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說讀書無用了,那是你不會用!

曾國藩是歷史上的一代名臣,也是一位修養極高的君子,被毛澤東稱為古今第一完人。在他的青年時代,有這樣一個關於讀書的趣事。有一天夜裡,他正在讀書。有一個小偷跑到他的家裡躲起來,準備趁他休息時去偷竊。結果曾先生一直在重複唸誦同一個內容,他根本沒有機會下手。小偷趴在樑上時間久了,就跳下來氣急敗壞的對他說,你真是太笨了,你剛才唸的我都能背下來。說著就將曾先生剛才唸的內容一字不差的背了下來,揚長而去。

這個原本是一個努力精進的故事,但是以現代的眼光看,我們卻發現兩個問題: 一個是曾先生同樣的內容需要翻來覆去的讀,讀書效率顯然不夠高;第二個是小偷先生聽書效率奇高,只聽幾遍就能記住內容卻不能學以致用,依舊只是個樑上君子。

這也是現實中很多人讀書時常遇到的兩個問題: 一是讀書效率不高,一本書拖拖拉拉、很久都讀不完。二是讀完就忘,根本不記得讀過了什麼,也不能將書中知識變為自己的技能。

想要解決這個兩問題,不妨看一下大巖俊之的《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

別再說讀書無用了,那是你不會用!

《實用性閱讀指南》

本書的作者大巖俊之,在青年時期也曾經是一個不喜歡讀書的人,直到自己創業之後才開始認真讀書,他曾經在一年之內讀完了300多本書。閱讀量上來了,但是新煩惱又產生了。書讀多了卻記不住,能力也沒有多大的提升。後來,他逐漸摸索出了一套提升閱讀效率,並把所學轉化成能力的方法,最終實現了他成為自由講師的夢想。

如今,他把自己的這套成功心得寫進了這本《實用性閱讀指南》。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學到如何高效率地讀書,如何做讀書筆記,如何牢記書中的內容,並一步步將書中的知識轉化成能力的方法。對於每一個想要通過讀書提升能力,或者知識變現的人來說,這本書非常值得一看。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如何把讀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吧。

別再說讀書無用了,那是你不會用!

第一步,高效率讀書,獲取關鍵知識

1. 確定讀書目的。

在《溝通聖經: 聽說讀寫全方位溝通技巧》一書中,作者把讀書目的分成了三類: 消遣、收集信息和判斷。根據讀書的目的的不同,讀書的方法也是不同的。在讀書之前就想清楚自己想從這本書中獲得什麼,帶著目的去閱讀,你讀書就會更加專注,也會更容易找到你想知道的信息。

比如,你讀一本小說,如果你想了解作者是如何設計情節結構的,那麼你在讀書的時候就會特意去注重這本書的起承轉合,找到起點、高潮和終點,而不會被一些環境描寫而分散注意力。

2. 限定閱讀時間。

往往我們效率最高的時候,就是做一件事情有時間要求的時候。讀書也是一樣的。如果給你一本書,要求你十分鐘內讀完,並將書中的內容講述給他人聽。我們就會自然的快速閱讀,想盡辦法去抓取書中的大概內容。

這一點,對付拖延症非常有效。如果你也有類似“今天就讀30分鐘”,然後並沒有看進幾頁書這樣的情況,不妨將你的目標改變一下,換成“今天要在30分鐘內讀完一百頁書,並能大概複述其中的內容”,相信你的閱讀效率會大大的提升。

3. 學會斷舍離,只讀最重要的20%。

很多人無論讀什麼書,都以為必須從頭看到尾才算讀完。實際上,這是一種誤解。根據二八法則,一本書的重要內容大概只佔全書的20%,而其中最重要的僅佔4%。而我們的讀書就是去找出這20%的重要內容,其餘的部分,可以略讀,也可以完全不讀。

閱讀要分清主次,在有限的時間內,你要做的不是讀完整本書,而是摘取自己需要的內容。如果剩餘的部分也有精彩的內容,你可以通過讀書筆記將它記錄下來,保存到你的素材庫裡。

4. 以“輸出”為前提去閱讀。

這裡的輸出主要包含兩個方面,第一個是講述給別人聽,第二個是寫成文字。

別再說讀書無用了,那是你不會用!

學習金字塔

根據學習金字塔的理論,吸收知識最有效率的方式就是轉教給別人,或者是立即應用。

輸出會倒逼輸入,你能輸出的多少,取決於你讀進去多少。如果以輸出為前提去閱讀的話,你會發現自己會更容易讀進去,而且更容易抓住書中的重點。如果一本書你讀完之後完全沒有印象,那麼輸出時就會特別困難。

別再說讀書無用了,那是你不會用!

