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解放思想為動力,推動遼寧全面振興

核心提示

省委十二屆十次全會審議通過了在全省開展“解放思想推動高質量發展大討論”的實施方案等系列文件,並進行全面部署。近日,省委辦公廳印發《關於在全省開展“解放思想推動高質量發展大討論”的實施方案》。全省上下以大討論為契機,以解放思想為動力,在解放思想中統一思想,在解放思想中解決問題,在解放思想中振奮精神,在解放思想中以上率下,力求以思想大解放推動改革再深入、實踐再創新、工作再抓實,從而推動遼寧實現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

化思想力量為實踐力量

思想的力量最深刻、最深沉、最深厚。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先有思想的大解放,才有改革的大突破、制度的大創新、力量的大凝聚。開展解放思想推動高質量發展大討論,一定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重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東北、遼寧振興發展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別是在遼寧考察時和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結合遼寧實際,把握“一個優勢”,充分發揮黨的領導這一最大政治優勢;把握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兩翼”,堅持改革開放,建設法治環境;把握“三個推進”,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推進幹部作風轉變;把握“四個著力”,著力完善體制機制、著力推進結構調整、著力鼓勵創新創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握“五大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把握“六項重點工作”(“六個方面要求”),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基礎,全面深化改革;以培育壯大新動能為重點,激發創新驅動內生動力;科學統籌精準施策,構建協調發展新格局;更好支持生態建設和糧食生產,鞏固提升綠色發展優勢;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建設開放合作高地;更加關注補齊民生領域短板,讓人民群眾共享東北振興成果。特別是要將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考察時和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貫穿到遼寧振興發展全過程、各環節,轉化為推進改革發展的強大動力和實際行動。

進一步認識和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重大政治意義、理論意義、戰略意義、實踐意義,抓住歷史性機遇,在運用強大思想武器、科學行動指南上統一思想;在掌握重大戰略部署、明確實踐要求上統一思想;在真抓實幹、勇於擔當,奮力開創新時代遼寧振興發展新局面上統一思想,以把握精神實質、統一思想行動為根本,以黨員領導幹部為重點,以推動振興發展和全面從嚴治黨為目標,緊緊圍繞拉長“四個短板”、新時代東北振興“六項重點工作”、加強黨的領導“三項重點內容”,著眼於“七個著力破除、七個牢固樹立”,參考“解放思想推動高質量發展大討論”35個題目,把自身擺進去,在抓組織領導、抓措施完善、抓責任落實上下功夫,進行深層次靶向討論,進一步解放思想、銳意進取,瞄準方向、保持定力,深化改革、破解矛盾,揚長避短、發揮優勢,努力把大討論疊加的社會共識轉化為豐碩的實踐成果。

使思想與時代同頻共振

解放思想是一個歷史的動態過程,是由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的過程。要切實把解放思想作為打開局面、推動工作的“牛鼻子”,不斷增強解放思想的時代性、現實性和針對性。在思維上,打破傳統思維定式,防止因循守舊、故步自封,敢於向不合時宜的慣例說“不”,摒棄習慣向後看的思維;在觀念上,破除“官本位”思想,努力遏制特殊、特例、特權,防止以局部利益、部門利益、眼前利益甚至個人利益,稀釋乃至置換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和工作導向;在視野上,注意解決缺乏戰略思維和眼光問題,加強頂層設計,實施聚焦戰略,避免單一地把項目理解為經濟項目;在心勁上,增強改變現狀的信心和決心,防止“改革疲勞症”,克服“改革疑慮症”,勇於啃硬骨頭,鞏固和拓展重點領域改革成果,進一步釋放改革紅利;在能力上,不斷提升領導能力專業化水平,建立“於法周延、於事簡約”的考評體系、激勵機制,鼓勵人才脫穎而出創新創造,推動領導幹部和職能部門從經驗指導向信息指導、從一般要求向“共同創造”、從被動落實向主動擔當的轉變;在思路上,突破路徑依賴,用新辦法解決新問題,防止滿足於一做了之,而不是以做好為標杆;在力量上,各展其長,發揮不同地區、不同部門、不同群體的優勢,形成振興合力,力戒小道理妨礙大道理、硬道理,避免形成“100-1=0”的負面效應,力爭形成“1+1>2”的整體效應;在作風上,進一步解決調門高,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依然沒有得到克服問題,增強文件、會議、講話、調研等的含金量,防止重數量輕質量,警惕出現醒得早、起得遲或者是遼寧開花、異地結果現象。

