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司馬師和司馬昭為什麼沒有反目

說到司馬師和司馬昭其實大家也應該知道這兩個人的,他們都是司馬懿的好兒子啊,但是不過感覺他們兩個都是有野心的人,特別是司馬昭,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事件其實大家是知道的,但是最近大家也看到了,那就是這兩兄弟好像並沒有為了權力反目成仇啊,那麼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又得從司馬懿的教育說起,所以到底是怎麼講的歡迎大家一起來分析看看!

历史上司马师和司马昭为什么没有反目

許多人對司馬懿有誤解,認為司馬懿像曹操一樣,在高平陵政變之後就把控了大局,以丞相自居,因此,他的後代可以盡享其利,爭奪權力。像當年的曹植和曹丕一樣,為了世子之位而相互爭鬥。其實事實情況完全不是這麼回事,那麼司馬師和司馬昭為什麼沒有相互殘殺呢?

司馬懿對兩個兒子的培養是有區別的,司馬師是大兒子,比司馬昭大三歲,性格沉穩,善於權謀,因此,司馬懿重點培養他入朝為官,目標是執掌中樞。司馬懿被曹爽架空為太傅的時候,為了平衡權利,不引起非議,曹爽舉薦司馬師為散騎常侍。司馬師後來屢次升遷,官拜中護軍。那麼既然曹爽要架空司馬懿,為什麼還要司馬師擔當中領軍之職呢?

原來曹叡臨死託孤時,任命司馬懿擔任侍中,和曹爽共同輔政,其中重點交代兩人各領三千禁兵,以相互牽制。後曹爽想要架空司馬懿,於是讓司馬師做中護軍,統領一部分禁軍,算是掩人耳目,怕別人非議太多而已。而禁軍首領領軍將軍則由蔣濟擔任,這樣的話,司馬家族既被分散了勢力,又從表面維持了平衡,一舉兩得。

這其實就是司馬師的起點,中護軍,這個位置非常重要,是其弟弟司馬昭所望塵莫及的。那麼此時的司馬昭在做什麼呢?

司馬懿一開始是拒絕司馬昭為官的,當司馬懿被架空後,司馬懿考慮讓司馬昭做了洛陽典農中郎將,起點更低,後轉至散騎常侍,勉強跟上他哥哥司馬師的步伐。

後來,司馬懿有意鍛鍊司馬昭的在軍事上的才能,因此當曹爽伐蜀時,司馬昭作為夏侯玄的副手參與了整個伐蜀之戰,後司馬昭極力勸阻曹爽撤退,司馬昭說:如今我軍前進得不到作戰機會,攻堅又不能成功,應該趕快撤退,如果被蜀軍截斷歸路就麻煩了。後曹爽領兵撤退,由於撤得還算及時,損失不算太大。

历史上司马师和司马昭为什么没有反目

帝謂玄曰:“費禕以據險距守,進不獲戰,攻之不可,宜亟旋軍,以為後圖。”爽等引旋。

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誅殺曹爽,一時權利大握。那麼此時司馬懿可以高枕無憂了嗎?沒有。此時司馬懿不但不能懈怠,還急需兩個兒子的幫助,而兩個兒子相比來說,司馬師比司馬昭要有用的多。為什麼呢?

當時曹爽架空司馬懿的時候,司馬師比司馬懿還要氣憤,為什麼呢?曹爽和司馬師年紀差不多,又同朝為官。司馬師深知,一旦父親司馬懿失勢,那麼他們整個家族就要傾覆。而此時父親身體不佳,臥病在床,家裡能依靠的只有他了。所以,他其實已經早有準備。

帝陰養死士三千,散在人間,至是一朝而集,眾莫知所出也。

也就是說,當初發動高平陵政變的中堅力量,三千死士,其實是司馬師提前準備的。關於這一點,電視劇《虎嘯龍吟》有所改動,篡改了歷史。那麼司馬懿的作用是什麼呢?

