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孩子被誰為喂胖了?

兒童青少年營養狀況和飲食習慣關乎其未來健康成長。近年來我國學生身體形態發育水平繼續提高,各項身體素質呈現穩中向好趨勢。但無論農村還是城市,“小胖墩”卻越來越多。是誰喂胖了中國孩子? 半月談記者採訪發現,中國孩子變胖,不光有飲食因素,還受到心理因素、市場導向等諸多因素影響。

城市“高位運行”,農村“迅速趕上”

一項研究數據顯示,過去40年世界各地5歲至19歲的肥胖兒童和青少年人數增加了10倍。和世界上很多地區的兒童一樣,中國孩子也難逃變胖趨勢。

2017年北京市中小學生健康狀況監測結果顯示,全市中小學生身體生長髮育指標處於平穩、良好狀態。6歲至13歲中小學生超重率為15.9%,肥胖率為16.9%,分別高於全國6.3和10.5個百分點。

據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介紹,近年來江蘇省學齡兒童健康狀況得到改善,營養不良維持在較低水平,但超重、肥胖日益嚴重。

2017年5月發佈的首部《中國兒童肥胖報告》數據顯示:最近30年來,我國的胖孩子越來越多,如果不加控制,2030年,我國7歲及以上學齡兒童超重及肥胖檢出率將達到28.0%,數量增至4948萬人。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學生營養室副主任張倩說,雖然農村地區這一比例相對較低,但近年來也呈現較快增長的趨勢。數據顯示,1985年至2014年間,我國7歲至22歲青少年肥胖檢出率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其中城市男生30年間增長了約25倍,鄉村男生增長了約45倍。

“營養過剩”是種病

專家表示,當代兒童的飲食結構已經從傳統主食轉向高膽固醇食物。相當多的孩子養成了高脂高糖低纖維的飲食模式,炸薯條、巧克力、高糖分果脯、奶油蛋糕、夾心餅乾對於孩子們來說都不陌生。而這樣的飲食習慣和飲食結構,已被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是導致兒童單純性肥胖的高危因素。

一項調查顯示,有較多零花錢的中小學生食用或飲用了更多含糖飲料、零食、西式快餐以及路邊攤等高熱量食品,他們患超重或肥胖症的可能性比其他同齡人高出45%~90%。城市孩子的炸雞漢堡,農村孩子的飲料辣條,無一不引領他們朝著“小胖墩”陣營一步步走去。

“兒童肥胖容易延續到其成人階段,更會增加成年後患慢性病的機率。超重肥胖的兒童患高血壓等慢性病的機率要高出正常兒童4倍左右。”張倩說,肥胖不僅影響體質健康,嚴重的還會影響心理健康。

“兒童肥胖對心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呼吸系統和肝臟、運動骨骼、心理行為及認知智力等多方面帶來危害。”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兒童青少年健康促進所所長張鳳雲說,肥胖一旦發生,要減輕體重比較困難。因此,須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及早、從小抓起。

“小胖墩”亟需科學養育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副研究員徐維盛說:“排除病理和遺傳因素,‘吃得多、動得少’是導致肥胖的主要原因。”

“吃動平衡才能保持健康。”張倩認為,家長應引導孩子積極進行戶外運動,不做“溫室裡的花朵”。“在戶外活動,通過紫外線照射促進維生素D的生成,對骨骼、視力都有好處。”

張鳳雲表示,家長應控制孩子看電視、上網時間,積極引導孩子“動起來”,鼓勵孩子經常跟小夥伴一起進行爬山、游泳、打球等體育運動,減少其靜態活動時間。

避免兒童肥胖,科學的營養教育必不可少。張鳳雲認為,孩子和家長都應掌握一些營養知識,注重合理膳食。“目前我國的科學營養觀教育還遠遠不夠,大部分學校都沒有開設青少年營養課。”

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衛生所所長趙耀表示,很多家長說孩子挑食,其根源就是自己也有同樣的問題,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孩子的飲食習慣。他建議,家長應合理評估食品營養價值,為孩子做出表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