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有病的人害三代

上周末去上海参加了两天的SEL国际教育论坛,在第一天的下午,听到了著名心理专家、教育家陈默老师的专题演讲。

她讲的一个真实的故事,给我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

有位女士找陈老师做咨询,她说自己有一个脾气暴躁、控制欲极强的爸爸,每天回到家对妈妈和她各种批评指责,这也不是,那也不好,横竖都不对,只要他一到家,整个家庭都处于非常紧张的状态。她妈妈很早就得癌症去世了,而她现在患了抑郁症;因为爸爸的暴躁和强权,从小到大她都活在压抑里。更可怕的是,她发现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有诸多爸爸的影子。

这样的家庭环境,不出问题才怪。

陈老师说:个性有病的人害三代。

是啊,妈妈早去了,女儿抑郁了。接下来呢?有一个抑郁的妈妈,第三代会怎么样呢?

生活中这样的人随处可见,他们大致都是这样的:只要一回到家,立即向家人开炮,还火力十足,把积攒了一天的负能量一点不剩地发泄到家人身上;并且还觉得自己非常对,还觉得他是为家人好,尤其是觉得是对孩子好,是爱孩子。

最可怕的是控制欲强的人,全家人都得听他的,他就是上帝就是真理,你做得不符合他的标准,即使再好也得不到认可。而这种个性用到孩子身上的话,就会养出一个被压抑的人、悲观厌世的人或者叛逆搞事的人。

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教育方式都会不知不觉地被遗传,如果坏的方式没有被一个强有力的人阻断,传得都不止三代。

或许我们自己,就正在挣扎于家庭给我们带来的麻烦之中。

如果我们没有能量,没有心力去改变,不但我们自己痛苦,孩子也会跟着痛苦。

为什么都说养孩子是一种修炼,你修炼的是什么?是忍功吗?还指不定谁在忍谁呢!

其实我们修炼的是通过孩子而发现的自己的不完美或者缺陷。

没有孩子的时候,你可能觉得自己还不错的,有了孩子你发现问题都暴露了,你积累了二十多年的原生家庭之累,你的内在小孩,都随着孩子现形于眼前。

修炼的,绝对不是忍功,而是自己的不完美。孩子生来一张白纸,他不是好的或者坏的,他是被你影响成好的或者坏的。

如果你家有一个好孩子,那你首先得感谢你自己;如果你家有一个坏孩子,那你得批评你自己。

不过,在咱们中国,很多时候好和坏的标准恰恰相反!

一个只知道学习的孩子是好孩子吗?一个冷漠的学霸是好孩子吗?

另外,我们得修看见。看见自己的不足,看见孩子的美好。

我知道很多人是看不见的,他们不是瞎子,但被鬼打墙了。他们看不见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是错误的,看不见孩子成长背后的需求和动力。甚至是你都告诉他了,你看你把孩子搞成什么样了,他们仍然觉得自己没错。

比如那些把孩子送到戒网瘾学校的父母,他们看不见孩子需要爱和关注,看不到把管教孩子的希望寄托到别人那里是大错特错,他们敢在千万观众面前说“我这是爱孩子”。他们不瞎,他们只是看不见。

鬼太多,打的墙太多。跟鲁迅说的铁笼子一样,关得你耳目失明。

陈默老师在那天的演讲中,多次说到“搞孩子”这个词,她觉得中国很多的父母就擅长做这事,打乱打碎孩子本来该有的样子,瞎参合瞎指挥。

陈老师风趣地说“你就不能让孩子安静一会吗”“你就不能让孩子看看自己的书吗”“你就不能让孩子按自己的方式做事情吗”的时候,我们在台下忍不住笑了起来。

是啊,多常见的场景啊!或许这就是你我的日常。

我们修炼,不指望多好,最起码别有病,别影响自己最亲近的人。

你可以想一想:

你的婚姻关系怎么样?

你的亲子关系怎么样?

你的同事关系怎么样?

你和朋友的关系怎么样?

你和邻居的关系怎么样?

你和领导的关系怎么样?

你和家门口超市售货员的关系怎么样?

你和自己的关系怎么样?

……

如果这些关系你都觉得很OK,那你的个性也就不用担心了。

阿德勒认为人生有三大问题:职业问题、社交问题和两性问题。

而以上这些最接近我们生活的提问,基本涵盖了这三个方面。你都处理得很不错的话,人生算是很成熟了。

也有人说,心理健康和人生的幸福就是建立在各种关系之上的,处理好各种关系,健康和幸福也就来了。

我们健康幸福了,我们的孩子就健康幸福了。

都说中国的爸爸们很少参与育儿

这位爸爸深度参与了

个性有病的人害三代

豆爹禾爸

超级奶爸,专注养娃;国家心理咨询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注册家长讲师,出版有《父母怎么说,孩子才肯听》《成长比成绩更重要》等作品。他一边上班一边带娃,对养育有自己深刻的体验和见解。追崇爱和自由的教育理念,并积极实践。

个性有病的人害三代

爸爸加油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