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歷史上,有哪些有名的“常敗將軍”或“草包將軍”?

郝兆霞


此人是天子門生正派嫡系,為何草包到被人質疑是臥底?

戰爭史上最有名的常敗元帥,是運輸大隊長蔣介石,因為他有種魔力,他重用誰,誰就會變成常敗將軍。

因為國民黨黨內的常敗將軍太多,我就說說國民黨三大嫡系之一的胡宗南吧!

蔣介石的三大嫡系,通常來說被認為是陳誠土木系,湯恩伯系,胡宗南系。其中陳誠以十八軍十一師為骨幹,從這裡走出的將軍都是陳誠夾帶中人,陳誠號稱“小委員長”他的親信有四大金剛:羅卓英、林蔚、郭懺、周至柔,還有十三太保:方天、劉雲瀚、羅澤闓、楊業孔、石祖黃、呂文貞、趙桂森、郭汝瑰、劉勁恃、車蕃如、洪懋祥、李仲辛、吳仲直。陳誠系走出的上將以上軍銜是最多的。

湯恩伯則以第四師和第13軍為基礎,擴編後成為第31集團軍總司令,實力最強時曾一度擁兵60萬之多。

不過,蔣介石最鍾愛的將領,還是天字第一門生胡宗南。

胡宗南在國民黨軍中地位有多高,給你舉幾個例子就知道了。

1,胡宗南是黃埔系五個第一,第一個將軍銜,第一個師長,第一個軍長,第一個軍團長,第一個集團軍總司令,第一個戰區司令。

2,胡宗南的地盤上,沒有軍統特務。當時幾乎所有的部隊都要在軍統的嚴密監視下,只有胡宗南例外。固然有胡宗南和戴笠義結金蘭的緣故,另一面看蔣介石對胡宗南確實信任。

3,胡宗南處處以太子自居,有皇帝夢。胡宗南組織黃埔系成了了十三太保,他自己則是大太保。胡宗南50歲才結婚,娶的是美國留學歸來的30歲的葉霞翟,和40歲蔣介石娶30歲的宋美齡如出一轍。

最重要的是,胡宗南軍事實力相當之大,抗日戰爭時期,胡宗南擔任第八站區司令長官轄4個集團軍、16個軍、42個師、5個特種兵團,,擁兵45萬,控制陝西、甘肅、寧夏、河南、晉東南地區,與蔣介石的“西南王”遙相呼應。

即使是抗戰勝利後精簡部隊,胡宗南的主力也有25萬之巨,然而這樣的部隊,卻是一支給解放軍送人頭。

第一回合,胡宗南進攻延安。

1947年3月,34個旅25萬多人的兵力進攻延安,當時陝北的西北野戰軍只有2.3萬人。胡宗南奮戰多天得到了已經撤離一空的延安,在戰報中胡宗南大言不慚的宣佈“俘虜敵人5萬人”。很快胡宗南就笑不出來了,養馬河,青化砭,蟠龍三地發生戰鬥,分別被殲滅2900,4700,6700,尤其是蟠龍戰役中,胡宗南的軍需基地被拿下,麵粉1.2萬餘袋、服裝4萬餘套及大批武器、彈藥成為解放軍戰利品。

胡宗南這哪裡是進攻延安,這是給延安送人頭送軍需來的。

第二回合,宜川戰役。

1948年,敵我形勢發生逆轉,胡宗南所部雖然還有二十九個整編旅共三十三萬多人,但戰鬥力已大大削弱,而且處於守勢。7.5萬解放軍5個縱隊,用簡單的圍點打援計劃,明眼人都能看出,可是胡宗南卻一意孤行要求救宜川,結果負責救援的精銳29軍陷入重重包圍,兩個整編師師部、五個旅共2.9萬餘人,軍長劉勘也被擊斃。

