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腿疼去醫院看病嫌麻煩?其實就這3步

很多人怕上醫院,一是怕查出疑難雜症,二是怕不知道看病流程。其實不必過於擔心,以腰痛或腰痛還伴有腿痛的患者為例,因為你很可能患了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骨質增生症、腰椎管狹窄症等,但是具體是哪一種,就得詳細檢查了。另外,提前知道檢查流程,做到心中有數,就能很好的配合醫生。那麼,都有哪些流程呢?

腰腿疼去醫院看病嫌麻煩?其實就這3步

第一步:醫生會問你病史

醫生會問你發病過程及其表現症狀等,你需要做的是,客觀清楚的告訴醫生:

哪裡痛?是腰痛、背痛還是腿痛;

什麼情況下痛?是走著痛、躺著痛,還是累到了痛……;

疼痛加重的時候,你會怎麼辦?是坐下、躺下、停下、還是繼續活動……

有沒有其他相關疾病?如泌尿結石、糖尿病、骨結核等;

發病後有沒有經過治療?如治療,怎麼治的,效果如何?

父母兄弟姐妹有沒有類似的疾病?

女性患者是否在經期、哺乳期、孕期,如果是請說明。

大小便是否正常?

……

當醫生詢問這些時,你都要清楚準確的說明白,所以看病前這些要捋清。

第二步:醫生會為你查體

醫生會為你做一些體格檢查,可避免誤診與漏診,又可以防止過度診斷的發生。那麼,醫生會為你做哪些檢查呢?醫生會按壓你的腰部查壓痛點,看看有無深壓痛和放射痛、痙攣點,你要做的是明確告訴醫生壓痛的部位、程度,是否有放射痛,放射的部位在哪裡?在做直腿抬高試驗的時候,應在疼痛或麻木出現及加重時說明,如劇烈疼痛時,也要及時說明,千萬別拒絕檢查或者含糊應付。

腰腿疼去醫院看病嫌麻煩?其實就這3步

醫生還會讓患者做前屈、後伸、左右側屈、左右旋轉來觀察腰背的功能,對此要積極配合檢查,出現疼痛等應及時向醫生說明。醫生還可能根據病情,為你做一些感覺功能障礙、反射功能障礙等檢查。

第三步:醫生會讓你做一些影像學檢查

比較常規的影像學檢查是X線、CT、核磁共振,這三項檢查各有優缺點,具有互補性。

第一、正側位X線檢查。主要發現腰椎有無骨質增生,有沒有滑脫,腰椎的椎間隙有無變窄?椎間隙就是椎體之間的距離,裡面是腰椎間盤,間隙變窄可能存在腰椎間盤有突出的情況。第二、腰椎間盤CT。此項檢查可清楚看出腰椎間盤是否突出,也能提示神經是否有壓迫,同時還可顯示椎板及黃韌帶肥厚、小關節增生肥大、椎管及側隱窩狹窄等情況。第三、核磁共振。它能夠對軟組織、神經有沒有壓迫及水腫,看得更加清楚。

說到這,很多人還是不明白為什麼要做這三項檢查?檢查一種兩種不行嗎?醫生指出,可能發生的後果是:

只做 X 線、CT 檢查,常常忽略掉腰椎相鄰節段的疾病,比如腫瘤。只做 X 線片和核磁,有可能忽略掉鈣化椎間盤突出問題,如進行手術,對手術範圍有影響。只做 CT 和核磁,可能遺漏峽部裂、腰椎不穩的判斷。現在明白了嗎?每種檢查都有其特定的作用,所以千萬別以為這是多此一舉。

另外,對於出現有放射到下肢的疼痛的患者,醫生還可能會排除一下你有沒有血管性的問題,有可能讓你做下肢動靜脈彩超,這對診斷都有很好的價值。總之,你患了哪種疾病,醫生會根據病史、查體、影像學檢查等綜合診斷:

如影像學提示椎間隙變窄,還有突出壓迫神經,結合病史、體格檢查,多是患了腰椎間盤突出症;如影像學提示腰椎無病變,但是查體發現腰背部廣泛疼痛,根據病史,綜合判斷多患了腰肌勞損;如影像學提示黃韌帶肥厚、小關節增生肥大、椎管及側隱窩狹窄,結合病史及查體,多患腰椎管狹窄症。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與文字內容無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