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拉關係,蘇軾瞎編,唐寅被冤,那些你不知道的詩人科考趣事!

《登科後》

孟郊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這首《登科後》是孟郊在進士及第之後所作,他通過這首詩,將過去失意落拓的處境和現今考取功名的得意情境進行對比,表達自己的激動心情。

王維拉關係,蘇軾瞎編,唐寅被冤,那些你不知道的詩人科考趣事!

進士及第尚且如此,更何況狀元呢?

說起狀元這個詞,最早便是來源於科舉考試,鄉試第一名稱解元,會試第一名稱會元,殿試第一名為狀元。用今天的話來說,解元、會元、狀元分別是市、省、全國的第一名。

科舉考試源於隋朝,唐朝時逐漸完善,在明朝時,科舉考試達到了鼎盛。科舉制度的興起,使得寒門子弟終於有了入仕為官的機會。

王維拉關係,蘇軾瞎編,唐寅被冤,那些你不知道的詩人科考趣事!

那麼,彭彭品詩詞之餘,當然也會去了解那麼多詩人們到底有多少是狀元呢?

有人說,李白肯定是的,畢竟是大唐詩詞界的“半壁江山”,抱歉,他還真不是,因為他是保送,被舉薦為官!

李白四十二歲時,收到唐玄宗的詔書入京,萬分激動,寫了一首經典之作。

《南陵別兒童入京》

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

遊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

會稽愚婦輕買臣,餘亦辭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王維拉關係,蘇軾瞎編,唐寅被冤,那些你不知道的詩人科考趣事!

那麼杜甫是不是呢,抱歉,杜甫也不是,他也不是保送生,是真的沒有考上!但是杜甫落第之後,沒有立馬回家,而是到處遊玩,類似於如今的“畢業旅行”,終於,他來到了泰山,登高遠望,寫下了一首千古流傳的佳作。

《望嶽》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王維拉關係,蘇軾瞎編,唐寅被冤,那些你不知道的詩人科考趣事!

有人又要問,那王維呢,是不是也沒考上,抱歉,王維真的考上了狀元。不過他這個狀元,有些貓膩,這一點待會彭彭再與大家說。

那到底有沒有熟悉的詩人考上狀元?當然有!

文天祥,南宋寶祐四年高中狀元,官至右丞相,封信國公,我國著名的愛國詩人、民族英雄。

他的詩,值得我們再朗誦一遍:

《過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王維拉關係,蘇軾瞎編,唐寅被冤,那些你不知道的詩人科考趣事!

楊慎,明朝正德六年狀元及第,後人論及明代記誦之博、著述之富,推楊慎為第一。說起來,楊慎也是一名官二代,而且不是普通的官二代,他老爹楊廷和是明朝的內閣首輔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王維拉關係,蘇軾瞎編,唐寅被冤,那些你不知道的詩人科考趣事!

這樣的話,大家可能覺得,他爹那麼厲害,他考個狀元也不足為奇。這樣想,那真的就大錯特錯!科舉考試在明朝鼎盛,不然也不會出現“范進中舉”這種新聞,而當時有不成文的規定——避嫌

所以,一般高官在任期間,兒子是不參加科考的,即使參加了,也不能考上。如果非要找關係,把自己名字弄上去,那麼你爹迎來的便是“無數的彈劾”和“抹不盡的口水”(被人罵的)!

王維拉關係,蘇軾瞎編,唐寅被冤,那些你不知道的詩人科考趣事!

但是楊慎不一樣,他爹1524年退休,他1511年狀元及第,所以他是在他老爹在任期間高中狀元!

難道沒人說嗎?沒有!

王維拉關係,蘇軾瞎編,唐寅被冤,那些你不知道的詩人科考趣事!

並不是因為他老爹厲害,而是他自己的本事。楊慎從小就盛名遠播,是著名的“神童

”,以至於大家認為要是楊慎考不上狀元,那就是出題老師有問題。所以他高中狀元,大家都是服氣的,因為畢竟不是每一首詞都能被選為《三國演義》的主題曲!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王維拉關係,蘇軾瞎編,唐寅被冤,那些你不知道的詩人科考趣事!

當然,很多詩人考試的時候,都有一些有趣的事情發生。比如說王維,剛剛說,這位老兄的狀元有貓膩,是怎麼有貓膩呢?他走了後門!

因為唐朝的時候,考卷還沒有密封區,名字沒有糊起來,所以很多人找關係。據說王維找關係找到了岐王,岐王將他引薦給了公主,王維一首琵琶曲俘獲了公主的芳心,隨即讓公主看了自己的詩詞文章,的確文采斐然,隨後他就高中狀元!