第三回合,陝中戰役。

1949年,胡宗南兵力依舊很多,但戰鬥力堪憂,渡江戰役後,第一野戰軍發動了對胡宗南集團的殲滅戰和追擊戰。1948年的澄一、荔北和冬季3次戰役,胡宗南再次被殲滅5.9萬餘人。1949年,胡宗南又被殲滅40920人,從此大勢已去,只好帶著馬家軍和殘餘部隊逃離。

胡宗南的軍事指揮差到何種程度,也許國民黨內部最有發言權。逃到臺灣後,國民黨高官們為了保住自己權位互相攻擊,胡宗南坐擁數十萬兵力卻被2萬解放軍打得大敗,很多人打開腦洞認為胡宗南是包藏禍心的臥底。這件事雖然被蔣介石壓了下來,但胡宗南從此也是身敗名裂安度晚年了。

作為一個軍事指揮官,居然能草包到被人質疑是臥底,胡宗南大概是唯一一個。


歷史知事


首推張學良為草包將軍之首,也是常敗將軍中的一位。在直奉戰爭中,張學良用兵就遠比不上郭松齡,更比不上他爹張作霖。要不是東北軍足夠強大,否則郭松齡反水之後,張學良還真成不了氣候。說到底張學良能當東北王,主要是因為他爹是張作霖,否則東北軍那一個元老比不上他?

張學良第一場大敗仗是“中東路事件”,當時張學良負責指揮東北軍收回蘇聯在東北的鐵路權,張學良錯誤的估計了當時蘇軍的戰鬥力,認為此時的蘇軍兵力遠不如自己,是武力奪取東北權力的最好時機,而且此時張學良也希望通過此舉立威。然而結果就是整整七萬東北軍被蘇軍打死。

中東路事件發生之後,張學良本來已經有動用武力的念頭,但是確實遲遲不願意主動進攻,錯失了最佳的出擊時機。在蘇軍做好準備之後,張學良也沒有及時將先頭部隊撤回,使得邊防部隊處於一個突出的位置。蘇軍突然發起進攻,瞬間就包圍擊敗了張學良的先頭部隊,此後張學良又是隻被動防守。

可以說中東路事件就證明了張學良軍事能力不行,戰略眼光更是不行,當九一八事變發生之後,張學良更是乖乖的撤出了東北,可以說他還是”第一窩囊廢“將軍。從東北撤出之後,張學良又在紅軍面前吃了大虧,一個這樣的常敗將軍,實在是有辱其父張作霖之威名。想當年老帥好歹也是一個一介猛將,沒想到張學良卻是如此扶不起。


小司馬遷論史


土木系是是蔣介石黃埔嫡系中實力最強大的一個派系,土木系出身的羅卓英、胡鏈都是國軍將領中軍事才華最為頂尖的存在。

但是土木系首領,蔣介石的心腹愛將,有著小委員長稱號的“陳誠”,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常敗將軍”。

陳誠進入蔣介石的核心團隊,是從第一次東征開始的。在東征陳炯明的棉湖戰役中,時任炮連長的陳誠表現出色,受到了蔣介石嘉獎。在北伐戰爭時期,陳誠在龍潭戰役中大敗孫傳芳的部隊,表現也是不俗。

然而自中原大戰開始,陳誠就開始了自己敗多勝少的軍事生涯。

在中原大戰爭,陳誠先後與閻錫山馮玉祥聯軍中的吉鴻昌、孫良誠、梁冠英進行交火,損失慘重沒有勝績,後來更是在梁冠英的猛攻下,連陣地都丟了。

中原大戰之後,蔣介石開始發動了對我軍的圍剿,陳誠是主要的指揮者。結果我軍連續四次打敗了蔣介石的圍剿,作為只要指揮者之一的陳誠遭到了同僚的攻擊,他麾下的主力十八軍也損失慘重。

在抗日戰爭時期,陳誠的表現還算可以。陳誠作為第三戰區前敵總指揮,參與指揮了淞滬會戰,遭遇大潰敗。當然,淞滬會戰的失利並不能完全怪陳誠,國軍的指揮系統混亂是主要原因。除了淞滬會戰之外,陳誠先後有參與指揮了武漢會戰、鄂西戰役等大戰,勝敗均有。

