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重臣張之洞:教你如何向上跑官要官!

清末,張之洞金榜題名後,一直平步青雲,也很少受到處分。這雖然與他的聲譽、精明強幹分不開,但究其根源,也離不開大學士、軍機大臣李鴻藻和其堂兄張之萬的栽培、提攜。

李鴻藻與張之萬是慈禧太后最為信任的朝中漢臣。李鴻藻、張之萬還是兒女親家,禍福寵辱息息相關。李鴻藻因為張之萬的關係,再加上與張之洞同屬清流,對於張之洞自然是遇事照顧。

早年,張之洞向張之萬請教為官之道。張之萬告訴初入仕途的張之洞:“秘訣只有一條:尋找一個強有力的靠山。”接著,他解釋說:“如果這個靠山在羽翼未豐時,你就與他有非同一般的關係,那麼,一旦他的地位穩固之後,你在仕途上便會一帆風順。官做到這個地步,便可謂做到家了。”張之洞對此牢記在心,並大力促成原戶部侍即閻敬銘出山復職,便是這種“冷灶燒香”式策略的最佳運用。

晚清重臣張之洞:教你如何向上跑官要官!

閻敬銘為官剛正不阿,是清廷中少有的理財高手。胡林翼任湖北巡撫時,力邀敬銘赴鄂,並委任他為“總辦東征糧臺”,為湘軍籌措糧餉,居功甚偉。閻敬銘雖然政績卓著,但也因不善通融而樹敵不少。有一年,黃河發大水恰巧閻敬銘舉家搬到山西解州落戶。政敵乘機參劾他借荒年地賤之機,購地置產,閻敬銘一氣下,稱病辭官。

張之洞離京赴任山西巡撫時,慈禧太后特意關照張之洞,要他查訪閻敬銘的情況。張之洞聽出慈禧話中有話,嗅出慈禧對閻敬銘心存好感,便料定閻敬銘飛黃騰達的機會仍有。閻敬銘過去以侍郎致仕,當時已65歲了,若復出,宮銜必在侍郎之上。自己若能說服閻敬銘復出,自然就與閻敬銘結下非同尋常的關係。而張之洞和閻敬銘之間有一層淵源,那就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恩人胡林翼。

張之洞隱隱記得,胡林翼在去世前曾致信給他,希望他到武昌來歷練一下,信中對閻敬銘讚賞有加。張之洞忙把過去的舊信札找出來,果然尋到了這封信,遂有意將這封信帶去山西。就任後張之洞即親筆書函一封,派知府馬丕瑤送呈解州閻宅。

晚清重臣張之洞:教你如何向上跑官要官!

閻敬銘讀了信函後很受感動,與馬丕瑤同往太原,會晤張之洞。此前,張之洞對閻敬銘“貪購土地”一案作了詳細調查,發現純屬誣陷,於是給太后親擬一道密摺,陳述事實,並稱贊閻敬銘在辦理山西救災事務時,“查賑減徭諸事無不彈精竭慮,智慮周裕,不覺疲勞”。即使在辭官賦閒時,“每與人談及時事艱難,晉民困苦,輒為扼腕泣下。是其愛國憂民之心未嘗一日去”。不久,一道上諭發至太原巡撫衙門:任命閻敬銘為戶部尚書。

張之洞看到這道上諭,心裡非常歡喜。閻敬銘出任的是戶部尚書,而山西窮困,銀錢拮据,凡辦大事,都要得到戶部的關照,才有可能。於是,張之洞親自“敷宣恩旨,正言敦請”,督促閻敬銘不要推辭,速赴京任職。

進京三年,閻敬銘的仕途十分順暢。他的戶部尚書做得有聲有色,經他的調理,國庫兩年間便增加了800萬兩銀子。慈禧很滿意,視其為朝廷重臣。當然,閻敬銘沒有忘記張之洞在他出山前的多次舉薦,以及在山西時受到的特別禮遇,常和張之洞有書信往來。山西庫款的清理,得到閻敬銘的大力支持。清理完畢,又被戶部當做成功的例子向各省推廣,為張之洞在官場贏得聲譽。後來,閻敬銘入閣拜相,為張之洞提供了很多幫助。

晚清重臣張之洞:教你如何向上跑官要官!

張之洞任山西巡撫時,中法戰爭的失敗使得慈禧大為光火,遂將軍機處進行了大換血,醇親王開始掌握軍機處實權。而新軍機處作出的第一個決定,就是將兩廣總督張樹聲就地罷免,並由張之洞替代。而其中穿針引線的就是張之萬。醇親王位高權重,與張之萬關係頗深;閻敬銘貴為寵臣,與張之洞關係不同一般,由醇親王提名、閻敬銘聲援,分量自然不輕,更何況張之洞本就是慈禧太后賞識的人。於是,張之洞輕而易舉地將兩廣總督的大印掠於囊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