要從社會基本矛盾運動分析入手,遵循人類社會發展基本規律,深度把握解放思想質的規定性,進一步發揮生產關係對生產力能動的反作用,在堅持和鞏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前提下,進一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使各項制度更加成型、更加完善。習近平總書記向全黨全社會發出“推動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實”,又給東北、給遼寧把脈,提出“解放思想推動高質量發展大討論”的命題,把“解放思想、銳意進取”放在“以新氣象新擔當新作為推進東北振興”32字囑託的頭條,把“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基礎,全面深化改革”作為“六個方面要求”的第一條,都說明了東北、遼寧在思想解放、全面深化改革方面與先進地區比較有“反差”,與高質量發展比較有“落差”,與遼寧優勢條件比較有“逆差”,對指導東北振興、遼寧振興發展具有特殊重要意義。

透過現象看本質,解放思想說到底要解放什麼?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三個下功夫”“五個有利於”,已經明確地給出全面深化改革的著力點和完善改革思路的總原則。我們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進一步創新體制機制,著力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進一步調動廣大幹部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要匯聚強勁的創新意識、服務意識、法治意識、實幹意識、開放意識、擔當意識、自強意識,提高拴心留人、幹事創業的社會活躍度,提升政策、法律、環境、文化等制度安排的匹配度,增加在“三個區分開來”原則以及全社會守規矩基礎上擔當和創新的寬容度,讓遼寧成為人才的高地、資本的窪地、綠色的寶地、生活的福地,切實增強廣大幹部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了解放思想的“三個要件”,一是保持思想的敏銳性,要求我們善於把握形勢、大勢、趨勢,探索和運用規律,以變應變地順應時代的變化;二是保持思想的開放度,要求我們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伴隨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思想的開放度要越來越高,讓腳步、目光、思想“齊步走”;三是思想認識新飛躍,要求我們站在沒有思想解放就沒有改革開放、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使思想與時代同頻共振,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率先躍上時代雲頭,發揮“頭雁效應”,為打開工作新局面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證。

要建好推動全面振興的“蓄水池”和“孵化器”,堅持使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兩個作用”並重,奮力打造國內外公認的良好營商環境;堅持面向國內與面向國際“兩個市場”並重,奮力打造開放合作新高地;堅持創新與創業“雙創”並重,奮力推進創新發展;堅持國有經濟、國有企業和民營經濟、民營企業“主力軍、生力軍”作用並重,奮力暢通國有、民營在全面振興中的“雙車道”;堅持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並重,奮力推進綠色發展;堅持解決眼前問題與解決長遠問題“兩類問題”並重,奮力啃“硬骨頭”,特別是關係到根本性、戰略性、奠基性的“硬骨頭”。

將精神財富變成強大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考察時指出,雷鋒是時代的楷模,雷鋒精神是永恆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更多時代楷模。我們既要學習雷鋒的精神,也要學習雷鋒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質追求轉化為具體行動,體現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把雷鋒精神代代傳承下去。習近平總書記言簡意賅地闡釋了雷鋒精神的先進性、永恆性、時代性、實踐性、傳承性。2013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充分肯定雷鋒、郭明義、羅陽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愛的胸懷、忘我的精神、進取的銳氣”,正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最好寫照,他們都是我們“民族的脊樑”。201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給“郭明義愛心團隊”的回信,對遼寧跟著郭明義學雷鋒予以讚譽。這些崇高的精神都是靠實幹積澱和沉澱下來的。

解放思想推動高質量發展,需要一種精神儲備、精神能量、精神標識、精神動力。遼寧振興是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遼寧發展是高質量發展,要推動經濟發展高質量、改革開放高質量、城鄉建設高質量、文化建設高質量、生態環境高質量、人民生活高質量。一個地區的精氣神,既是發展的成因,又是發展的果實。遼寧向來有可圈可點、可欽可敬的精神。革命年代,遼寧人民一直與一切侵略和壓迫行為進行頑強抗爭,逐步形成了具有遼寧作風和遼寧氣派的精神品質。從抗戰“起點”“焦點”到“終點”,這幅發生在遼瀋大地的歷史畫卷展示的不僅是一部中華民族艱苦卓絕的抗爭史,更是一部不朽的民族精神成長史。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勞模精神和雷鋒精神在遼瀋大地根植和培育起來。勞模精神、雷鋒精神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能夠穿透歷史,跨越時空,對於凝聚堅持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精神力量意義深遠。在改革開放的今天,郭明義、羅陽、毛豐美、黃群、宋月才、姜開斌等英雄楷模體現出愛崗敬業、忠誠奉獻、攻堅克難、開拓進取的優良品質,成為遼寧振興發展事業新的精神支柱……這些都是遼寧解放思想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寶貴精神財富、優秀文化基因、強大精神動力。如今的遼寧,大力弘揚新時代遼寧精神,以接力奮鬥、頑強奮鬥、艱苦奮鬥、共同奮鬥的精神,正從溝坎走出,從山坡向山峰邁進,遼寧故事將在解放思想中更加精彩,遼寧精神將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充分釋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