第二步,做讀書筆記

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做讀書筆記,不僅可以幫你整理知識和信息,記錄你的感觸和靈感,還可以串聯你已有的知識,同時加深記憶。

關於讀書筆記的方法有很多,每個人的習慣也不同,比如在書上劃線,做標記,折角,摘抄等等。在這裡,我認為作者提到的這兩種讀書筆記方法可以拿來借鑑一下:

第一種是便箋索引法。

這種方法就是在有重點內容的地方貼便箋,並在上面寫上關鍵詞,以後檢索和回顧這本書的內容就方便多了。

第二種是做思維導圖。

比起純文字,大腦更擅長圖像化記憶。思維導圖就是一種視覺化筆記,畫導圖的過程中也是一種整理和複習。以後你看到這個圖就會自然的記起內容。

在書中,大巖俊之介紹了兩種畫思維導圖的方式。一種是按照章節順序來總結一本書的內容,另一種是選取自己認為的重點內容來畫導圖。個人比較傾向於第二種,因為這一種更符合我們自身的理解和吸收程度。

別再說讀書無用了,那是你不會用!

我畫的導圖

第三步,記住書中的內容

很多人讀書時一邊讀一邊忘,看完根本不知道書裡說了什麼。一方面說明你的讀書效率太低,二是,你沒有想過去主動記憶。

主動記憶有多重要?

根據艾賓浩斯記憶曲線,我們大腦的記憶主要是短期記憶,如果不去主動記憶,或者是有意識的去重複記憶,不消一天,人們就會忘記大部分的內容。

除了通過做讀書筆記和思維導圖來加深記憶之外,還需要以下幾個方法:

  • 重複閱讀,加強理解。

  • 只去記那20%最重要的內容。

  • 在閱讀時創造情緒體驗。

  • 學會使用各種記憶方法。比如故事記憶法,聯想記憶法,便利貼記憶法等等。

別再說讀書無用了,那是你不會用!

第四步,將知識轉化成能力

很多人的閱讀在第二步或第三步就結束了。但是, 如果閱讀不能改造我們的認知和生活,又有什麼意義呢?

所以,讀完書之後一定要問自己一個問題:這本書中的理論、方法、技巧如何用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

那麼具體應該怎樣做呢?

在《微習慣》一書中,作者斯蒂芬·蓋斯提到,我們的大腦有感性大腦和理智大腦兩個部分。當理智大腦告訴我們,你必須要採取行動了。但是感性大腦感知到目標難度後就會產生牴觸,為我們設置種種障礙阻止我們去行動。

想要讓你的行動變得更加容易,斯蒂芬·蓋斯認為,那就必須拆解你的行動步驟,讓你的行動小到感性大腦根本察覺不到。從而,邁出你的第一步。

1,制定你的目標。

根據你書中的內容制定你的行動目標,這個目標一定是要現實可行的,不要妄想一口吃成個胖子。比如你說,我一個月要讀30本書,但你平時一個月只能讀四本書,所以這個目標就有點大了。你可以先從一個月先讀8本書開始,然後逐漸增加你的目標量。

2,想象自己達成目標時的樣子。

這個有點類似吸引力法則,在腦海中想象你成功達到目標時,會看到什麼?會聽到什麼?心裡會產生什麼樣的感受?不斷的給自己正向的心理暗示,讓大腦記住這種感覺,那麼你就會更容易達到自己的目標。

3,明確你現在的位置與目標之間的差距。

假如一個完美的狀態是100%,想一想你現在的狀態是多少?如果再加上10%,會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呢?接下來你就可以想,怎麼樣才能增加至10%的可能?

4,想想彌補差距的具體行動。

運用5W1H法則,來思考彌補差距的具體行動方案。比如,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應該做些什麼呢?怎麼做?和誰做?在哪裡做?何時做完?按照這個思路,寫下行動方案。從中挑出一項最想做的,優先執行這個行動方案。

5,把你的行動分解成從明天就能開始的小步驟。

如果你的行動越小,步驟越少,那麼大腦就越容易執行。所以,如果把你的行動分解成明天就能做短時間內就能完成毫不費力的一個個小步驟,你的目標很快就能實現了。

在本書的最後一章,大巖俊之還附錄了5個例子具體分析了自己如何通過讀書創業、通過資格考試、提升工作技能等等,可以用來參考實操。

綜上,有用的讀書=高效率讀書+讀書筆記+記憶+輸出+行動。

別再說讀書無用了,那是你不會用!

《實用性讀書指南》只有一百多頁,平常人大概一個小時就能讀完。但從書的精煉程度來看,大巖俊之本人的確是做到了“二八法則”,他撇去水分,把自己經驗中的20%的精華都提煉了出來。而且他的文字質樸實在,像一個朋友的分享一樣親切。對一個讀書人來說,無論一本書寫的有多好,內容有多麼豐富,如果你不能把內化成自己的東西,那麼,你的閱讀就毫無意義。所以,從手邊的書開始,讓你的閱讀變得更有價值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