在解放戰爭時期,陳誠就有點慘不忍睹了。

陳誠擔任東北行轅主任,指揮國軍向進攻我軍,結果因為派系之爭,陳誠撤掉了剛剛打了勝仗的陳明仁,遣散了很多雜牌軍、又故意將王牌部隊新一軍和新六軍拆開,結果在東北吃了大敗戰。據說,陳誠在東北大敗時候,國民政府中很多人要求把陳誠軍法處置以謝天下。

不過,陳誠雖然吃的敗戰不少,但是地位確實越來越高,最終成為僅次於蔣介石的二號人物。

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陳誠很聽話,忠於蔣介石。其次,陳誠雖然戰場指揮的能力不出色,但是對於軍隊訓練還是可以的,國軍五大王牌之一的十八軍就是其一手組建的。另外,陳誠在經濟和內政方面都是比較出色的,這一點從陳誠主政臺灣之後的表現就可以看出。


小鎮月明


這樣的問題其實很有難度,既要有名,又要常敗,很難找,因為經常打敗仗的將軍是不可能持續升遷的,尤其是在古代,甚至會有打敗仗就砍了將軍的腦袋,更別提常敗了。

當然,林子大了什麼鳥沒有,在漫長的歷史當中,什麼樣的奇葩事沒有,常敗將軍和草包將軍都大有人在,但是各位答主一直在說的劉峙卻未必真是這樣的,在《大決戰》中對劉峙就有過諷刺,說徐州是南京的門戶,不派個虎也得派一個狗啊,結果派了一頭豬,暗指劉峙是頭豬。

實際上劉峙的敗績大多都是在抗戰和解放戰爭中,這裡面有很多原因,比如抗戰中打敗仗對於國軍是家常便飯,劉峙沒有嫡系部隊,指揮的都是一些雜牌軍,不敗才怪呢!到解放戰爭時期也是如此,劉峙也只是名義上的指揮,真正的大權則掌握在黃埔系手中,劉峙根本調不動人。

在北伐當中,劉峙表現的是戰功赫赫,當時號稱“常勝將軍”,在老蔣五虎上將中居首位,在北伐中的龍潭戰役以及蔣桂戰爭、蔣唐大戰、中原大戰中,劉峙都大放光彩,甚至有取代何應欽的架勢,總之在全面抗戰爆發前,劉峙打仗基本沒輸過,1935年蔣介石首次授銜的時候。劉峙的戰績從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開始急劇轉變,基本一次沒贏過,天道有輪迴,蒼天饒過誰!

縱橫昨晚做夢想到的一個將軍,那才真是常敗將軍,不僅總被打敗,而且跑得還快,此人就是號稱“飛將軍”的孫元良。

劉峙雖然後期總打敗仗,但是前期就沒輸過,而孫元良的戰績則有點彪悍了,所有參加過的戰役,基本就沒有勝的。

北伐戰爭的時候,對於國民革命軍來說就是一場順風局,基本就是黃埔生建功立業的好時候,結果在北伐軍佔領南昌之後,孫傳芳部隊反撲,孫傳芳的部隊負責駐守車站,由於事發突然,孫元良竟然自己跑了,當時蔣介石說“這次失敗是我們革命軍最不榮譽的一件事,也是北伐史上最恥辱的一頁”。並且說,孫團長沒有命令擅自退下來,一定要按軍法槍斃。

當然,老蔣沒有殺他,反而讓他到日本陸士去鍍了層金,原因自然有很多,孫元良是浙江紹興人,又是黃埔一期,是老蔣嫡系中的嫡系,而且在黃埔軍校開學典禮上孫元良作為儀仗隊隊員,器宇軒昂,被老蔣器重,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孫元良背後有人,孫元良的叔叔是孫震,屬於革命元老了,在黨內資歷比老蔣還要老,在1923年的時候就加中將銜了,在川軍中很有威望,1939年加上將銜,有了這層關係,老蔣當然不能說殺就殺。

