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打通中国企业数字化的最后一公里?

谁在打通中国企业数字化的最后一公里?

陈总是一家咨询公司老板,经常出入各大论坛阐述数字化转型理论,但却常常在会场收到会计催促,签登ERP流转一笔款项,或者尽快回单位手签一堆纸质报销单。这种尴尬就是源于商务流程没有彻底打通的短板。从老板到员工,怎样才能真正享受到数字化的高效便捷?

12月9日,钉钉发布了一系列新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就是要在人、财、物、事的线上基础上,完成更高效的业务协同模式,或许将给市场带来福音。

不久前,福建龙岩市打造了一个市县乡三级统一的网上公共服务平台“E龙岩”服务平台,以优化“网上政府”办事流程。市民刘菲菲首次使用手机登陆e龙岩,不到1分钟就用自己医保卡里的钱,为儿子代缴了220元的医疗保险费。数日后她又申请购买二手房提取公积金事项,第二天钱便打进了自己的银行卡。她在朋友圈发出赞评:“太神了!自从有了它,窗口一趟不用跑!”

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其后面也越来越浮现出这样一个发展趋势:在互联网化的今天,我们正在用数字化来打通方方面面的“最后一公里”。

除了互联网的高歌,还有蜘蛛网的桎梏

数字时代中打通的每一个最后一公里,往往夹藏着被诟病的症结,现实还有落后的一面无法避开。

18世纪60年代就开始的工业时代其实根深蒂固,人们并非天然拥有互联网思维,这个接收过程也是一个快慢不一和理解各异的过程。很多时候,生活改变不过是连上无线网络于垃圾讯息中蹒跚,工作改变不过是在陈旧和硬性管理上精耕细作。

效率、共享、创造、创新的网络精神已深入人心,但没有完全更新周边的环境,大伙儿操着互联网的心,却照样被蛛网一样的传统事务给缠着,这个概念,可以起个小名叫“互联网+操心”,但潜台词就是“破事儿”。

最后的一公里,往往被一堆“破事儿”堵着。对着我们笑笑,尴尬而不失礼貌。

谁在打通中国企业数字化的最后一公里?

新的工作方式、新的管理思想

当下中国的数字化对象大致分为两种,少数的是数字化领军单位。以腾讯、百度、阿里巴巴这几个BAT成员为主流代表,能利用其庞大的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生态平台等,引领着各种数字化业务协同的风向。

多数的存在则是需求数字化的,是占绝大多数的传统政企群体。他们有理想,有“人财物事”,但先天基础薄弱。而改善经营、变化思想、跟上时代,就是他们至关重要的最后一公里。

达成这个目标的也有两种途径。

一是以外部的轻应用为入口连接,根据自我需求来驱动转型。就这一点而言市场的领先者,比如BAT大佬们就具有先天的优势,可以通过提供这些轻应用让海量企业快速获得丰富场景。

二是自我进行系统完善,直接实现本体运营管理的提升。让本体能够在移动化的在线工作中,主动优化资源和操作流程,做好实时响应每一次任务、每一项计划。这种方式在政务领域有很典型的案例。

我们现在更深入去思考,无论是第三方协助也好,自行建设完善也罢,从打通数字化最后一公里的本意出发,我们或许都应该跳出服务或平台思维的时候了。

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吴声这样描述为数字化转型提供的服务:“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场景革命,在这样的迭代里,我们能看到新场景的解决方案,作为新物种冉冉升起,破土而出”。

阿里钉钉的CEO无招(陈航)在介绍钉钉产品时就从不用平台一词,而是说:“这是一个数字化的工作方式。”或是“这是一种数字化变革的管理思想。”

这些都是很有意思,也非常精辟的注解。

谁在打通中国企业数字化的最后一公里?


最后一公里的实践者正在路上奔跑

日常工作中,报销是个典型的拿钱“最后一公里”。

各种的公务垫款最后都要走报销的流程,但总是会碰上各种复杂而拖沓的过程。很多情况下报销把各种当事人,行政,财务,老板裹在一起,彼此完成了一场场繁琐而不落好的服务。

近期钉钉与阿里旅行合作开发了企业商旅服务,用户完成差旅的申请审批后,可以直接通过钉钉内嵌的“阿里商旅”订机票和酒店,出差结束会自动生成相关报表并提交给主管进行审批;通过与饿了么合作,为员工提供餐补的企业可以实现餐费统一支付;各种打车公司也都会陆续接入钉钉,员工的商务打车费用直接从企业账户中扣除。

把时间与精力从报销这件事情上解脱出来,终于可以变得简单。

群众办事难,是政务关注的最后一公里。“E龙岩”为什么特别受老百姓欢迎?很简单,管用。

“E龙岩”上线了行政审批、社会保险、生活账单查询缴费、交通出行、医疗教育等30类政务和便民服务,其中手机全程网办的审批事项就达327项,并在福建省内率先实现网上审批电子签名服务。最重要是,办理事项畅通,反馈迅速。

运行数据显示,目前e龙岩日均访问人数25640人,日均访问次数超过22万,其中负责受理群众即时诉求的“随手拍”功能,其满意度高达99.08%。

谁在打通中国企业数字化的最后一公里?

数字化还有更广阔的未来

IDC数据显示,到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达到8.5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8万亿元),中国数字经济的比重将超过55%。数字化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形态,其广阔的商业空间无法估量。这个大时代下的最后一公里,早已不是一个物理长度,移动互联网已经将最后一公里演绎成蕴含着各种生活情感、生产效率、思想变迁、人文需求的新生态。

仔细想来,从公共政务、行政管理,到居家出行,油盐酱醋,再到共享办公、考勤打卡……各种小事,却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构成了一条条创新的细流。正是有那些不断出现来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力量,这些细流才能四面集聚,汇成大江大海。

这些力量,也必然将成为中国数字经济浩瀚的故事集里,重要的主角之一。

谁在打通中国企业数字化的最后一公里?

简介:北大创新评论由北京大学认证,依托北京大学权威的学术体系及深厚的科研资源,聚焦全球前沿资讯,对话业界领袖,为活跃在中国经济领域的政府领导、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提供全面借鉴与智略参考。


谁在打通中国企业数字化的最后一公里?


同时诚邀您参与案例库征集活动!

谁在打通中国企业数字化的最后一公里?


谁在打通中国企业数字化的最后一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