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不是為了紀念屈原?這些你不知道的端午節起源

每年五月初五,端午時節。這一時候大家都會賽龍舟,吃粽子,包香包,這樣的傳統已經延續幾千年。說起端午的起源,可能大家都會想到紀念屈原。其實在歷史上,屈原投江之前,端午節已經作為一個節日存在了。

端午節不是為了紀念屈原?這些你不知道的端午節起源

端午節祭祀儀式

據聞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中考證,端午節最初是來自於古代的百越族地區,也就是如今長江中下游及以南的廣大地區。當地原始部落崇拜龍圖騰,每年五月初五都要舉行圖騰祭祀的儀式。把粽子投到江裡,以及賽龍舟等紀念活動最初其實都是為了祭祀龍神圖騰。所以在屈原投江之前,端午節就一直存在在吳越地區的民俗節日中。

端午節不是為了紀念屈原?這些你不知道的端午節起源

端午節祭祀儀式

發展到戰國時期,楚國大臣屈原在政治上的主張受到了當時楚國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楚懷王聽信讒言將屈原流放。屈原在流放途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流傳至今的詩篇。

端午節不是為了紀念屈原?這些你不知道的端午節起源

公元前278年,秦國軍隊攻破楚國都城,屈原聽說後憂憤無比,於五月初五懷石投江。楚國百姓聽說以後哀痛異常,決定在端午節加入紀念屈原的風俗。在數千年的發展中,紀念屈原的節日文化逐漸替代了百越族的龍神祭祀,成為了今天端午節的節日內涵。端午節也成為了全體中華民族的節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