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府將軍掌握實權,為什麼不取代天皇?

陳旭俊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就是日本特有的文化。

由於島國的特點,軍閥之間要儘量妥協,不能徹底玩命。

因為在大陸,比如蒙古人打到中國,逼死了皇帝,自己做皇帝。後來被漢人厲害了,又打垮了蒙古人。但蒙古人也不是死路一條,他們直接逃到蒙古高原就沒事了。

再往之前,比如匈奴、突厥、契丹之流,也有跑掉的可能。蒙古高原不能去,也可以逃到西域去。

但日本沒這個條件,蛋大的地方,又是島國,你往哪裡逃?根本無路可去。

如果日本軍閥仿效中國這樣,我把天皇殺死,自己作為天皇。

那麼,未來只有一個結果,就是像中國一樣群雄逐鹿,爭奪天皇的寶座。

但是,就像羅馬只有死掉的皇帝,沒有退位的皇帝一樣。

群雄逐鹿的結果是,一旦有人勝利推翻前一個皇帝,務必要將前一個皇帝及其家族斬盡殺絕。

如果不是這樣,後一個皇帝自身就有危險,要時刻恐懼前一個皇帝可能復辟。

這樣殺來殺去,會造成可怕的報復性的濫殺,動輒1個家族徹底滅亡。

如果小小的日本也這麼來,那麼島國永無寧日,到處都是血雨腥風,大家一同毀滅。

所以,就像同為島國的英國一樣,日本需要一個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

所有軍閥名義上都服從這個最高統治者,以實現表面上的和平。

而實際操縱大權的則是幕府將軍,也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

但作為軍閥來說,他們頂多是推翻幕府而已,不可能推翻天皇。

日本歷史上,直到明治維新時期,其實國內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即便是幕府時期,地方軍閥也有很強的實力,只是沒有幕府那麼強大而已。

然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軍事上也沒有百分之百的事情。

幕府一旦衰敗,地方軍閥就有可能聯合起來推翻幕府。即便幕府不衰敗,和地方軍閥正面打仗,也未必有必勝的把握,畢竟人家是地頭蛇。

所以,大家說白了還是敵人,但又不能始終拼的你死我活,就以天皇制度和幕府制度維持表面上的和平。

即便推翻幕府,幕府也留有一定餘地,必要時說我把權力還給天皇,放棄幕府也就行了。

實際上,日本歷史上只有三個幕府,鎌倉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

其中,除了鎌倉幕府的北條高時死不放權,最後全族被迫自殺以外,另外兩個幕府都是善終。

室町幕府的足利義昭和德川幕府德川慶喜,最後都不過是被流放而已,兩人都是善終,家族也沒有被株連。

另外,則是日本是神道教國家,老百姓都非常迷信,相信天皇是神。

天皇家族存在已經有1000年曆史,這種想法早已根生日本民眾內心,成為一種信仰。

那麼,就算要殺天皇,只能暗算,不能公開殺。殺尚且很困難,更別說推翻天皇了。

如果哪個幕府將軍敢於這麼做,老百姓就會大驚,不會繼續支持他。

誠然,也許幕府將軍可以用強硬手段給予壓制,最終獲勝。

關鍵,誰敢去試一試呢?

其實幕府將軍已經擁有全部權力,就是實際上的天皇,還需要冒險推翻這個符號幹嘛?


薩沙


相信現在一些比較熟悉日本歷史都會知道。日本歷史上和中國古代王朝有不一樣的地方,那就是幕府將軍和天皇的區別。其中幕府將軍掌握實權,而天皇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傀儡。

這二者的關係,好像不能用中國歷史上的某些人物來做比較。明明沒有實權的天皇為什麼沒有被後來居上的幕府將軍謀朝篡位。

其實在日本歷史上幕府將軍和天皇地位的逐漸不平等。也是經過了很長一個時間的變化。雖然有人會知道幕府將軍和天皇在血緣上的關係是相近的。但實際上,這種血緣會成為幕府將軍不願意取代天皇地位的說法,還是有存疑的。

日本歷史上的第一個武家幕府也就是鎌倉幕府。在公元1185年建立,鎌倉幕府的建立基礎,很大程度上是奪取了之前的平家統治土地為根基的。通俗來說,鎌倉幕府,也就是這個新來的源氏幕府,雖然源氏掌握了很大一部分權利,但是,說起來的話,源氏幕府的權勢未必就能完全蓋的過以天皇為首的公卿政府。就比如對於土地的控制,源氏幕府控制土地,很大一部分是原來平氏所控制土地,日本另外的土地還在天皇等人手中。此外,如果說起來的話,源賴朝成名的源平爭霸中的戰爭,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為以幕府將軍為主導的力量的天皇戰爭。被源賴朝逼死的安德天皇,他的舅舅平知盛也是心知肚明,自己的這個外甥被敵人抓走後,下場不會好到那裡去。因此就讓外甥投水自殺,以免受辱。