司馬懿為太傅,他聯繫了當時的太尉蔣濟、司徒高柔(朝廷三公聚齊),還聯繫了郭太后,然後以郭太后的名義,發詔免去曹爽的大將軍之職。這等於是說師出有名,而不是叛亂。但是還需要兵力,而禁軍的權利早就被曹爽所霸佔,所以這時司馬師所陰養的三千死士就極為重要。

历史上司马师和司马昭为什么没有反目

而司馬師在整個叛變過程中,率領士兵奪取京師各個大門,軍容齊整,肅然有序,連司馬懿都感嘆,這小子可以。那麼司馬昭的表現呢?明顯要遜色很多。

當時醞釀高平陵政變時,司馬懿去找了司馬師商量,根本就沒有告訴司馬昭。等兩人商量好了才告訴司馬昭。當夜兩人的狀態是司馬師安穩如平常,司馬昭嚇得睡不著覺。

將發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覘之,帝寢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

後司馬懿死去,司馬師順利接班,這一點是毫無爭議的。當時所有的大臣都有這麼一個共識:伊尹既卒,伊陟嗣事。也就是所司馬懿就像當年的權臣伊尹,而司馬師就像伊尹的兒子伊陟,父死子立,兩人都不是善茬。

其實他們說的沒有錯,司馬師是最像司馬懿的,不但善於權謀,更善於籠絡群臣。司馬師接管大將軍職位後,儘量表現的如同當年的父親一樣,舉薦賢才,籠絡人心。他舉薦了諸如諸葛誕、毌丘儉、鄧艾、石苞、鍾會、夏侯玄這些人,一時之間,朝綱肅然。

如果此時司馬昭來爭,鐵定是沒戲的。因為他的哥哥如同父親一樣,已經執掌了大局。而這個大局看起來很穩,其實很兇險,需要他們兄弟共同維持。為什麼這樣說呢?

首先關中地區屢次遭到姜維的進攻,因此司馬昭被任命為徵西將軍,鎮守長安,以抵抗姜維的進攻。而司馬師則坐鎮朝中,穩定局面。局面能穩定嗎?不可能呀。

司馬懿當年威望如此之重,尚且還有王凌之叛,司馬師時期肯定也鎮不住。果然,後來和司馬師私教甚深的夏侯玄聯合中書令李豐、後父光祿大夫張緝、黃門監蘇鑠等人,欲廢了司馬師的大將軍之職。而令人可笑的是,這些人都是司馬師舉薦和提拔的。

因此,司馬師異常憤怒,他派人逮捕了參與謀劃的所有人,經過審訊才發現,幕後主使其實是皇帝曹芳。於是司馬師下令誅殺所有參與陰謀的人,然後醞釀廢除皇帝曹芳。

历史上司马师和司马昭为什么没有反目

朝廷政變後不久,又發生連鎖反應,駐兵淮南的毋丘儉和文欽看到夏侯玄被誅殺,怕自己受到牽連,於是以郭太后的名義發動叛亂。此時司馬師頭大了,朝中政變好應付,發生兵變就麻煩了。於是為了保證萬無一失,他讓自己的弟弟司馬昭坐鎮洛陽,而自己則領兵前去平叛。

此時司馬昭會趁機奪取司馬師的權利嗎?肯定不會。此時兩人就是一根繩上的螞蚱,誰那裡出事後果都不堪設想。果然想什麼,來什麼?那麼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司馬昭留鎮洛陽,平安無事,但是司馬師這裡出事了。司馬師臨出發時其實已經有了眼疾,身體有恙,但還是強行出發了。在兩軍交戰時,文欽的兒子文鴛勇猛異常,他率軍逆襲司馬師的士兵,直接威脅到司馬師的中軍大營。司馬師受到驚嚇,眼疾發作,眼球都掉了出來。為了不使軍心擾動,司馬師用被子矇住身體,不讓外人看到,一直堅持到全軍獲勝,而此時司馬師已經生命垂危了。

於是司馬昭緊急從洛陽趕來,見到了司馬師最後一面。司馬師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繼掌權利,以保全軍。而這時的司馬昭遇到了一個難題,自己拙於權謀,難以應對局面呀。

這時“小張良”鍾會出面了,他建議司馬昭立刻繼任大將軍之職,等待皇帝命令。果然皇帝曹髦派人宣詔,讓尚書傅嘏統帥全軍返還,司馬昭則留鎮許昌。意思很明顯,要奪了司馬昭的兵權。

這時鐘會建議,司馬昭和尚書傅嘏一起率軍返還,然後屯兵於洛陽城外,不讓兵權。這時皇帝看到司馬昭沒有放權的意思,於是宣佈任命司馬昭為大將軍,接管司馬師的權利。

历史上司马师和司马昭为什么没有反目

至此,兩人完成輪換。而司馬家族則避免了一次殺身之禍,試問,如果沒有司馬昭和司馬師的戮力同心,恐怕司馬家早就被滅門了。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司馬懿死時,僅為太尉,所以不存在世子之爭。即使司馬懿大權在握,當時反對司馬懿的人還有很多。後期司馬懿死去後,司馬師執掌權利,反對司馬師的更多。所以,司馬昭和司馬師疲於應對,力求團結,哪裡有功夫去爭奪權力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