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官員邊喝酒邊吃菜,就把棘手案子給破了,乾隆都忍不住誇他!

張問陶,又名船山,說起這個名字,你可能很陌生,張問陶是清朝時期非常著名的詩人、畫家,他一生清苦,以詩畫為樂,一生創作詩畫五千餘首。其詩被譽為清代"蜀中之冠",也是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詩人,張問陶雖然官場不得意,以至於51歲就辭世了,但這些絲毫不影響張問陶的成就。但我們今天可不是要說他的詩還有文學造詣,我們要說的是張問陶如何通過心理戰屢破奇案,你沒有看錯,是的,破案。他是中國歷史上與包拯、狄仁傑齊名的三大神斷之一。他一出仕便接連破獲朝廷的許多大案。更是因斷案名聞天下,是乾隆御封“大清神斷”。

這個官員邊喝酒邊吃菜,就把棘手案子給破了,乾隆都忍不住誇他!

小編其實和你一樣意外,以為他應該只是一個文學造詣頗深的文人,沒想到還深諳心理學,這不就說一件他斷案的事情,他的斷案方式也充滿著心理戰的鋒芒。當時他正好被調到山東的煙臺去任職,這時山東巡撫正遇見一件棘手的事情,當時出了個江洋大盜,雖然被抓了,但是就是不認,今天招了,明天又翻供,非常的無賴,但是又沒有實際的證據,拿這個盜賊是一直沒有辦法。

於是我們的張問陶出了一個主意,還說此案三日必結,他的高明之處在於能夠以喝酒聊天的輕鬆方式進行一次測謊實驗,讓對方在放鬆警惕的情況下,充分暴露信口胡言的本質。

這個官員邊喝酒邊吃菜,就把棘手案子給破了,乾隆都忍不住誇他!

張問陶叫來刑法擺了一桌酒菜,邊吃邊聊開始了,張問犯人:你是郯(tan)城人嗎?答:是。今年多大啦?答:37歲。住鄉下還是住城裡?答:城裡。爹孃在嗎?答:父母雙亡。有兄弟姐妹嗎?答:兄弟三個,俺是老大。有老婆孩子嗎?答:兩個兒子,老大十八歲,能打獵了,老二今年十三歲,還不能打獵。你從事什麼行業?答:無所事事。吃完肉,喝完酒,休息退堂,不作任何結論。

這個官員邊喝酒邊吃菜,就把棘手案子給破了,乾隆都忍不住誇他!

之後的第二天、第三天,還是老規矩,張問陶又把嫌犯找來聊,對方也慢慢的開始放鬆警惕,答案居然也發生了變化,就這樣吃吃喝喝了三天,在最後一天的時候,張問陶把肉也吃完了,酒也喝完了,撤掉飯桌,忽然翻臉,叫衙役拿出三天來的聊天記錄,厲聲說:你小子不老實,別看這幾天我問的全是家常話,可是我都有記錄,除了你是郯城人這個回答是一直一樣的以外,其他全是瞎說胡說,一會兒39歲,一會兒43歲,一會兒父母雙亡,一會兒老孃健在,今天是種地的,明天是打魚的,連住的地方都不統一,“三日所答,前後迥不相符”。這三天的考驗,說明你是個信口雌黃,隨時隨地都在撒謊的不可靠的人,說明你的可信度很低,以前的翻供也是信口胡說。你要是個真好漢就招供了,不然就大刑伺候。

這時候的嫌犯真的一下子被被嚇蒙了,趕緊招了。果然三天定案,州府和山東人無不對張問陶刮目相看。張問陶用大刑伺候相威脅的手法雖然帶有時代侷限性,當然現在肯定是不可取的,但在當時,還是有不錯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