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微家公寓:慢中求稳,佛系“哲学家”的野心

对话微家公寓:慢中求稳,佛系“哲学家”的野心

(微家公寓产品图)

或许是东北人天生自带幽默基因,李树德具备把聊天带进轻松搞笑氛围的魔力。

倡导“创业前先认清自身”,认为不要轻易选择进入长租行业,一旦开始就不要结束;

直言长租公寓人士过度研究同行、解读政策;

承认自己重品牌,也重利润;

......

微家公寓CEO李树德,典型的东北人,性格豪爽,霸气直率又略带痞性,而激进的另一面,是保守。 面对长租公寓飞速变化的新环境,他采取了稳健发展。

一、创业前先认清自己

如果长租公寓赛场是对耐力和恒心的考验,那么创业则是对自己内心最好的拷问:对自身真实能力的考量。

在李树德的观念里,创业是一条不回头的路,不要轻易选择开始,一旦开始就不要结束,开始之前要先认清自己。之所以坚持并坚守在长租公寓行业,是因为自己具备这个“基因”。

李树德调侃:90年代的分配工作制度,当时的国企央企是会埋没人才的,而现在这个时代不会埋没人才,尤其在华南更不会。

毕业之后的李树德曾在央企工作,而正是这种别人艳羡的铁饭碗,却也是一眼就能看到10年后的自己的工作,让李树德这种略带痞性、又有些许匪气的性格,无法做到按部就班。外面的世界,值不值得出去拼一拼,闯一闯?最终,他还是毅然决然地辞掉了央企的工作,奔赴华南。

对话微家公寓:慢中求稳,佛系“哲学家”的野心

(微家公寓产品图)

离开央企之后的李树德,先成立了房地产代理公司,可是发现代理工作太过“一锤子买卖”,一心想着转型做一件可连续的且长久的事业。

于是从2010年开始了农民房包租的转型,经过多年的沉淀,在拥有了一定物业资源,以及对公寓行业有一定的认知的情况下,于2014年着手创办了第一家品牌公寓——微家公寓。

今年是李树德投身公寓的第八年、微家公寓成立的第四年。

而与之在同一时间创立,并被当年称之为长租公寓“四小龙”的其他三个企业,到现在都纷纷选择了转行。

一心一意把精力沉在做事上,放弃许多曝光机会的李树德,曾一度彷徨过企业是否跑得太慢,直到现在发现其对标的一些品牌都陷入窘境时,庆幸自己当初的坚守是对的。

二、直指行业三大误区

在大趋势的潮流下,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加入了长租公寓的行列。

而另一面,是一些早期入场的创业型公司因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等问题或停止运营,或被品牌企业收购。

在李树德看来,深圳作为长租公寓行业的后来居上者,却已然成为全国公寓阵亡的样板城市。

李树德认为,不是所有的农民房都适合改造成公寓,有的农民房一经改造租金翻倍,带来的市场承受问题被许多消费者所诟病,“城市提升、人口置换需要一定的过程。”

他指出,行业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值得深思。

首先是过度产品化:最典型的一个现象是无限往产品里面砸钱,“没有什么所谓的公寓标配,就算你把产品做成品牌直营店,你的客户不能接受也是失败的产品。”李树德打了一个比方:“物质生活水平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考虑谁吃不饱,而是要小心脂肪肝才对。”

其次是过度研究同行:这在拿房源环节体现的最为严重。

最后则是过分注重政策:李树德认为,政策从颁布到实施,以及多久实施,能不能实施最终都是值得商榷的。并且同一段政策的文字,每个人的解读也不一样。与其把时间浪费在政策解读上,不如聚在一起交流讨论如何把企业做好。

与行业中千篇一律的追求N+1产品不同,微家公寓喜欢做合租式公寓产品。

比如一套四房两厅的房子,很多商家为了把利润做到极致,会把客厅做成一间卧室,不仅产品严重同质化,体检感也非常不好。

“我们会保留合租的形式,把客厅做成共享空间,比如书吧,或工作台、或迷你健身房,为了达到交流互动,资源共享的目的,租客之间可以实现房门互刷的创意,微家公寓可以算得上是独创。”李树德如是说。

对话微家公寓:慢中求稳,佛系“哲学家”的野心

(107智谷办公空间)

目前,李树德所管理的微家公寓及精品办公空间,合计运营超10万方建筑面积。

三、互联网+是伪命题?

都说选择比努力重要。

在创业时,比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选择能力,而决定一家创业公司成败的关健因素,在于对行业的分析,然后做出正确的市场选择。

李树德认为,长租公寓行业是场长跑赛,利润不高、风险很大,而企业的天花板取决于创业者的认知。

近年来,各行各业无不都在谈“互联网+”,唯恐不谈互联网+就显得自己很LOW。

他打趣道:“互联网+”与“+互联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加号前面的才是重心业务。“一味地仅仅将互联网的玩法用到公寓上,会败得非常惨。”

对于长租公寓行业中,不少新从业者都在对互联网+的管理蠢蠢欲动,多少有点误读甚至是本末倒置。

有一个典型的案例是,某长租公寓房源不到100套,管理人数达到了40余人,在臃肿的组织架构下,管理者一直把希望放在了IT系统的支撑上。而对于多数的老从业人来讲,在没有任何系统的情况下如何实现1人100间的人房比,才是新从业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对话微家公寓:慢中求稳,佛系“哲学家”的野心

(微家公寓产品图)

李树德拿工厂举例,如果把成本分为可变成本(机器利用率)和固定成本(原材料),工厂想要实现规模经济,产量增加的时候,是可以降低可变成本的。

而公寓行业既不像工业,又不像互联网,它的特殊性在于,其95%甚至98%都是固定成本,就算要做大规模,可变成本的降低率也是微乎其微。

互联网集成系统给予租客带来的优质体验预期没有问题,但是过于依赖互联网+带来的成本降低是没有可能的,服务行业的重心也绝不是任何的互联网+产品能够实现颠覆性改变的。

那么过度沉浸互联网+会带来什么后果呢?企业只一味思考如何站在管理的角度实现便捷化,而忽略了从用户角度反推产品本来该呈现的价值。

四、后记

爱默生曾说:智力取消了命运,只要一个人在思考,他就是自主的。

在李树德看来,创业者一定要分析行业,否则企业将不会走得太远。“一定要知道,这个行业的工作是非常琐碎的。 他将考验你对时间的支配,而你的态度、心境、资源的搭建都要按照这个目标去汇集。”

李树德喜欢研究哲学,他认为很多商业管理或是人生中的困惑在哲学中都能找到答案。“很多事情不要非常直接的奔着目标去,有的时候你看着是一条近路,其实是远路。”

不悲叹过去,不荒废现在,不惧怕未来,仿佛一切都在掌握之中。这大概是佛系也是一种野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