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本海默沒拿過諾貝爾獎,為什麼可以帶頭研究原子彈?

翻開諾貝爾獎的歷史得獎名單,你不會找到奧本海默的名字,然而當你搜索奧本海默這個名字的時候卻發現,他是"曼哈頓計劃"的負責人,被譽為"原子彈之父"。我想,很多人都會奇怪,一個沒得過諾貝爾獎的人,怎麼會有如此高的權利,如此顯赫的聲名。

奧本海默沒拿過諾貝爾獎,為什麼可以帶頭研究原子彈?

奧本海默

首先,我們需要簡單介紹一下奧本海默的求學經歷。1922年秋,奧本海默進入了哈佛大學化學系學習,主修化學之外,還學習了兩下學期的法國文學,兩學期的數學,一個學期的哲學,和三個學期的物理,偶爾會寫詩歌和小說。在哈佛大學後期,他結識了布里奇曼(194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從此轉向主修物理。後來布里奇曼將奧本海默介紹給劍橋大學的卡文迪許實驗室,實驗室主任盧瑟福(190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將他安排在實驗室一角負責製作鈹薄膜,他的旁邊是另外一位物理學泰斗湯姆生(190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然而奧本海默動手能力極差,甚至無法將兩根銅絲焊接在一起,在接近瘋狂的時候,盧瑟福將他介紹給了波爾(19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通過一番交流,在波爾的建議下決定改變研究方向。1926年他前去哥廷根的喬治奧古斯塔大學學習理論物理,導師是

玻恩(195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雖然3年16篇關於分子量子理論的論文,在理論物理上頗有建樹,但是還不足以獲得諾貝爾獎

1929年回到美國後,他放棄哈佛和加州理工的工作機會,轉而進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核物理的鏈式反應和爆炸,衝擊波等等,並與勞倫斯(193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做起了鄰居。

至此,奧本海默已經遇到了3位諾貝爾獎得主,和3位未來的諾貝獎得主。

1941年奧本海默糾結一大批頂尖科學家研究原子彈,其中有阿爾瓦雷茨(196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勞倫斯的學生),費米(193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奧本海默的同門師兄),

特勒額,他沒拿過諾獎,但他是"氫彈之父"……吳健雄(她的地位不在李政道和楊振寧之下,沒拿諾獎實在說不過去)等等。需要註明的是,這群人裡沒有愛因斯坦,他僅僅是在西拉德和威格納建議羅斯福研究原子彈的信上寫上了自己的名字。

奧本海默沒拿過諾貝爾獎,為什麼可以帶頭研究原子彈?

看看這關係網

那麼到底是為什麼奧本海默成了"曼達頓計劃"的負責人呢?這得先說說奧本海默的頂頭上司格羅夫斯准將,負責人是由他任命的。而且當時科學家也一直認為應該由一位諾獎得主來主持工作。

分析如下:

整個計劃除了美國的科學家有參與,包括英國(那枚叫"胖子"的鈈彈的名字就是丘吉爾的綽號,因為英國科學家堅稱他們的功不可沒)和其他國家的科學家也有參與(如波爾和他的兒子)。

首先,可定不能由外國人擔任(波爾,吳健雄等等),外國科學家排除。

其次,一大批剛剛加入美國國籍的人也是不被信任的(西拉德,威格納)。

再三,最好是大牌,有號召力。前面講到1941年奧本海默才接觸曼哈頓計劃,而在此之前費米,勞倫斯已經前後獲得了諾貝獎,只可惜費米那時是逃亡到美國的,不受美國軍方信任。現在跟奧本海默直接形成競爭的只有他的好鄰居勞倫斯,迴旋加速器的發明人。勞倫斯是實驗物理學家,奧本海默是理論物理學家;他們都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但是相比於奧本海默,勞倫斯則一直是在美國國內成長學習,雖然動手能力極強,但是結識的科學名流相比沒拿過諾獎的奧本海默要少不少。這也是格羅夫斯考慮使用奧本海默的一個原因。

第四,這裡舉一個例子。我們知道當時研製出了兩枚原子彈。一枚"鈾彈",一枚"鈈彈"。這兩枚炸彈的引爆原理有所不同。當時,大家都是一直在研究由"槍式"法引爆的"鈾彈",這時候有個叫內德邁爾的年輕物理學家提出了另外一種可能,"內爆"法,即在均勻衝擊波下使空心球狀的可裂變的物質在一瞬間形成一個超過臨界質量的實心球,從而完成引爆,這種方法的優點在於,可以大大減少這些貴重金屬的用量。然而奧本海默讓他自己招人,可這個優秀的小夥子領導能力欠佳,僅找到了6名願意跟著他乾的人,這根奧本海默隨便一招就是上百人差距還是很明顯的,最後還是奧本海默讓英國來的那幾個科學家和他合作才實現了內爆。由此可見,才華是一回事,領導能力有事另外一回事,包括以色列人民曾經要求愛因斯坦取擔任他們的總統,被愛因斯坦拒絕了,這有異曲同工之妙啊。

其實奧本海默自己也很清楚自己的劣勢,也知道自己的優勢在哪裡。他知道自己沒拿過諾獎,他對外招聘的時候不能拿自己當吸引別人的資本,然而他通過自己的人脈,現將一小批有名望的科學家納入自己的麾下,然後利用他們的聲譽來吸引其他人。

那時候的"氫彈之父"特勒說道:"奧本海默作為全組的領導人,表現出的精明能幹、穩重而又平易近人的氣質。我不明白他是如何學會這種領導才能的。"(注意,是那時候,後來的他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哦,竟然汙衊奧本海默私通蘇共)

最後在這裡補充一句,格羅夫斯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顯然我們找不到更適合的人了。"

奧本海默沒拿過諾貝爾獎,為什麼可以帶頭研究原子彈?

奧本海默和格羅夫斯

參考文獻:

《奧本海默》,趙增越,1998

《原子彈之父:羅伯特·奧本海默》,張洪野,袁繼賢,20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