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毫米榴弹炮能否占领外贸市场

剑童:铸剑师你好,前几天我看到有大佬评价了203毫米榴弹炮在外贸市场复活的可能性,铸剑师从你的观点来看,203火炮是否在外贸市场甚至我国自用装备体系中可能占有一席之地呢?

铸剑师答:大佬的文章我也拜读过了,其分析是有很大程度合理性的,本人今天就从压制火力技术发展的角度,来谈一谈我国自行身管压制火炮的发展方向。

203毫米榴弹炮能否占领外贸市场

评价一款自行火炮的性能可以有很多入手角度,大致罗列起来,可以包括,火炮射程,火炮威力,打击精度(包括火炮精度,自行火炮本身的信息化程度,制导炮弹水平,以及火力打击体系的先进和健壮程度),火力持续能力(包括爆发射速和持续射速),自行火炮平台机动性(也包括了火炮平台展开和收起重新回到机动状态所需的时间)。除了最后两点可能更多的跟车体性能,自动装弹机结构有关之外,自行火炮的主要性能,都跟这一门炮,一发炮弹,以及炮弹发射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03毫米榴弹炮能否占领外贸市场

所谓信息化炮兵,制导炮弹已经被大家说烂了,这里仅重点谈一下自行火炮的弹药本身,稍微专业一点的军迷都知道,现代自行火炮可以依靠底排弹,火箭增程弹增加射程,可以靠炮弹本身装备的定位设备,配合炮弹本身的弹道修正装置(比如可动滑翔翼)修正弹道,以实现精确打击。而这些所有的一切,实际上都占用了榴弹本身大量的空间和重量:底排弹和火箭增程弹需要气室,燃料来实现炮弹在抛物线中段的助推;可动滑翔翼,弹翼以及其制动装置,红外制导或者gps制导装置都要占用炮弹体积和重量。

203毫米榴弹炮能否占领外贸市场

而增加射程,提高精度的副产物就是,火炮本身的装药量萎缩,使得炮弹威力大幅度降低。而在炮弹威力降低的前提下,打击同一目标,或者覆盖同样面积的目标区域,就需要更多发同类精确制导炮弹才能实现。

这一矛盾实际上是从物理上无法根本解决的,而至少做到缓和这一矛盾的方法,目前来看有这么几条:

1. 增长火炮身管

增长火炮身管,从物理原理上来讲,可以增长炮膛内加热气体对炮弹底部的做功距离,进一步提高榴弹从炮口射出时的火炮动能。目前正在实验的m109a8就采用了58倍径的155mm榴弹炮。

203毫米榴弹炮能否占领外贸市场

2.改进火炮发射药效能

通过改进发射药的化学性质,使得其在发射炮弹时,能够更加充分燃烧,或燃烧释放更多热量,从而转化为炮膛内气体的内能,提高火药燃气对炮弹底部的压强,最终也可以实现提高榴弹的炮口动能。而作为对传统火炮击发方式的质变性改进,一个比较前沿的方向实际上是电热化学能火炮,通过加压电离从而在炮膛内部产生更多气体分子及热量,进而产生高温高压环境。(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了解一下理想气体条件下的克拉伯龙方程,从简易定性的角度理解火炮发射的原理)

3.采用更大口径的身管火炮

这一点我想不需要过多解释,任何人都可以对增加身管口径提出一万个反驳观点,但是从目前技术发展角度来看,当榴弹威力与射程的矛盾不可调和,且化学与材料技术如同目前一样再次遇到瓶颈期时,增大身管口径仍然是同时提高射程和威力的最好方式。

203毫米榴弹炮能否占领外贸市场

以上三种方案都可以在不减少或增加炮弹装药量的前提下,保持或提高火炮最大射程。而除了技术改进本身之外,利用合理的编制和战术使用,也可以使得自行火炮部队的作战效能得到质的提升。实际上美帝的m109a8号称的70km最大射程,就是同时提高火炮身管长度和改进发射药的结果。而上述技术对于我国也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障碍。

那么问题又回到了本人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我们到底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武器?我们对武器的性能要求是什么?是符合目前军事界(也包括军迷圈)对武器设计的"常识"?还是我们需要压制火炮的性能能够超过强敌,以求在可能爆发的冲突中占据优势?

由于基本物理学原理的限制,增加火炮长度和改进发射药,对于火炮射程的提高是有上限的,本人不负责任的预测,仅仅靠上述两者,155mm身管火炮的性能上限在最多十五年内就会被挖掘殆尽。而目前来看,正是所谓非常识的电热化学能炮,更大口径的压制火炮,才能为自行火炮的作战性能带来新一轮的质变。

203毫米榴弹炮能否占领外贸市场

而谈到你提问的203毫米火炮,本人想说的是,在合理放大重量的前提下,只要自动装弹机强度可以承受,并实现弹药和发射药的纯粹全自动化装填,配合自动化弹药输送车,一款射速可观的203毫米自行火炮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或者如果保守一些,采用180mm左右的口径,也完全可以在现有技术的配合下,在保证现代化自行榴弹炮信息化程度的条件下,实现火炮威力,射程的跨越式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