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外国记者,他跑得不快,但他关注袁世凯

乔治·厄尔斯特·莫理循(1862~1920),1897年任英国伦敦《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因为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报道、对日俄战争的推波助澜和准确预测而声名大噪,对于辛亥革命的报道在当时的西方世界影响深远。

作为一个外国记者,他跑得不快,但他关注袁世凯

乔治·厄尔斯特·莫理循

在辛亥革命爆发之前,莫理循对中国的社会形势做了比较客观的报道,涉及了当时中国的多个方面,如邮局、铁路、鼠疫,也报道了清廷当时的活动。凭借记者的职业本能,在辛亥革命前他已经敏锐地察觉到中国社会的一些问题。

在1909年10月11日的一篇评论中他写道:“京城高官中,满汉人数悬殊巨大是另一个不安定因素。”在辛亥革命爆发前期,他的报道南北双方的事态时也比较真实客观。其中既有革命军起义的内容,也有北方各界惊慌失措的场面,也不乏同情革命军的文字。

作为一个外国记者,他跑得不快,但他关注袁世凯

乔治·厄尔斯特·莫理循在清末民初的中国

在1911年10月13日的报道中,有这样的叙述:“比较知识分子普遍同情革命党,对于充斥着太监和其他野蛮行径,腐败、堕落的清政府则很少同情。”在他的书信中,他也写道:“我遇到的任何人,无论是中国人很少中国人的外籍同事,都私下告诉我,他们希望革命成功。……大家为革命的成功祝酒。”

1911年11月16日,他这样写道:“袁世凯的到来,对中外双方起到了惊人的安定效果,使不安定的局面得以缓和,恢复了信心,驱散了京城内毫无根据的谣言。”之后关于辛亥革命的报道,他也一直在制造这样一种舆论,即袁世凯出任总统是必然的选择。

作为一名记者,真实客观的报道是必然要求,莫理循为何要在辛亥革命报道中如此明显的支持袁世凯?而之后袁世凯确实担任了总统,那么时代为什么会选择袁世凯?

作为一个外国记者,他跑得不快,但他关注袁世凯

为什么是袁世凯?

首先,莫理循的问题。从他之前的报道来看,他也算是有识之士,拥有专业的记者眼光与相当的职业素养。关于他支持袁世凯的原因,实在值得研究。后来我查阅了一些研究资料,将之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态度的转变。在义和团运动之后,莫理循收集了当时倾向改革的官员的大量资料加以报道。之后日益对其亲近。从一个“帝国主义分子”转变为同情和宣传中国的观察家、实行家。这是他支持袁世凯的前提条件。

二、袁世凯自身条件出众。这尤其表现在清末新政中,1905年7月2日,袁世凯在戊戌变法后第一个奏请大清国实行立宪政体;“救亡非立宪不可,立宪非取法邻邦不可。”之后,在取消科举制,建造中国第一条铁路,编排新军,振兴实业等方面,袁世凯也作出了突出贡献。

作为一个外国记者,他跑得不快,但他关注袁世凯

小站练兵

三、与袁世凯的亲密关系。莫理循与袁世凯集团可谓是交往密切。袁世凯的秘书贾廷干和袁的追随者唐绍仪、梁世诒、汪精卫等人,都是莫理循发表报道的重要情报来源。唐绍仪在1899年就与莫理循相识,并且经常与其会面。在辛亥革命时期,贾廷干始终与莫理循保持联系,几乎每天都有信件。

四、被袁世凯利用。辛亥革命期间,莫理循不断发表袁世凯的最新消息,对其大加赞扬,而这些报道经常作为《泰晤士报》的头条,莫理循的态度大体上就代表了《泰晤士报》的态度,莫理循的报道经常被各大报社争相转载。这些报道极大地扩大了袁在西方世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袁世凯试图借助莫理循的影响力宣扬自己,因此主动与莫理循交好。

作为一个外国记者,他跑得不快,但他关注袁世凯

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

五、扩大自己报道的影响力,展示自己的远见卓识。莫理循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情报网,发表了大量独家新闻,预测成功了许多关于辛亥革命的形势走向。为了宣扬自己选择的正确性,他更是不遗余力的报道袁世凯,并极力促成他乐意看到的结果(即袁世凯担任总统)出现。为此甚至刻意忽略一些事实。

一个很有趣的头条新人~

会和大家分享历史、考古、文物、艺术相关的内容~

下面是 悟空问答 的回答链接,张作霖曾经有艘“航母”你知道吗?点下链接看下啊~~

作为一个外国记者,他跑得不快,但他关注袁世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