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侃賢母只說了一句話,讓他一生為官不愁!

陶侃

陶侃,晉朝人。早年喪父,母親守寡,家徒四壁,靠紡織為生。

陶侃自幼好學,再加上母親善教,長大後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陶侃賢母只說了一句話,讓他一生為官不愁!

陶侃20多歲時,受命為當陽縣吏,監漁業。他想:母親辛苦一生,如今自己做監漁官,送一些鮓魚給母親,也算盡點孝心。

有一次,他託人帶了一罐鮓魚給母親。誰知,母親拒而不收,封了“鮓”,並寫信說:“爾為吏以官物遺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憂矣。”

陶母責備兒子說:“你當了縣吏,拿公家東西給我,以為是好心,相反,它不僅不能有益於我,反倒給我增加了憂愁。”

她說:“吞佔公家的東西,就是貪。貪婪之心是沒有止境的,後果就難以設想。”

母親告訴陶侃:“人有不為之,而後才可以有為。為人不幹壞事,才會做好事。”

陶侃做官不久,把母親接到府上,母子常在一起議事。

陶侃賢母只說了一句話,讓他一生為官不愁!

這年三月,陶侃乘船漫遊,回來後對母親說:“我乘船時,在水平如鏡的江面上,一點都不怕;但到了波濤洶湧的地方,船左右搖晃,心裡卻有些膽怯。”

陶母說:“水可以載船,也可以覆船。民眾好比水,人君好比船。”

她拿船、水作比,陳述官與民的關係,教育陶侃要關心民眾,愛護民眾。

另有一年清明節,陶侃宴請賓客,母子同桌吃飯。桌上掉了一些飯粒,母親用手揀起來吃了。

陶侃賢母只說了一句話,讓他一生為官不愁!

陶侃見母親當著眾人之面,顯得這麼寒酸,使他很難看。等客人散後,陶侃對母親說:“望母親以後給兒子留一些面子。”

陶母說:“你是要面子,還是要事業?現在可能丟了你的面子,將來就可能使你不丟面子。”又說:“你知道耕種的艱難,你就常常有飯吃。”

陶侃聽了母親這句富有哲理的話,連忙跪在母親面前,說:“孩兒知錯。”

陶母遇事善導,陶冶了陶侃的廉儉品德。他在荊州任刺史時,不僅清廉,而且節儉,連造船留下的木屑也命令船官收集起來,等到雪後放晴,這些木屑就撒在雪水打溼的臺階上,便於人們行走。

陶侃賢母只說了一句話,讓他一生為官不愁!

官府裡用竹,他也把丟下的竹頭積攢起來,這些下腳料又都作了造船的竹釘。

陶侃到了晚年,都督荊、江、雍、梁、交、廣、益、寧八州軍事,併兼任荊、江二州刺史。

告老辭官那天,他把所有軍資、器仗、牛馬、舟車都一五一十交代清楚後,方才離任。

後人稱讚陶侃清廉,更稱讚“陶母封鮓”的美德。陶侃多虧了有這樣一位賢母在他身邊循循善誘才使得他的官場仕途沒有遇到什麼大的坎坷,而母親傳授給他的方法可以用一句話來總結,那就是:“水可以載船,也可以覆船。民眾好比水,人君好比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