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大變革!開放銀行助力破局,金融科技下半場有好戲

近日來,開放銀行(OpenBanking)越來越熱,正成為全球銀行業愈演愈烈的一股新浪潮。被脫媒、轉型、互金等“大詞”折磨許久的銀行人,終於從“開放銀行”的夾縫中看到了希望。徘徊在十字路口,銀行人迫切想解鎖擁抱開放銀行的正確姿勢。

銀行大變革!開放銀行助力破局,金融科技下半場有好戲

何為開放銀行?

其實目前還沒確切和固定的概念。知名諮詢公司Gartner認為,開放銀行是一種平臺化的商業模式,它通過與商業生態系統共享數據、算法、交易、流程和其他業務功能,為系統內的客戶、員工、第三方開發者、金融科技公司和其他合作伙伴提供服務。

通俗地講,這意味著“銀行是一種服務,而不是一種場所”。未來,銀行變“沒”了,卻並沒消失,已融入到用戶的日常。比如,你想在電商平臺貸款買汽車,並不需去銀行或下載銀行app去貸款,而是在電商平臺即可獲得銀行的支付、分期付款、保險權益、貸前風控評分等服務。

開放銀行讓銀行“無處不在”,觸角在潤物細無聲中延伸到用戶的生活等日常場景中,真正實現“銀行即服務”。

開放銀行助力變革

開放銀行被說的玄乎,但對於之前的銀行商業模式究竟有何變革?開放銀行較之於傳統銀行的顯著變化主要有以下幾點。

銀行大變革!開放銀行助力破局,金融科技下半場有好戲

第一,客戶服務進化為用戶服務。從客戶到用戶,一字之差,所折射的是跑馬圈地的增量發展到精耕細作的存量經營的深刻變遷,這要求銀行真正的讓服務開放至用戶需求的各個場景。

第二,封閉業務進化為場景服務。過去,不管是網點抑或程序,銀行服務都講究“領地意識”,銀行千方百計拉用戶去自己的領地。如今,要求銀行用服務能力說話,用服務去圈住用戶。

第三,單打獨鬥進化為平臺經濟。銀行憑豐厚的家底在多領域大幹特幹,但如今不得不向抱團取暖、合作共贏的平臺經濟低頭。

第四,App運營進化為API開放。開放銀行的實質是銀行服務能力的開放,在新型的生態模式下,銀行退居底層,成為按需配置的金融服務基礎平臺。此時,需不當紅花,甘為綠葉。

開放銀行在中國

中國銀行早在2012年就提出了開放平臺的概念,並在2013年正式發佈中銀開放平臺,開放了1600多個接口。儘管起步很早,中銀開放平臺的市場影響力似乎並不盡如人意。開放銀行概念的升溫,主要得益於近年來金融科技的蓬勃發展,以及民營銀行尤其是互聯網銀行的積極探索。

銀行大變革!開放銀行助力破局,金融科技下半場有好戲

部分銀行開放戰略推進情況(此圖來自網絡)

對大銀行來說,若拒絕擁抱開放銀行,將會被螞蟻金服、騰訊金融等巨頭們取代——後者正成為超級金融平臺,留給銀行的時日不多;對中小銀行來說,如果拒絕開放,必會慘敗。

開放銀行的紅地毯上並非只有鮮花和掌聲,還佈滿荊棘和坎坷,銀行們想決勝未來切不可被眼前的浮躁遮住初心。金融科技下半場,銀行表現如何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