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第四次力破“破产重组”谣言 三年融资12次 如今去向成谜

10月31日下午,据知情人士称,目前已有一家大型券商中介机构入场做ofo破产重组的方案。一份约半年前的ofo负债表显示,ofo整体负债为64.96亿元,其中,用户押金为36.50亿元,供应链为10.20亿元。

对此传闻,ofo公关总监史少晨直截了当地回应“无稽之谈。”

而这并不是ofo的第一次辟谣。

据了解,ofo联合创始人于信已经就ofo被收购一事多次于朋友圈辟谣:

2018年6月,ofo联合创始人于信在朋友圈回应“ofo卖身滴滴”的消息:“纯属无稽之谈,背后是有人在推动。”

2018年8月,于信又在朋友圈 回复“滴滴与蚂蚁金服联合出资收购ofo”的消息:“总想搞大新闻,可惜是假新闻。官方声明我都不想发,太假了,稍微动动脑子。”

ofo第四次力破“破产重组”谣言 三年融资12次 如今去向成谜

自从摩拜37亿美元卖身滴滴后,ofo命运一直被行业猜测,滴滴和蚂蚁金服都曾经被传是ofo的大买家,都被ofo予以否认,但行业人士一致认为,滴滴是ofo最靠谱的买家。

传出这样的消息,其实在所难免。历数近几年的重大事件,我们就会发现,所谓“谣言”不是毫无缘由。

从2017年10月的“59元包年卡”消费陷阱,到2018年7月的“异常扣费”情况,再到2018年9月的因拖欠6800余万元货款被合作伙伴告上法庭。以及最近的消息,10月27日,有媒体披露称ofo小黄车退押金周期再度延长,已由原来1-10个工作日延长至1-15个工作日,客服沟通亦不畅通。还有网友表示实际还款期可能超过1个月。ofo用户退押金难的问题引发公众不满。

这些,都在指向一个事实,ofo的运营出现了问题。而ofo的海外业务,也并不顺利。

2014年创立的ofo,在这四年可谓是“风生水起”,3年就获得12次的融资。而在完成一系列融资之后,ofo对外扩张的步伐就一直不停。

ofo第四次力破“破产重组”谣言 三年融资12次 如今去向成谜

2016年12月23日,ofo率先发布海外战略,在美国旧金山、英国伦敦展开试运营,27日,ofo布局新加坡市场。

2017年4月22日,ofo获得蚂蚁金服D+轮战略投资,引入蚂蚁金服的投资,更是为ofo的扩张如虎添翼。

2017年8月1日,ofo小黄车正式宣布登陆泰国市场,首批投放约为6000辆共享单车。据悉泰国是继新加坡、美国、英国、哈萨克斯坦之后ofo布局的第五个海外国家。

2017年8月27日,ofo小黄车宣布进入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首批预计将陆续投放2000辆ofo小黄车。

2017年9月5日,ofo小黄车正式宣布进入伦敦,并率先在伦敦东北部哈克尼区投入运营。

2018年3月28日起,ofo首次登陆日本,首先在和歌山县和歌山市启动服务。ofo将以和歌山市为开端,逐渐扩大在日本的服务区域。

俗话说得好: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着dan。如今ofo所面临的境象,似乎就是其被资本反噬的后果。

2018年7月11日,在披露海外业绩后不到一周,ofo宣布选择退出部分国际市场,称在60天内逐步结束在澳大利亚的运营。7月17日,ofo发言人表示ofo暂时退出德国市场。10月,ofo日本(城市和歌山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已收到ofo正式书面通知,将于10月31日停止服务。届时,ofo从进驻到退出该市场维持了7个月。

2018年9月30日,根据支付宝页面的消息,蚂蚁森林与ofo的合作将在10月10日到期,此后ofo骑行将无法获得蚂蚁森林能量。只一次,相当于支付宝将ofo的翅膀折断了。

而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10月22日,ofo运营主体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已悄然更换了法人代表,ofo创始人戴威不再担任该公司的法人代表,由陈正江接替。

ofo第四次力破“破产重组”谣言 三年融资12次 如今去向成谜

之后尽管ofo官方公告称,法定代表人的变更仅是ofo内部正常的人事变动,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仍为戴威,不会影响公司的经营,但ofo的未来走向备受关注,也尴尬成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