但是有了這個經歷後,孫元良好像有點飄了,在淞滬會戰爆發後,孫元良的第88師是主力部隊,在撤退的時候老蔣命令88師守閘北,其實就是斷後,結果孫元良就留下一個營,然後自己率大隊部跑了,留下的這個營在謝晉元的帶領下孤軍據守四行倉庫,成了驚世之舉,孫元良反倒加官進爵,勝為中將軍長。

隨後在南京保衛戰當中,孫元良更是拋下部隊自己一個人跑了,關於他是怎麼跑出來的,一直成迷,只能說具有傳奇色彩。

後來在淮海戰役中,已經是兵團司令的孫元良在徐州一帶佈防,受杜聿明轄制,後來我們知道杜聿明部被全殲,杜聿明被俘虜,邱清泉被擊斃,孫元良再次孤身一人出逃,對比之下“劉峙也只能自愧不如”。


史論縱橫


蔣介石手底下“常敗將軍”最多,因為蔣介石本人就是“常敗鼻祖”,他麾下有“四大常敗將軍”,堪稱四大護法,分別是陳誠、劉峙、胡宗南、湯恩伯。

陳誠,堪比“大委員長”的“小委員長”

陳誠號稱“小委員長”,通常用來形容他在國民黨內的地位和政治能力,但陳誠的軍事能力也完全符合“小委員長”的稱號,因為蔣介石這個“大委員長”軍事水平就很凹。

土地革命時期,陳誠率國民黨中央嫡系部隊12個精銳師圍剿紅軍,手底下全是黃埔名將,結果在黃陂、草臺崗被曾是自己學生(陳誠曾擔任黃埔軍校教官)的黃埔四期林彪連打兩個伏擊,3個師幾乎被團滅,自己賴以成名的第11師被徹底打殘,只剩下1個團,據說陳誠聽到這個不幸的消息,顏面盡失,痛心不已,竟然忍不住抱頭痛哭。

抗戰全面爆發後,陳誠被蔣介石委以重任,擔任第三戰區前敵總指揮兼第十五集團軍總司令,奉命統一指揮“淞滬會戰”,因指揮不力,導致遭受慘敗,傷亡慘重。

解放戰爭初期,杜聿明、陳明仁、孫立人等國軍名將佔據優勢,一度把林彪打到松花江以北,但蔣介石十分仗義,安排陳誠接替杜聿明主政東北,結果陳誠一上來就找了個藉口,把不聽話的陳明仁、孫立人趕走了。悲催的是,陳誠自己指揮不當,又一次被學生林彪狠狠教訓了一頓,整個新5軍被全殲,導致東北戰場被林彪全面反擊,此後一蹶不振。

劉峙,綽號最多的“草包將軍”

在國民黨內部,劉峙的綽號最多,他的小名叫“蠢子”,黃埔時期被稱為“劉婆婆”、“菜包子”,後來又被稱為北伐戰爭中的“福將”、中原大戰中的“常勝將軍”、抗日戰爭中的“長腿將軍”、解放戰爭中的“豬頭將軍”和“斂錢司令”,軍事水平可見一斑。

抗戰時期,劉峙任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二集團軍司令,防守平漢路沿線,面對日軍進攻,劉峙驚慌失措,不戰而逃,一潰千里,人送外號“長腿將軍”。

解放戰爭時期,劉峙指揮圍攻中原解放區,本來一切順利,但劉峙突然出了昏招,指揮失誤,導致在定陶戰役中大敗,被解放軍成功完成“中原突圍”,被蔣介石撤了職。

淮海戰役大決戰中,蔣介石委任劉峙出任徐州剿總司令,全權指揮徐蚌會戰(我軍稱淮海戰役),此舉遭到國軍將領批評和我軍將士歡迎。國軍名將邱清泉公然說:“徐州乃南京大門,今派一隻豬(劉峙),眼看大門會守不住”,而我軍則發出動員“打到徐州去殺豬”!

