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Nothing is impossible

10.24 我想你應該會記住這一天

10月24日,聯合國日,是1947年聯合國大會為紀念《聯合國憲章》正式生效和聯合國正式成立而確定的節日。


港珠澳大橋:Nothing is impossible


10月24日,1024是2的十次方,二進制計數的基本計量單位之一,程序員從事程序開發、維護的專業人員就像是一個個1024。


港珠澳大橋:Nothing is impossible


10月24日,是歷時14年,投入1000多億,創造了400多項專利,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的日子。


港珠澳大橋:Nothing is impossible


港珠澳大橋歷時14年,這背後有什麼樣的技術在支撐呢?


港珠澳大橋:Nothing is impossible


港珠澳大橋

港珠澳大橋是中國繼三峽工程、青藏鐵路、南水北調、西氣東輸、京滬高鐵之後的又一世界級基礎工程。歷時14年,投入1000多億元,獲得項目創新工法31項、創新軟件13項、創新裝備31項、創新產品3項,申請專利400多項

等,被譽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經歷波折:向荷蘭“取經”失敗

在港珠澳大橋動工初期,港珠澳大橋總工程師曾想購買荷蘭的一項專利用於海底隧道建設。但是,荷蘭漫天要價15億,在屢次談判後,總工程師及團隊放棄專利購買,決心自主研發港珠澳造橋、造島技術。通過自我攻堅、快馬加鞭,中國科學家和工程師們突破了各項難題,最終研究了一套新的屬於自己具有自主研發專利的造島技術。


港珠澳大橋:Nothing is impossible

港珠澳大橋:Nothing is impossible

海底沉管隧道關鍵技術一直掌握在少數發達國家手中,如若要從荷蘭引進技術或合作,要支付很高昂的費用,且部分技術對我國施行封鎖。所以,隧道成為唯一可行的方案。水下近50米建設深埋沉管隧道,在國際上被視為“技術禁區”。


港珠澳大橋:Nothing is impossible


港珠澳大橋創新了海上裝配化橋樑、超長外海沉管隧道、海上人工島等方面的設計、施工理論與方法,形成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建立了跨海通道建設工業化技術體系。港珠澳大橋為我國交通行業“走出去”和“一帶一路”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港珠澳大橋:Nothing is impossible

港珠澳大橋除了是連接粵港澳三地的紐帶,也成為許多做法創新和制度創新的試驗田,解決了便利通行的問題,讓三地人和貨物得以交流,對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起到推動作用。

港珠澳大橋建設難度極大,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新技術層出不窮,專利達400項之多,7 項世界之最。在多個領域填補了空白,造出了世界上最難、最長、最深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超級工程背後有“超級創新”,中國再次將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