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壁淇縣傳說故事——“油城村”地名的故事


鶴壁淇縣傳說故事——“油城村”地名的故事


油城村位於淇縣城西二十公里、太行山東麓的一個山坳裡,是淇縣境內最西邊的一個村落,隸屬淇縣北陽鎮。全村560多口人,總面積20平方公里。

鶴壁淇縣傳說故事——“油城村”地名的故事


油城村四面環山,中間平坦開闊,地形似烹炸食品的油鐺,遠古村名即“油鐺”。相傳,夏朝時,一個叫“奡”的人,力大無窮,能旱地盪舟,人稱“奡盪舟”,曾口出狂言,自稱天下無敵,沒人能殺死他,除非死於油鐺。這本是一個無賴的賭咒,試想,一個小小的油鐺怎能容下一個身高丈餘的壯漢呢?

鶴壁淇縣傳說故事——“油城村”地名的故事


一日,奡盪舟與少康軍激戰,兵敗,落荒而逃。至一山村,人困馬乏,便找到一口水井欲飲水解渴,可身邊難尋汲水器具,情急之下,發力搬倒石井取水。從此,這口斜井被喚作“搬倒井”。

飲水之後,問路人“此村何名?”答曰“油鐺。”奡聽後,大驚失色,怕應咒語,隨飛身上馬逃竄,行不多遠,但見狂風四起,飛沙走石,卷地而來的土石將他連人帶馬埋了個嚴嚴實實。此即奡盪舟墓的由來,至今當地有民謠曰:后羿代夏政,天葬奡盪舟。直井變斜井,油鐺變油城。

鶴壁淇縣傳說故事——“油城村”地名的故事


無獨有偶,據《淇縣誌》記載:商時殷紂王荒淫暴政,人民痛恨至極。有一次,他騎馬路過這裡,馬渴了,但找不到水,詢問此處何村,答曰“油鐺”。紂王一聽,此名有下油鍋之意,很不吉祥,又問西村何名,答曰“西油鐺”。紂王感到時運不好,就令隨從速牽馬回朝歌,忽見“奡盪舟搬倒井”,便飲了馬,然後返回朝歌。〔淇縣誌第104頁、105頁〕

後來,當地人也感到以“油鐺”做村名不吉利,便取諧音,改為“油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