劉峙不負重望,很快指揮國軍全線垮臺,劉峙見狀不好,發揮逃跑特長,只留下杜聿明兵團被全殲,為我軍取得淮海戰役勝利做出重大貢獻。

胡宗南,屢戰屢敗的“天子第一門生”

胡宗南雖然不如劉峙的外號多,但花裡胡哨的也不少,比如天字第一門生、黃埔系五個第一、西北王,等等。所謂黃埔系五個第一,是指胡宗南在國民黨內黃埔軍校畢業生中,第一個晉升少將軍銜成為將軍,第一個擔任軍長,第一個擔任兵團總指揮,第一個擔任集團軍總司令,第一個戰區司令長官,還是唯一在離開大陸前獲得第三顆將星的人。

但這些表面輝煌絲毫掩蓋不了胡宗南的志大才疏,屢戰屢敗。

土地革命時期,胡宗南坐鎮西北,指揮進攻陝北紅軍,結果被彭德懷率軍大敗。

抗日戰爭時期,號稱西北王,打日本屢戰屢敗,幾乎無一勝績,期間還和陳誠衝突不斷。

解放戰爭時期,胡宗南率重兵進攻延安,毛主席大擺空城計,率領黨中央進行轉移,胡宗南30多萬大軍被彭德懷用“蘑菇戰術”在西北牽著到處轉圈子,連我軍一個影子都找不到,後來在青化砭、羊馬河、蟠龍三戰三敗,扔下將近2萬屍體和俘虜,狼狽逃竄;後來,胡宗南又轉戰西南,再次違抗蔣介石命令,扔下6萬部隊,一個人偷偷飛回臺灣。

湯恩伯,號稱“中原王”的潰敗高手

湯恩伯被稱為“兩面人”,他在抗戰時期的表現一度還可以,甚至被譽為“抗戰名將”,但到了抗戰後期和解放戰爭就變成著名的“潰敗將軍”,表現一瀉千里了。

湯恩伯主政河南期間,被稱為“中原王”,但他治理地方不力,很不受群眾歡迎,被稱為河南一災,“水、悍、蝗、湯”被稱為河南四荒。著名的豫湘桂戰役中,湯恩伯鎮守的河南是戰略重地,但他卻沒了以往的抗戰銳氣,率40萬大軍一潰千里,導致豫湘桂一連串大潰敗。

解放戰爭時期,湯恩伯先是指揮對山東解放區重點進攻,因指揮失誤導致整編74師在孟良崮被全殲,後來又被被蔣介石委任為京滬杭警備司令,負責鎮守長江天險,他先後棄守南京,失守上海,所部主力被全殲,自己又跑到臺灣,蔣介石都罵他:“不要老逃跑,名譽要緊。”

總結國民黨內“四大草包將軍”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蔣介石忠貞不二、極其聽話的嫡系心腹,而且屢敗屢戰,屢戰屢敗,敗仗越多,升官越快。

宋美齡曾問蔣介石“經扶(劉峙)不堪用,為何老用他?”

蔣介石回答:“因為他特別聽我的話”,陳誠、胡宗南、湯恩伯大體類似。

劉峙等人的成敗折射了蔣介石畢生如一的用人理念——任人唯親,寧用忠心聽話的慫包,也不用能征善戰的“貳臣”,像衛立煌、白崇禧、孫立人這類當世名將,就因為做不到100%乖乖聽話,得不到他真正重用,而蔣介石自己卻同時也是一個志大才疏的“偽軍事家”。如此來看,蔣介石的失敗結局也在意料之中。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常敗將軍的話就不得不提漢朝的李廣利了!