在源賴朝以後,接替源氏幕府的北條家族掌握日本大權之時,正是日本天皇實權走向瓦解的時候。

在這當中,還發生了“天皇謀反案”。史稱“承久之亂”。公元1221年,知道自己天皇實權逐漸被北條幕府所篡權的後鳥羽毛上皇(這個上皇指的是退位讓給下一任天皇的老天皇,可以看作是中國的太上皇),決心剷除掉做大的北條幕府。結果卻是,被源賴朝所建立的北條幕府給打的是大敗虧輸。北條軍隊進入京都以後,將當時在京城的四位天皇嚴加處理。

後鳥羽上皇。順德上皇,土御門上皇都被北條幕府流放到荒山野嶺地方。後鳥羽天皇所立的仲恭天皇也遭到北條幕府廢除,北條幕府在此之後,立後堀河天皇為自己的主人。

從現實意義來說,武家幕府其實已經是取代的天皇政權,自此以後,天皇只能作為武家幕府的附庸者存在。雖然在後來歷史中又發生了鎌倉幕府滅亡,後醍醐天皇所建立的建武朝廷。但是,很快,建武新政又被武士政權所拋棄,這才有了第二個武家幕府,足利幕府。足利幕府也是效法北條幕府,建立自己的行政機構,以此來取代天皇朝廷的作用。

足利幕府以後,直到明治維新時候,天皇才獲得對日本的統治權。


魏博鎮節度使王前策


自鎌倉幕府時代開始,以天皇為首的朝廷和以徵夷大將軍為首的幕府,雙方對權力的爭奪就一直都沒停過。

而為什麼幕府更替頻繁,天皇就能“萬世一系”呢?

天皇的權力被架空,影響不了大局

“幕府”一詞本是我國古代專指軍隊主將的大帳,由日本引申之後,範圍擴大到由幕府將軍領導的一個集團班子,實際含義更接近於魏武帝曹操的“霸府”。

由於日本建國之初,各國林立,勢力複雜,一直以來都是由武人當權的。平安時期的權臣平清盛,就是日本第一個武人政權的建立者,後面平氏被源氏取代,源賴朝所建立的鎌倉幕府開始正式掌握全國大權。天皇經過和幾代軍事強人的抗爭,權力逐漸被架空,國家權力已經全由幕府把控了。但天皇畢竟存在已久,貿然廢立是很冒險的,平清盛就曾經因為幽禁後白河上皇而爆發了源氏暴動。

連強如平清盛栽在了“廢立天皇”的泥潭裡,甚至最後被源氏所取代了,自然後代的幕府將軍也就不敢隨意處理天皇一脈了。更何況天皇也沒了實權,殺不殺已經不是主要的問題了。天皇從此變成了全國的象徵,仿照著三國時期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利用天皇的名號,打著自己的地盤。


天皇居中調停,可以起到很好的緩衝作用

類似於東周時期的周天子:因為天皇地位的歷史性和特殊性,在各勢力之間可以起到很好的緩衝作用。

日本戰國時代(中國明朝中期)第一狂人織田信長在擊敗今川義元,統一尾張,吞併駿河,美濃等國後,企圖“上洛問鼎”卻遭遇了眾國合圍。多虧了信長請出當時的正親町天皇,靠著天皇出面,織田和淺井,朝倉等國和解,才算是打破了被包圍的狀態。

從這一點來看,天皇是作為當時名義上的“天下共主”的,雖然沒權,卻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自然沒人敢隨意越雷池一步了。



那隻胖狐狸


不像中國有宦官制度和科舉制度,有平民皇帝,日本人自古以來信奉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階層流動很少,而職業世襲的傳統十分強大。日本人有“家格”的概念,某一家族的子弟,從生下來開始,能幹什麼,幾歲擔任什麼職位,都是有慣例的。日本人認為,天皇就該天照大神他們家當,攝政關白就該是藤原北家出身,幕府將軍就該是清和源氏出身,別人家格不夠,沒這個資格。天皇是公卿階級的首領,幕府將軍是武士階級的首領,身份不同,就像印度的種姓制度,婆羅門做不了剎帝利,剎帝利也不會覬覦婆羅門的地位,各自掌握神權和政權。由於佛教的作用,日本除了吸收隋唐文化外,受印度文化的影響也很深。所以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前,形成了嚴格的身份等級制度,公卿,和尚神官,武士,農民,工匠,商人,賤民這些等級是世襲的,涇渭分明,幾乎無法逾越,跟印度的種姓制度一樣。幕府將軍作為一名武士,不會想著去當天皇或者佛教界的領袖,那屬於狗拿耗子,多管閒事。


