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施坦因追忆二战:那些最勇敢的德军,实在愚蠢!

二战苏德战场的较量是前无古人的,两国动辄发生数以百万人的大会战,一群当时世界上受教育程度最高的青年人忘乎生死的搏杀(俄德两国的教育水平在当时非常高,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苏联则是工业化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双方搏杀当中,出现百万大军损失的战斗超过五次。

战争初期,德国人常常能以极小的代价取得巨大的胜利。随着战争的进行,德军常常与苏军发生接触战不能自拔,固然有苏军从前期惨败中苏醒的原因,德军自身的一些变化也足以引发思考。

曼施坦因追忆二战:那些最勇敢的德军,实在愚蠢!

在德国元帅曼施坦因的回忆录《失去的胜利·对苏战争篇》中的前半部分,他提到了在进攻列宁格勒时与德军最高指挥部之间发生的一些分歧:

​1941年6月27日,德军发起对苏联攻势的第五天,曼施坦因所带领的装甲师已经突进到了白俄东侧边境,甩开了与自己配合的第41装甲军和第16集团军150公里。曼施坦因认为,此时应该向列宁格勒或者莫斯科直接突进,利用自身装甲车的优势,一个师可以牵制半个苏联。以苏联当时的武器水准,根本追不上德军装甲师。

不过德军最高统帅部拒绝了曼施坦因的请求,命他等待侧翼的两个军跟上来。

如果按照曼施坦因的做法,虽然风险很大,却用的是巧劲儿。如果等待侧翼跟进,那苏军的抵抗成型后,苏德无疑要进行一场正面厮杀。

与此同时,曼施坦因还在回忆录中取笑当时的苏军:苏联空军准备炸毁一座由曼施坦因部控制的桥梁,先后由64架飞机以“令人惊讶的勇敢”飞过来被高射炮击落。很明显,苏军在做无意义的牺牲,这是他们指挥员不清楚形势下做出的命令。

曼施坦因追忆二战:那些最勇敢的德军,实在愚蠢!

不过随后德军发生的一幕让曼施坦因陷入了沉思,德军立刻就当着他的面做了和苏军一样的事情:

就这样一边冲,一边停,7月份曼施坦因与列宁格勒遥遥相望了。这个时候前方的苏军组成了一条“斯大林防线”,静候德军突破。而德军整个突进过程中,一直有后方被甩开的苏军追击上来。经验丰富的曼帅闪转腾挪,多次利用装甲师的机动性绕开防线从背后偷袭,苏军损失惨重。但奉命向苏联旧时边界谢别日突击的党卫队“骷髅”师则遇到了麻烦,曼施坦因描述:

他们的纪律和军人举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师进攻时勇猛如虎,防御时坚如磐石,不断的在苏军碉堡和火力网前冲锋,战斗没多久师长就负伤去世了。然而这却是不可饶恕的愚蠢,这些人是从德军和德国学生中挑选出来的精英,如果让他们作为士官编入德国军队,将会倍增德军战力。然而现在这种缺乏经验的鲁莽,害了一切。

他还列举了自己祖父当军长时的例子:当时自己的祖父在1870年的德法圣普利瓦--格拉沃洛特会战中,亲自骑着马上前线;然而当曼施坦因参加一战的时候,自己不得不成天待在指挥所里,因为大炮的射程已经非常远了,一旦自己露头战争可能立刻被终结;当二战来临后,自己的指挥部再次后撤,全程使用电话指挥,以躲避射程更远的大炮。但是党卫军上下一心的冲锋,甚至连与曼施坦因几乎平级的人物都冲在前面,最后还被打死。

曼施坦因追忆二战:那些最勇敢的德军,实在愚蠢!

事实上,在成熟的军事家眼中,打不赢就撤,下次再打,这才是战争。一味只知道拼命去赌博则是愚蠢,这种思想,也是后来曼施坦因奉命营救斯大林格勒30万德军,为何后来夺路而逃的原因。

党卫军本身并非专业军队,而是更接近于警察和特务机构的组织。德国的希老大靠这纳粹党和党卫军牵制陆军,党卫军本身就是德国内部争斗的产物。另一方面,党卫军的无脑效忠和缺乏军事经验,加之高层不切实际的越级指挥,让这支由精英组成的军队成了德国元帅眼中的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