初征大宛,出征時帶六千騎兵和幾萬步兵,無功而返。往返花了兩年,回到敦煌,士兵剩下不過十分之一。



再徵大宛,包圍大宛的城池,攻城四十多天。終於不得進入大宛內城,就結束這場戰爭撤兵回來了。不過比第一次好,總算是讓大宛投降並獻出寶馬!

會戰匈奴

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李廣利受命領三萬騎兵出酒泉,李廣利軍隊被匈奴大軍圍困,差點無法逃脫,漢軍傷亡很大,死亡率高達十之六七。

天漢四年(公元前97年),李廣利率六萬騎兵,七萬步兵,出朔方;鞮侯單于率十萬匈奴軍隊在餘吾水南岸與李廣利交戰,李廣利與單于連鬥十餘日突圍而歸!

徵和三年(公元前90年)李廣利的妻兒因為誣告案遭逮捕囚禁。李廣利不惜全軍安危以求立功贖罪,便不根據實際情況,不瞭解雙方軍事形勢,不計及戰略戰術,以數萬漢家兒郎的生命為賭注,盲目進軍,以求僥倖,遂揮師北進,深入匈奴,直至郅居水,而後又怕陷入絕境匆忙撤退,單于知漢軍往返行軍近千里,已很疲勞,便親自率領五萬騎兵襲擊漢軍,漢軍死亡甚眾。七萬漢家兒郎就這樣全部喪送在李廣利手中!而後投降匈奴!


曾經站過崗的人


蔣腫桶刮民黨敗將太多太多,99、9%的是敗將。這是個腐爛的軍隊,下流的軍隊,欺壓百姓的軍隊。飯桶軍,草包軍,投降軍,逃跑軍。沒有保家為國的思想,沒有信仰的烏合之眾。


魔鬼蔣禿驢


從抗戰爆發到解放戰爭結束,國民黨軍隊最著名的“常敗將軍”非劉峙莫屬,非常難得的是,無論指揮多大規模的部隊,無論擔任前線或後方的軍職,劉峙居然無一勝績,必以失敗或下臺為結局,更為難得的是,即便如此,劉峙的官卻可以越做越大,實在奇葩。




中原大戰後的1935 年,劉峙成為首批銓敘的陸軍二級上將,號稱“福將”和蔣介石“五虎上將”之首,然而接下來的抗日戰爭,分分鐘就把他打回原形。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劉峙出任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2集團軍總司令,奉命反攻北平,結果在保定和石家莊地區被日軍徹底擊潰,劉峙率先逃跑失地千里,被譏為“長腿將軍”,甚至遭到國民政府眾多代表的集體彈閡,最終僅以轉管後方警備和新兵訓練了事,連戰區副司令職務都保住了,致全國輿論大譁。



1938年4月,兼任開封警備司令的劉峙因組織混亂,差點把軍事委員會副總參謀長白崇禧的座機打下來,半小時後蔣介石的專機抵達,算是有驚無險。一個省會城市尚且警備不力,次年竟升任陪都重慶的衛戍總司令兼防空司令。

1941年6月5日晚,在日軍飛機的轟炸下,重慶發生抗日戰爭期間三大慘案的“大隧道慘案”,由於防空司令部人員和憲兵緊鎖柵門禁止百姓出入十八街大隧道,致躲避空襲的人員超級飽和,在長達10小時的高溫和缺氧、擁擠和踩踏下,釀成市民傷亡數千的慘劇,而翫忽職守和指揮不力是慘案的重大因素,劉峙難辭其咎。



事發後,劉峙做了個檢討,在何應欽的力保下,僅被免去了防空司令一職,逃脫了軍法審判,又一次輕鬆過關。

1944年再赴前線,直接就任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未及數月就成功撬走李宗仁明升暗降漢中行營主任,正式接掌第五戰區。豈料日本人不給面子,1945年初華北日寇第12軍發起老河口進攻戰役,劉峙大敗而逃,丟掉老河口長官部一口氣逃到武當山下。多虧湯恩伯和胡宗南的部隊相助,才不致全軍覆沒,此時距離日本投降僅有四個月。



