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看到陳可辛的三分鐘 卻沒看到……

你只看到陳可辛的三分鐘 卻沒看到……

陳可辛導演《三分鐘》

《三分鐘》這種不矯情的感動,深深的戳中我們內心的柔軟和細膩,也許你只看到了陳可辛的三分鐘,卻沒有看到這些。

陳可辛導演為APPLE拍攝的首個電影短片,關於新春回家的“三分鐘”,講述了一個普通的長途火車乘務員與兒子在站臺相聚3分鐘的故事。平凡的親情,不平凡的相聚,一時引起大家的共鳴、評價和轉發。

網友@質子鯊魚,看完這部影片發表評論:我覺得最感動的不是親情,是小孩執意要背完九九乘法表。他媽在這個時候想用言語表達感情,小孩卻用背表這個行動證明了自己的重視。

孩子背乘法口訣背後的心酸和思念,一頓一頓的小模樣,伴著影片倒計時的滴滴聲,一下子就讓人紅了眼。

你只看到陳可辛的三分鐘 卻沒看到……

聚少離多,母愛的缺失

故事的女主角是一位平凡的母親,同時也是一位列車乘務員,她工作的這趟列車是從南寧到哈爾濱、全國最長的一趟車,一般要走6天。因為春節值班,這位媽媽連著好幾年春節都是在車上度過的。也因此,錯過了和兒子一起過年的機會,過年她只能將兒子託付給妹妹照顧。

這是列車乘務員的無奈,陳可辛導演用他的細膩把人物心理的孤單和無助透過鏡頭傳達給億萬觀眾。但是生活中又有多少這樣的分離,卻得不到關注呢。

留守兒童和常年在外打拼的父母,也不過是一年一見;一肚子的話,隔著手機和距離,經歷了365天再見時那種想親近卻又不知如何靠近的無奈。父母則因為缺少與孩子的陪伴,甚至不知道孩子現在該穿多大的衣服和鞋子。

時間太快,快到來不及看到孩子成長的模樣,快到孩子來不及看到歲月爬上你們臉上的皺紋。

你只看到陳可辛的三分鐘 卻沒看到……

當愛變成條件,成長便是負重前行;

“小丁明年就要上小學,我上回嚇唬他,如果還是記不住乘法表,就不能上我們鎮的小學,更見不到媽媽了。”原來,上一次母子見面時說的話,兒子不僅一直記著,還當真了。

當孩子穿過擁擠的人潮,和母親相見的那一刻,凝視片刻便開始脫口而出“一一得一”,一開口我便紅了眼。因為答應了母親要背出乘法口訣,只能抓緊這三分鐘。用行動告訴媽媽,他可以做到。

對於一個即將要上小學的孩子來說,沒有一句多餘的“媽媽我想你”。表情堅定到這件事情一定要完成,才能夠讓媽媽放心。

全程3分鐘媽媽想跟兒子說些其他的,只見兒子一直在背,背完已經3分鐘過去了,當媽媽再次關上火車門,觀眾已經淚奔了,因為不知多久才能再次與兒子有3分鐘見面,因為這是一條橫穿中國大江南北的火車。

短片中,可以看到媽媽抱著孩子,多次想打斷他背完口訣,但是小姨卻說別打斷,孩子練習了好幾天,就是想背給你聽。

我猜想這個堅強的媽媽此刻心裡一定充滿內疚和委屈,無心的嚇唬卻成了孩子背後的壓力。讓短短的三分鐘,變成了九九口訣表的一場測驗。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每一個父母都會有很多期待。很多不過腦的要求,都變成了孩子負重前行的石頭。

“期末考試每門都考到一百分,媽媽就會早點回家陪你”

“只要你拿到學校的三好學生,媽媽就答應給你買蠟筆”

“只要你作文得滿分,就帶你去看一次電影”

成長的過程,多半都伴著痛苦和心酸。對家長來說,要在職場中晉升加薪才能體現價值,獲得認同感。而不自覺中就把這個價值觀強加在孩子身上,演變成了要在學習上做一個優等生,才會有價值。

我多希望這個孩子的三分鐘,是哭著告訴媽媽,我好想你。而不是冷靜而成熟的背完九九八十一。

你只看到陳可辛的三分鐘 卻沒看到……

3分鐘後,還剩下什麼?

“九九八十一!”伴隨著乘法口訣的完成,孩子也到和媽媽揮手說再見的時候了。

陳可辛的三分鐘有結束的時候,但是我們的三分鐘才剛剛開始。過年回家,和父母的三分鐘,和孩子的三分鐘,和朋友的三分鐘,你打算如何度過?

如果人生中僅有一次“三分鐘的相見”,我們又會如何做呢?

願這篇文章可以帶給你一點點思考,每一個“三分鐘”都會轉瞬即逝,願我們珍惜每一次的相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