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赵末期,他为自保仓促下达一命令,灭了这个民族还建立了新政权

石虎统治下的后赵政权,可算得上最黑暗的时期,自己荒淫骄逸,压迫数以万计的老百姓,而自己身边,几个忤逆的儿子被自己残忍虐杀,最后为了防止此类事件再发生,石虎决定立自己的小儿子石世为储君,想法是好,想的是等小儿子想咬自己的时候,自己已经驾崩,正所谓眼不见心不烦,事实也的确如此,石虎没过多久就死了,按说石世应该登基,结果石虎同志按照历史老路子走了一波,石世身边被遗留下了几支很重要的拥兵自重的算是宗王吧,所以不用想石世就一笔带过,拥兵自重的石遵就成了新皇帝。

后赵末期,他为自保仓促下达一命令,灭了这个民族还建立了新政权

有前车之鉴就有后车之师,前面的哥几个开个好头,后面的兄弟就不能落下,眼看石遵杀了石世夺得皇位,沛王石冲就带兵众五万杀向邺城,让石冲自己也想不到的是,出发的时候有五万人马,等走半道上的时候人都已扩张到了十万,这时的沛王也膨胀了,置石遵的大赦令于不顾,一心要石遵屁股底下的皇位,这时候历史上一位很牛的民族主义英雄就登场了,自带主角光环的石闵简直就是石家的克星,面对石冲的十万人马,他俘虏石冲将其杀掉,坑杀其士卒三万,以这样的结果结束了这场战争。

后赵末期,他为自保仓促下达一命令,灭了这个民族还建立了新政权

当初为了拉拢石闵让其一心拒敌,石遵许下空头支票,承诺事成之后石闵就是未来的太子,自己皇位的继承人,结果石冲反乱的事件平息之后,石遵立马就将此事抛于脑后,你言者无心,但听者有意啊,何况这事可不是犯马虎的,随后石遵立自己儿子石衍为太子,彻底将这件事作废,与此同时还召开高层会议,协商处理石闵问题,这样石闵不答应了,为了自保,就拥立石鉴,打着拨乱反正的旗号发动军事政变,不过在哪个年代,权力的变动,交接所发生的流血事件层出不群,作为帝王也不得不防,要么怎么说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石鉴登基,那么石闵就成了大功臣,但也成了石鉴的心头隐患。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当初石虎一死,后赵政权立马陷入混乱,石闵联合石鉴杀死石遵,石鉴顺利登基,除过还有其他石氏有实力的儿子被清剿完之外,其实当初最大的威胁就是石闵领导的这支部队,因为这支部队民族特性太强,都是清一色的汉人,你想啊,在少数民族政权的身边,拥护和守卫禁宫的是汉人武装,换你是胡人皇帝会怎么想,他还敢晚上睡觉不点灯吗,所以说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就算是没有这样的说法,不过笔者认为石鉴或者说石遵一定会有这样的想法。伟人曾经说过;“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可不要小看这个问题,这是个大问题,对于当时石闵来说如果搞清楚这个问题,就搞明白了一切,比如以种族划分,那么石闵和他的敌人立马就认识到,哦,原来我们的敌人是羯,胡啊。

后赵末期,他为自保仓促下达一命令,灭了这个民族还建立了新政权

因此,不利之处就是没有战略意义的“朋友”。因此面对自己的不利局面,石闵作出了一个必须地选择,就是战前动员所有的汉族民众参加战争来扭转自己势单力薄的不利劣势。而石闵的一纸《杀胡令》,解除了汉人被限制的自由,宣布“赵人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官悉拜牙门”。少数民族治理长期的压迫和残害,恶劣政治积累的民怨,通过《杀胡令》的颁布全部激发了出来,史书记载;“闵亲帅赵人以诛胡,羯,无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死者二十余万,尸诸城外,悉为野犬豺狼所食"。这样由仓促 自卫迅速演变成了种族灭绝性的大屠杀,虽然事出突然,但是结果却是,石闵动员汉族民众对胡羯进行了空前绝后的报复性屠杀,这其中就包括石虎剩下的儿子,以及原汉人的居住区里的胡,羯等,也因此令本来族人就不多的羯族人遭受灭顶之灾。

后赵末期,他为自保仓促下达一命令,灭了这个民族还建立了新政权

后来,石闵取代后赵建立魏政权,恢复自己汉姓称冉闵,历史上称这段历史为冉魏,冉闵的历史地位也因此随着当下的价值观和政治需要发生变化,这也证明,历史其实就是当代史。后赵政权也很快土崩瓦解,被统一的北方再次陷入了混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