抗日戰爭勝利後,第五戰區改編為“鄭州綏靖公署”,劉峙主任指揮30萬大軍團團包圍了中原軍區李先念所部6萬人馬,並於1946年6月發動進攻,正式打響解放戰爭第一槍,其戰果是中原軍區部隊勝利突圍,劉峙一無所獲。為挽回顏面,命令由第十軍改編的“整編第3師”打頭陣進攻劉鄧所部,結果該師在定陶戰役中被全殲,中將師長趙錫田(顧祝同外甥)被俘。

蔣介石聞報大怒,終於解除了劉峙的兵權,調回南京閒差。



1948年劉峙又升職了,出任坐擁80萬大軍的“徐州剿總”總司令,幾乎掌握著國民黨中央軍半數以上的精銳部隊,淮海戰役的結局世人皆知,以至於後來的“京滬杭警備總司令”湯恩伯大罵:若不是徐蚌會戰,我怎麼會只有這麼點兵力守長江?蔣介石徹底對其死心,再度撤職卻沒有“查辦”。

劉峙自己都不好意思繼續在軍界混了,1950年乾脆去了印度尼西亞隱居,三年後蔣介石念其雖蠢卻忠,召回臺灣養老。劉峙雖然草包,然而資歷和忠誠讓他屢任要職,他是蔣介石在黃埔軍校時期的“八大金剛”之一、何應欽小圈子的“四大金剛”之一和身邊的“哼哈二將”之一,是黃埔系軍隊排名不出前五的元老(黃埔第一個教導團主力營長)。

然而他的戰場表現,從另外一個層面反映了蔣介石用人的失敗。


度度狼gg


1912年7月30日,六十歲的明治天皇因尿毒症病逝,大將乃木希典悲痛欲絕。9月13日,明治天皇舉行殯葬儀式,乃木希典與其夫人靜子自盡身亡,為天皇殉節。乃木希典生前備受明治天皇恩寵,還曾擔任過明治天皇的皇孫裕仁的導師。他因在1904年的日俄戰爭中,率部攻克旅順而榮譽“軍神”美名。是役,乃木用“肉彈攻擊法”,日軍傷亡近6萬人獲得慘勝。而我們仔細梳理乃木的一生,可發現這位軍神並無過人之處,軍旅生涯也是敗績連連,曾有多次因吃敗仗,羞愧難當,幾欲剖腹。


乃木希典出生於日本東京,受其父乃木希次的影響,非常崇尚武士道精神和效忠天皇的思想。1871年,乃木希典被遴選為天皇“親兵”。

日本明治十年(1877年)二月,日本舊薩摩藩士族推舉西鄉隆盛為首領,發動了反政府的“西南戰爭”。二月底,叛軍分兵包圍熊本,時任日軍第14聯隊代理隊長乃木希典於小倉馳援熊本,在植木一帶與叛軍警戒部隊遭遇,乃木希典部被叛軍擊潰,士兵大部被殲,連聯隊的軍旗也被叛軍奪走。軍旗是一軍之靈魂與象徵,軍旗被奪是軍人的奇恥大辱。乃木希典羞愧難當,決定剖腹謝罪。幸虧兒玉源太郎和山縣有朋向天皇申請赫免,乃木希典這才沒死成,但也一度頹廢消沉,整日呼酒買醉。

1885年,乃木希典晉升少將。次年赴歐學習。留學期間,德軍良好的軍紀軍貌給他留下深刻印象。回國後,他上書軍部,希望軍部參照德軍整頓軍隊。這時的乃木已非常自律,也戒掉了酒癮。乃木雖然軍事思想陳舊,不過據說挺具有個人魅力的。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此前因傷退職的乃木希典出任日軍第2軍第1師團第1旅團長。10月,他率部在遼東半島花園口登陸,11月21日攻佔旅順。破城後,日軍對城內民眾進行了四天三夜的屠殺,死難百姓有2萬之多,這就是駭人聽聞的“旅順慘案”。