王維拉關係,蘇軾瞎編,唐寅被冤,那些你不知道的詩人科考趣事!

說起趣事,那自然是少不了我們的東坡居士。不得不說,東坡居士要是活在今天,有一句話來形容他,真的是貼切:“你不是人造革,你是真的皮!”

蘇軾二十一歲的時候,參加進士考試,作《刑賞忠厚之至論》,歐陽修認為此文脫盡五代宋初以來的浮靡艱澀之風,想推為第一。

但是他隨後想到,自己的門生曾鞏也在參加考試,而這篇文章風格與曾鞏有些類似,為了避嫌,他將蘇軾判為了第二名,後來歐陽修得知自己判錯,向蘇軾道歉,蘇軾也是絲毫不計較

王維拉關係,蘇軾瞎編,唐寅被冤,那些你不知道的詩人科考趣事!

事情還沒完,蘇軾在文中寫有一段:當堯之時,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執法之堅,而樂堯用刑之寬。

歐陽修看到這一段的時候,汗流浹背,當然不是什麼驚天之文,只是這個典故,歐陽修沒見過!這就很尷尬,畢竟典故合乎情理,只是自己確實沒讀到過,莫非是自己的學識還不是個小年輕人

事後,歐陽修找蘇軾確認此事,蘇軾說,這是自己編的!他認為,堯帝為人寬厚仁愛,司法官又非常嚴格,所以也想當然地以為,肯定會發生這樣的事吧!

王維拉關係,蘇軾瞎編,唐寅被冤,那些你不知道的詩人科考趣事!

還有一件事,談不上有趣,應該說是陰差陽錯。此事關係到風流才子——唐伯虎

唐伯虎天賜聰穎,十六歲考秀才第一,二十九歲鄉試考試第一,後世之人稱之“唐解元”,也是由此而來。

王維拉關係,蘇軾瞎編,唐寅被冤,那些你不知道的詩人科考趣事!

三十歲那年,唐伯虎參加赴京考詩,結識了徐經,“江陰舉人徐經者,其富甲江南,六如(唐寅)舉鄉試第一日,(徐)經奉之甚厚,遂同舟會試。”

當年考題非常難,只有兩人答出,一是唐伯虎,二是徐經,而主考官在不知道卷子的情況下,說了一句“這八成是唐寅的卷子!

於是,彈劾開始,有人舉報主考官受賄,“未幾,敏政總裁會試,江陰富人徐經賄其家僮,得試題。事露,言者劾敏政,語連(唐)寅,下詔獄,謫為吏。(唐)寅恥不就,歸家益放浪……晚年頹然自放……”

判案結果為:主考官敏政永世不得為官,唐伯虎、徐經終生不得參加科舉考試。

至於事情真相,彭彭認為唐伯虎沒有必要買題,而徐經便不清楚了。

王維拉關係,蘇軾瞎編,唐寅被冤,那些你不知道的詩人科考趣事!

至此,唐伯虎心灰意冷,斷了其功名路,雖說明朝少了一名官吏,卻是多了一位“風流才子”,此後,唐伯虎名畫名詩多傳於世。

《桃花庵》

唐寅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間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復日,花開花落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花酒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閒。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而另一名受害者——徐經,他本是書香門第,此事之後,他的後人貌似均不愛讀書,於是徐經的重孫,生了一個兒子,名為徐霞客,遊遍大江南北,著書《徐霞客遊記》,號稱“千古奇人”!

誰能想到,一場科舉舞弊案成就了一名風流才子一名地理學家呢,也許這就是考試的魅力!

王維拉關係,蘇軾瞎編,唐寅被冤,那些你不知道的詩人科考趣事!

當然,科舉考試很難,但是並不代表著考不上,就成了無用之才。李時珍出生醫學世家,中了秀才之後,連考三次,中不了舉人,最終棄文從醫,最後著《本草綱目》,流傳千古

王維拉關係,蘇軾瞎編,唐寅被冤,那些你不知道的詩人科考趣事!

蒲松齡七十一歲才成為

貢生,卻依舊不影響他的成功,著名文言文短篇小說《聊齋志異》,故事離奇曲折,結構佈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短篇小說的高峰

王維拉關係,蘇軾瞎編,唐寅被冤,那些你不知道的詩人科考趣事!

成功的路有千千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今天的科舉趣事便介紹這麼多,若是各位有何其他詩人的趣事,可以在評論區與彭彭分享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