全球前沿資訊,對話業界領袖,為活躍在中國經濟領域的政府領導、企業高級管理人員提供全面借鑑與智略參考。


誰在打通中國企業數字化的最後一公里?


同時誠邀您參與案例庫徵集活動!

誰在打通中國企業數字化的最後一公里?


誰在打通中國企業數字化的最後一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