1895年4月,乃木希典晉升陸軍中將,被明治天皇封賜為男爵。1896年10月,出任臺第三任總督。在治臺期間,乃木希典也是昏招連連。上臺後,他強力鎮壓反日運動,遭到民眾反彈,鬥爭此起彼伏,令乃木希典頭痛不已,甚至一度想出售臺。1897年,乃木向時任首相松方正義建議將臺售與英方,但到內閣一些官員反對,加之英對此筆交易興趣不大,售臺計劃夭折。

1898年,乃木希典又慫恿日方將臺售與法方。遭到兒玉源太郎的強烈反對。時任首相伊藤博文決定由兒玉源太郎接替乃木出任第四任臺總督。乃木希典心心念唸的售臺計劃這才作罷。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5月,乃木希典就任日軍第3軍司令官,率部在猴兒石登陸。他的兩個兒子乃木勝典和乃木保典也隨軍出征,乃木希典備好三口棺材,以示為天皇盡忠之決心。在攻打金州南山戰役中,乃木希典的長子勝典陣亡。乃木希典的妻子靜子發電致乃木稱“我為勝典壯烈戰死備感欣慰”。


6月下旬,乃木希典指揮軍隊向駐旅俄軍發起猛攻。因旅順在俄軍手中經營多年,城防堅固,乃木發起三次總攻未能奏效。乃木希典面對俄軍的頑強反擊,用“肉彈攻擊法”,運用人海戰術,組織敢死隊衝鋒陷陣,一味蠻幹,造成日軍損失慘重,陣亡日軍5萬餘人,乃木的次子保典也戰死了。軍中對乃木的指揮才能紛份質疑,一些人要求明治天皇將乃木解職。而明治天皇深知乃木崇尚武士道,如將其撤職,唯恐顏面掃地的乃木再度自裁,所以保全了他的軍職。作為補救之策,只得委派兒玉源太郎前往救火,督戰第四次總攻旅順。在兒玉源太郎的指揮下,203高地被日軍拿下。1905年1月1日,俄軍旅順要塞司令派使投降,旅順被日軍攻下。乃木希典於是借兒玉源太郎的功勞成為戰勝國司令官。


1906年1月,乃木希典班師回國。由於5萬餘名日軍在旅順戰役中喪生,歡迎的人群中哭聲一片。乃木希典面見天皇時,願以死謝罪。而明治天皇卻將乃木再一次升官加爵,加伯爵補軍事參議官,乃木對明治天皇自然感恩涕零。

1912年7月30日,明治天皇病逝,乃木為其守靈。9月13日,明治天皇殯葬,乃木希典夫婦殉節自盡。


歲月是一條河流


我認為草包將軍和常敗將軍非蔣介石(以下稱花生豆)莫屬。東征陳炯明期間就兵敗要自殺,不是陳賡揹他突出重圍早以去西天報道。

北伐幾仗漂亮(國共第一次合作),不完全是花生豆的功勞。

國共決裂後花生豆執掌國民黨大權,幾十萬大軍多次圍剿紅軍,損兵折將,即使紅軍被逼開始長征,花生豆一路是圍追堵截,還是損兵折將。

紅軍達到陝北後花生豆對紅軍的圍剿還是以損兵折將告捷。

對日本更不用說,先丟東北,再丟華北,山東,華東上海,江蘇,浙江,河南,湖北,廣東等地。

好不容易抗戰結束回都南京,結果被我偉大的人民解放軍一路從東北向南趕到海里,從東到西趕出國門,再次丟失首都南京,最後只能躲到小島臺灣。還把他乾爹岡村寧次(在華北實行三光政策)接到臺灣養老。

這樣的草包不敗沒有天理!因為他用的將軍不少是草包,劉峙,湯恩伯,顧祝同,陳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