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美的年華選擇捨身取義,15歲就義的女英雄,值得我們尊敬

在最美的年華選擇捨身取義,15歲就義的女英雄,值得我們尊敬

劉胡蘭,別名劉富蘭,1932年10月8日出生於山西省文水縣雲周西村。著名的革命先烈,抗日遊擊隊隊員,優秀共產黨員。1947年1月12日,年僅15歲的劉胡蘭英勇就義,毛澤東知道她的事蹟後,親筆為她題字:“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小小年紀,立志革命

劉胡蘭出生于山西省文水縣雲周西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父親是一個地道的農民,母親在她4歲的時候就去世了。後來,父親為她找了一個繼母胡文秀,那是一個和藹可親的女人,對劉胡蘭很呵護,而且一直鼓勵劉胡蘭參加革命事業。

劉胡蘭8歲上村小學,10歲起參加兒童團。1945年1月,不滿13歲的劉胡蘭參加西社奪糧戰鬥,同革命者扛糧裝車。10月,劉胡蘭揹著家人隻身到汾河貫家堡村,參加了婦女解放培訓班,被選為小組長,潛心學習。在當地召開的反霸群眾大會上,登臺發言,揭露並痛斥惡霸地主和封建習俗殘害人民的罪行,受到區裡表揚。結業回村後,擔任村婦救會秘書,組織婦女辦冬學,幫助烈軍屬解決困難,支前和慰問部隊等。與黨員一起,發動群眾鬥地主、送公糧、做軍鞋,動員青年報名參軍。

在最美的年華選擇捨身取義,15歲就義的女英雄,值得我們尊敬

劉胡蘭的繼母胡文秀給某部隊戰士講劉胡蘭的故事

1946年2月,劉胡蘭參加反擊閻錫山頑軍作戰的東莊戰鬥的支前工作。

1946年春,縣裡下達200斤紡棉花任務,限期20天完成。她帶領婦女晝夜苦戰,提前2天完成了任務。5月,劉胡蘭調任第五區“抗聯”婦女幹事,並被調回雲周西村領導當地的土改運動。

寧死不屈,從容就義

12月的一天,劉胡蘭配合武工隊員將反動村長石佩懷處死。閻錫山匪軍決定實施報復行動,大舉進襲文水一帶。為保存實力,中共八地委決定平川地區大部份幹部轉移上山。她以自己年紀小、熟悉環境為由,主動要求留下來,黨組織同意了她的請求。12月,敵人頻繁出擊雲周西村,並捕走地下工作人員石三槐等,形勢日險。家人勸其撤退但她仍堅持等上級通知。

在最美的年華選擇捨身取義,15歲就義的女英雄,值得我們尊敬

現代晉劇《劉胡蘭》劇照

1947年1月11日夜,上級通知她轉移。次日拂曉,國民黨卻突然包圍了雲周西村,把先期被捕的石三槐押解回村,強令全村群眾到觀音廟集中。因叛徒告密,劉胡蘭當場被捕,一同抓捕的還有石世輝、陳樹榮、劉樹山、張年成等,他們被押到會場。審訊中,國民黨千方百計,軟硬兼施,想誘使其供出同黨,並相許給她土地。劉胡蘭在敵人的鍘刀面前,寧死不屈,大義凜然,從容就義,時年15歲。

在最美的年華選擇捨身取義,15歲就義的女英雄,值得我們尊敬

油畫《劉胡蘭》

自由戀愛,兩次退婚

劉胡蘭追求自主的戀愛和婚姻,生前兩次訂婚,一次戀愛,以及一次冥婚。1946年初,雙方家長作主,將劉胡蘭與鄰村男青年陳德鄰訂親。不過兩人都主張自由戀愛,於是友好商定各自回家勸說父母解除婚約。同年6月,又有人上門提親。因男方在太谷縣當學徒不常回家,劉胡蘭以不瞭解男方真實情況為由拒絕。

同年秋,解放軍某團連長王根固作戰負傷被送到雲周西村修養,王根固得了嚴重的疥瘡,這種病傳染,劉胡蘭懷著對革命的嚮往和對病人的同情,主動承擔了照顧傷員的任務。劉胡蘭因常去為王根固做飯、敷藥,接觸多了,兩人產生了感情。但由於戰爭環境險惡,加之劉胡蘭年紀尚小,她與王根固尚未論及婚嫁。當時王連長只把一條毛毯、一支鋼筆和一副眼鏡送給劉胡蘭家,算是訂親的信物。因作戰需要歸隊時,他又送給劉胡蘭一塊小手帕留作紀念。劉胡蘭臨刑前把這塊手帕當做最珍貴的物件交給繼母胡文秀。劉胡蘭被殺害後,由大伯劉廣謙操持,按當地習俗和一起犧牲的石六兒陰配。

胡蘭精神,激勵後人

1947年,被任命為晉綏野戰軍代參謀長的許光達率隊攻打孝義的時候,接到劉胡蘭寧死不屈、英勇就義的報告,深受感動,立即派人前往劉胡蘭家鄉參加祭奠,收集材料,用劉胡蘭的英雄事蹟教育部隊,同時上報晉綏軍區和中共中央軍委。

1947年2月6日,《晉綏日報》刊登了劉胡蘭英勇就義的詳細報道,並發表評論,號召全體共產黨員和解放區軍民向劉胡蘭學習。同日,延安《解放日報》也發表題為《只要有一口氣活著,就要為人民幹到底——女共產黨員劉胡蘭慷慨就義》的文章。

1947年3月26日,毛澤東帶領中共中央機關轉戰陝北途中,中央書記處書記任弼時向他彙報了劉胡蘭英勇就義的事蹟。毛澤東深受感動,揮筆寫下了“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八個大字。

在最美的年華選擇捨身取義,15歲就義的女英雄,值得我們尊敬

1947年8月1日中共晉綏分局決定破格(通常年滿18歲方可轉正)追認劉胡蘭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

八一電影製片廠的導演嚴濟洲當時是八路軍120師戰鬥劇社的教員,戰鬥劇社根據劉胡蘭的事蹟編排演出了歌劇《女英雄劉胡蘭》。嚴濟洲在歌劇裡扮演鍘死劉胡蘭的閻錫山部隊的大鬍子連長,士兵們在觀看演出時,被激起極大怒意,竟忘了是在看戲,當場拿出槍,把子彈推上膛,想射擊臺上的嚴濟洲,還好被旁人攔了下來,場面十分驚險。據嚴濟洲回憶:“後來,我每到演這段時都還有些心驚肉跳。還好部隊領導也擔心再發生類似事件,下令士兵之後看戲一律不許帶武器。”

在最美的年華選擇捨身取義,15歲就義的女英雄,值得我們尊敬

歌劇《劉胡蘭》劇照,嚴濟洲飾匪軍官。

劉胡蘭的事蹟對啟發廣大指戰員的階級覺悟,激發戰鬥意志,起了很大作用。

1962年鄧小平同志題詞:“劉胡蘭的高貴品質,她的精神面貌,永遠是中國青年和少年學習的榜樣。”

1994年2月2日 ,江澤民總書記在山西視察工作時為劉胡蘭題詞:“發揚胡蘭精神,獻身四化大業。”

在最美的年華選擇捨身取義,15歲就義的女英雄,值得我們尊敬

劉胡蘭雕像

劉胡蘭成為唯一一個三代領導人均為其題字的民族英雄。她以那可歌可泣的高貴品格、革命氣節和英雄壯舉,譜寫了一曲蕩氣迴腸的英雄讚歌,鑄就了光照千鈥、激勵後人的“胡蘭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