瀛史拾貝


沒能力也沒必要。沒能力是指:幕府在最強勢時期也就是擔高400萬的超級大名,雖然是一家獨大日本最強,但是也沒有能力對付300諸藩,薩摩島津勇猛善戰,就是個60萬擔是個半獨立王國,仙台依達家名為63萬擔實際產糧百萬擔,越後,毛利等幾十萬擔的大名還是有很多的,雖然沒有人敢單獨反抗幕府,但是一旦幕府要推翻天皇就會成為朝敵,那時候各大名就會紛紛跳出來反幕府,只要全日本有三分之一的大名叛亂,幕府就沒有能力消滅反抗勢力,最後只會被圍毆致死。沒必要是指:在初代將軍德川家康時期就已經出臺武家諸法度規範武士和大名,出臺公卿諸法規範了公家的制度,整個公家才10萬擔,天皇只有3萬擔的財力,其餘公家刮分7萬,天皇從來都是入不敷出,每年都要幕府的捐助。幕府還規定了天皇是不能直接管理具體國事的,主要工作是研究神學,具體治理國家由幕府負責。可以說天皇神化是國家信仰卻沒有實權,皇家沒有經濟來源每年需要幕府捐款,推翻天皇卻要冒著天下造反的風險,而幕府沒有完全能力平定,所以就一直維持著這樣的局面。


喵星人62178311


幕府將軍掌管日本大權,但是還沒有到“動”天皇的地步。關於這個問題,其實很早之前有過回答,為何日本歷代的掌權“將軍”都沒有將天皇“廢除”。首先從幕府、日本朝廷、天皇的關係來講。天皇屬於個人,朝廷是天皇進行直接政治的組織和機關,幕府是天皇賦予統治朝廷(組織和機關)的人。

日本天皇的“特殊性”

日本天皇自稱是“天照大神”的子孫,這點在日本民眾心中是“絕對的”存在,在古代日本更是如此。威脅到天皇之人,被認為是“朝野之敵”,無論是幕府的將軍還是一般平民。日本歷史上並非沒有想要廢除天皇之人,足利尊氏就是其中之一,他是鎌倉末期到日本南北朝時期的武將,他在最初曾經和當時的天皇關係極好,但是後續擁兵自重,流放了當時的醍醐天皇。最終被日本歷史上“定義”為“逆賊”,雖然反抗天皇事出有因,不過依然是躲不過日本學家們的指責。也是導致他生涯苦惱,在離世以後成立天龍寺以報其“安寧”。

當然日本歷史上由於天皇的“影響”導致幕府改朝換代只是也發生過好多,但是換來換去都是沒有把“天皇一家”給更換掉,最大的原因就是天皇有“日本人民”。在日本人心目中,天皇的存在就是代表著日本,天皇沒有了,那麼就沒有了所謂的日本國家。歷代的天皇和幕府將軍,都是相互利用的關係,幕府將軍靠著天皇獲得名正言順的統治,天皇靠著人民讓幕府對其不敢“輕舉妄動”。當然寫出來十分的簡單,其中還是發生著很多故事,歷代天皇都有和當時將軍聯姻的事情,這只是為了加強自身的利益而已。

部分文章介紹:

《日本製造業“晚節末路”:真的只能淪為下游供應商?》

《雷克薩斯豪車隨意換!豐田即將推行新業務,汽車界變革來臨》

《年年虧錢,索尼為何還要堅持做手機?背後是老謀深算》

PS:FREE提供各種日本相關的諮詢,如簽證、入管、旅遊等,有任何問題可以私信或者留言!


日本二三事


日本天皇一直沒被廢,是妥協的產物。聰明的地方,是天皇不死心眼的把持,世俗權利。底下將軍誰厲害👍就把世俗權利交給誰。天皇真正把持的是精神世界,宗教權利。

日本天皇也是歷代神道教最高領袖,大祭司。沒發現日本的鬼神文化很特別,鬼怪特別多。封印容易,消滅難。這不就是精神恐嚇民眾。保持神道教的超然地位。

別人天皇是神的唯一血脈這宣傳一打出。將軍們就抓瞎了。沒法推翻,應為沒替代品啊。

神權這玩意,除了咋們沒啥。在國外哪都是個王炸啊


久肝人不在


從有天皇那天起,到現在,天皇掌權的時候加起來不超過兩百年,從蘇我物部的攝關政治,到後來鎌倉幕府到最後的德川幕府,日本天皇就相當於我國的周天子,雖說是天下共主,但是並沒有啥實權,就是個牌位,誰沒事推翻他幹啥啊?但是再看看早期的攝政關白之爭到後來徵夷大將軍的爭奪,那可都是血腥殘酷的一次次的滅門慘案啊!所以爭奪天下權柄的鬥爭從來都是殘酷的,只是在日本的天皇並不掌權罷了,掌權的死的一點也不少


赫連璞詔


日本的天皇制很像中國周朝的分封制,武家大名互相攻伐目的就是控制京都擔任徵夷大將軍建立幕府,但就像春秋幾任霸主都不會廢除周天子一樣,幕府將軍也沒有取代天皇。

當然,明治維新之前天皇基本沒有實權也是幕府尊皇的原因之一。

再說了,日本歷史還是太短,如果像中國這樣八百載周王朝,難保就不會出現秦始皇一樣的人物。


論我為什麼上不了黃金


挾天子以令諸侯!

題主估計沒有工作過,或者沒做過管理。

其實大到國家、小到公司。

名義上的二把手才是最幸福的,只要你能籠絡一批人,把一把手架空,你會發現,媽呀,太舒服了。

好處你可以多佔,而背鍋永遠找不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